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关于扩招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 工作的反思及实践
杂志文章正文
关于扩招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 工作的反思及实践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吴东荣

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发展最缓慢的部分,而且也是教育体系中规模偏小的一部分。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直维持在5%左右。在那个年代,上大学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有人说上大学是“百里挑一”的事情。显然,这对于一个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的国家来说,这样一种高校招生规模跟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是不相适应的。从1999年开始,我国实行了“高校扩招”政策,自此开始,我国正式提出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逐步过渡为“大众化”教育,随后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学生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1]。

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为630多万,招生数量达670万,整体在校生人数突破3000万的大关,在校生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学生的教育工作是高校办学的中心环节,包括思想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也包括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所采用的各种设施等,这些都是良好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没有良好的教育质量,高校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动力,因此,各高校始终把学生的教育工作看成是高校办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扩招政策开始之后,我国高校在校生数量接近一个“爆炸式”的增长。虽然学生规模扩大了,但很多学校仍然停留在原有办学时期的学生教育模式中徘徊,于是很多学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生教育工作效率下滑,学生培养质量下降,学生学习、生活问题频发。显然,这些问题的积累必然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为此,本文拟通过对高校扩招后高校学生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旨在为扩招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关于扩招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反思

1关于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反思

近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难管了。这一情况的产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大学生群体的变化。它的产生,有着内在的深层次的原因。高校的扩招的确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但在高校扩招后,我们却始终没有正视学生教育工作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或者说是刻意在回避。就从高校办学最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来说,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那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应该围绕着“育人”这个主题展开。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增多了,性格多元化趋势明显,而且学生之间的生活条件、生活习惯已经与之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有的学生出去打工,回来的很晚,有的学生则习惯早睡;有的学生喜欢安静,有的学生喜欢热闹。这些看似十分简单的事情,在扩招之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却成为越来越棘手的问题,因为基数增加了。结果就是,学生埋怨学校对自己的关心不够,学校埋怨学生不好管理。

2关于学生思想工作方面的反思

从学生的思想工作角度来讲,扩招后的学生思想工作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比较集中地反应在学生叛逆心理强,需要教师更多的关心。而教师则还沿用之前学生思想工作的老办法,根本也不了解现在学生思想与心理上的问题,也不清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及不同专业的学生现在需要的是哪方面的思想教育,盲目地开展思想工作。所以导致“上面大讲,下面小讲”、“台上热烈,台下沉闷”、“堂上唾沫横飞,堂下短信连连”、“台上激情昂扬,台下不以为然”等,更有甚至者,台上做着思想工作,下面睡觉的、谈恋爱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实际上,这种“广谱杀菌式”的思想教育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作用甚微,甚至会引起麻木与反感[2]。一方面是辅导员思想工作没有针对性,思想工作效率不高,另外一方面,社會各种不良思潮的不断影响,很多学生入学不久就开始被各种不良诱惑所吸引,但由于辅导员没有及时的沟通和了解,没有及时的发现情况,待到情况发现时,局面早已不可收拾。

3关于教学工作方面的反思

从学生的教学工作来讲,以前我们的课堂上也许只有几个或者几十个学生,而且教师的工作量很小,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去与教师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很融洽。但扩招后,一个教学班中动辄就是一百余人,甚至更多,一个教师承担的课程数量也是成倍的增加,尤其是担任一部分公共基础课教学任务的教师,更是“叫苦不迭”,从早到晚都在上课,下了课还要判作业,平时还要忙于体制内的科研工作,实在是没有多于的精力再去同学生交流[3]。不少学生一个学期的课上下来,没有跟老师说过一次话,没有问过老师一个问题,甚至连老师的模样都没看清楚。这难道不是我们高等教育的悲哀吗?一个都没有跟老师说过话的学生,我们能说他是好学生吗?但反过来看,这能单纯地责怪学生不与老师主动交流吗?

二扩招背景下完善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实践思路

1刚性与柔性管理相结合,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扩招后,学生的数量增多了,学生的性格变得多元化了,管理方式上必须要随之而改变。我们认为,高校要与时俱进地建立一种“刚性”与“柔性”管理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因为刚性管理对于大多数学生进行统一和集中管理是非常有效的,这项管理措施需要在扩招后进一步加强,因为数量众多的学生如果没有一个严格的管理标准,那么工作也将无法继续;柔性管理则非常关注研究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及行为规律,管理中也并非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而是一种靠感化和说服学生心理,让他们内心自发地产生一种服从管理的方式,进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人们自觉的行动,最终达到管理效率的提高[4]。我们结合刚性和柔性管理,通过规章制度和情感融入,在集体和个体之间的管理中逐步探索,必然可以找到一条适合在扩招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使高校学生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以人本理念为依托,促进学生思想工作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甚至也会影响整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走向。但是在扩招后,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使得原本就数量就不多的专职辅导员队伍更加显得捉襟见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想工作的开展。但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学生辅导员应该更加坚定地发挥无私奉献的精神,用更加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对待扩招后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而言,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与社会大环境相接轨,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要具体、与时俱进地丰富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法,从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服务。比如贵州省教育厅,面对高校学生扩招后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开展的“三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进学生公寓、进学生社团为主要内容的“三进”,让思想教育的途径真正做到形式多样化、平台丰富化,取得很好的效果[6]。

3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平台,推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办学的中心环节,没有一支业务水平过硬、思想政治坚定、无私奉献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学质量就无法保证。尤其是扩招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教师的严重缺编,教师人均承担的工作量普遍增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广大教师发扬为人师表的精神,坚守工作岗位,以更大的牺牲精神来对待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开展人才引进、返聘、招聘兼职教师等工作,充实师资队伍。另外,面对日已更新的社会需求,教师的授课体系、课堂讲授理念和方法也需要随之而改变。因此,各高校应该规范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使教师能够逐步建立一套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同时,高校还要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尤其是在扩招后教师数量也增多的背景下,教学管理要打破传统的点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而要通过设备的更新升级,将管理改为点对面的模式,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保证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7]。

总之,结合高校扩招以后,我国各项工作发展的实际与所取得的成果,我们必须要看到,高校扩招给我们带来的是全社会人才资源的极大丰富,不仅使国家经济建设有了更加充实的动力支持,也使国民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我们有很多人盲目地沉浸在扩招所带来的各种“辉煌”的数据之中,感觉中国的高等教育一下子就迈入了国际水平。但实际上,面对所取得的成绩,我们还应该更加理性的面对,而且要及时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我们的扩招政策才能以一种最科学的状态持续下去,我们的高等教育才能获得真正持续而健康的发展。否则,我们的扩招政策,也许永远只能停留在数字上,这不仅是高等教育的悲哀,也会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哀。

参考文献

[1]付静.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J].才智,2011(9).

[2]冯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文艺,2011(14).

[3]边社辉,甄月敏.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和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

[4]连惠芗.浅谈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5]刘德新.浅谈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