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杂志文章正文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罗启平

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平时的工作、学习、思想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是大学生健康成才成长的指路人。辅导员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管理人员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对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生活和学习心态,引导其树立远大的理想有着重要的意义[1]。尤其是随着现阶段,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面临着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些是自我性格导致的问题,有些可能是周围环境影响所导致的问题,也有些可能是学业方面、就业方面、情感方面等。总之,越来越多的问题已经开始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是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高,具有强烈的成长欲望,因此,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新时期的大学生所面临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越来越多,亟需有人为他们指引生活和学习的方向,疏导人生道路上所出现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但是在我国现有的高校办学体制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其实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体制方面的,也包括个人能力方面的,因此,解决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大学生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作方法单一,缺乏明确的指向性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很多都是依靠开大会、作报告等方式,缺乏明确的指向性,也不能因人而异的开展,导致工作效率很差,学生也不认可,甚至很多学生对辅导员的思想工作很反感,认为做工作就是开大会,没什么意思。其中还不乏一部分叛逆心理较强的学生,每次开会都拒绝参加。显然,在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所采用的这种大规模集体灌输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已经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了,成了流于形式,限于表面的工作。尤其是随着目前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次开大会的时候一般都是一个学院或者一个系的学生开会,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很多时候开次大会,到最后学生也没听清老师说的什么。平时辅导员老师也很少单独找学生谈话,学生单独和辅导员老师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

2工作不够积极,奉献意识不强

相对于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其它管理人员来讲,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其实很低,在很多高校中辅导员就是被认为是管管学生,跑跑腿儿。一些大牌的专家教授就认为辅导员们也没什么技术含量,谁都能干。很多学校的辅导员都没有正式编制,大部分都是与学校签订的“人事代理”,这从身份上就使得辅导员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再加之自己没有什么有竞争力的学历,没有过多的专业技能,导致辅导员自身也开始这么认为,反正也没什么前途,评职称也评不上,于是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管理工作。很多辅导员开展学生辅导工作,都是上级安排什么,我就做什么,没安排的我一律不做,或多或少的产生了对工作的抵触心理,这都是缺乏奉献意识的集中表现[2]。

3工作脱离现实,工作内容形式化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做工作,不是面向某几个或者某部分学生,而是应该坚持面向广大的学生,工作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而现在很多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开展都是按照上级布置什么任务,我就开展什么工作;没有安排的我不开展,安排的多的多开展。至于说辅导员亲自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并不多。而且,很多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根本也不了解现在学生思想与心理上的问题,也不清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及不同专业的学生现在需要的是哪方面的思想教育,盲目的開始思想工作。所以导致“上面大讲,下面小讲”、“台上热烈,台下沉闷”、“堂上唾沫横飞,堂下短信连连”、“台上激情昂扬,台下不以为然”等,更有甚者,台上做着思想工作,下面睡觉的、谈恋爱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实际上,这种“广谱杀菌式”的思想教育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作用甚微,甚至会引起麻木与反感[3]。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转变作风,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意识

辅导员的工作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甚至可能关系到学生的一生,因此,辅导员必须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作风。换言之,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人与人的细致入微的心灵接触,是以人格教育人格、以性情培养性情、以心灵感动心灵的过程。实现的基本前提就是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要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把学生教育好、管理好[4]。从这方面来讲,一是要通过加强对辅导员本身思想工作的引导,树立其为学生工作奉献的精神。二是要通过适当的激励制度,引导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制定相应的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岗前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利用学生测评,领导测评,同时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辅导员工作情况开展量化测评,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奖惩机制。对于那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辅导员,就要给予积极的奖励;而对于那些消极怠工,不能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就要给予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引导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积极稳妥的推进。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辅导员的“帮、传、带”作用,通过他们的引导和帮助,使大量新辅导员更快更有效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2转变方式,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大学生是我们全社会的希望,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动力,只有培养出高质量的大学生,我们的国家发展才能有充足的人才储备。而现阶段我们整体大学生的数量在急剧增长,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933万,录取率达72.3%,这也就意味着2011年全国高校录取大学生的总数已经超过了670万;同时,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以及个人成长经历的不同必然会造成每个人个性上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他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需要和兴趣。不管是认知方面、情感方面和社会方面的成熟程度,还是学习风格、知识储备、个性品质等,学生之间都会有很大的差异[5]。因此,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辅导员必须要切实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学生工作和思想工作。比如,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贫困,需要各方面给予他帮助,但他很敏感、自卑,这时候,辅导员就不能大张旗鼓的在班级中作动员去帮助某位学生。而实际的学生工作实践中,我们有很多辅导员就是这样,感觉自己在做好事,其实是好心办坏事,这样一来必然挫伤了该类学生的自尊心。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采取半公开的方式,让大家帮助他。

3转变模式,树立“结合实践”的工作态度

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做充分的调查,看看现阶段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工作要突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着重解决学生的突出问题,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因为,每个年级的大学生有每个年级特有的需要和想法,他们始终都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群体,求知欲最为旺盛,如果辅导员始终都以静止的眼光对待,将失去对工作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因此,我们说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工作中应突出重点,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6]。比如学生临近毕业了,就要对学生就业心理、就业焦虑等问题进行疏导;学生有考试不及格的,学业不好的情况,辅导员就应该帮助其分析学习下滑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有出现情感纠葛问题的了,辅导员就要针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情感和学业,树立远大理想方面来引导;学生有出现与同班同学交往方面的问题了,心里很不高兴,这时輔导员也要及时的给予处理,否则班级同学关系不协调,也不利于以后班级工作的开展。只有这样,把工作做到最实际的地方,让学生真切的感觉到思想政治工作有用处,他们才会愿意听,愿意接受。

总之,高校辅导员工作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走向,并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高校办学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的对待辅导员在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引导面对。并需要用马列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武装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头脑,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引导他们探索以人为本的实践路径。同时,还需要有科学的奖惩措施,与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来保证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辅导员工作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才能保障对高校学生的培养真正符合新时期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倪建均,张晓玲.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与稳定保障机制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5).

[2]陈晓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7):122.

[3]冯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文艺,2011(14).

[4]李迪.论辅导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J].广西教育,2009(36).

[5]李玲.以人为本,注重差异[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10).

[6]林伟.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