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生源订单班———中高职衔接的新途径
杂志文章正文
生源订单班———中高职衔接的新途径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6        返回列表

黄海珍+庞原红

一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推进中高职协调,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教育部率先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将原本属于高等教育司管理的高等职业教育划归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管理,在顶层管理层面上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多头管理的现象。随后教育部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关于贯彻落实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1]201号)等关于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文件,明确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把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切入点,明确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定位,在各自层面上办出特色、提高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中高职衔接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层次结构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职、拉动中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中高职衔接,各地积极进行了探索。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北京模式和广东模式两种,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将这两种模式进行了概括,他认为北京和广州的中高职协调发展各自依据自身的有利条件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一个从制度层面为中高职协调发展打开道路,一个从课程内容层面将中高职协调发展推向深化。[1]笔者认为,在目前无法自上而下大规模开展中高职衔接的情况下,借鉴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开展中高职生源订单班改革,在课程上进行统筹设计,也不失为一种中高职衔接的尝试。

二中高职生源订单班的含义

生源订单班,实质上是借鉴和参考校企“订单班”模式推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中职和高职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在师资、技术、设备、社会资源等办学条件方面进行合作,双方按照签订的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数量和期限,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两个教学点进行教学,共用双方的企业资源和专业资源,共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高端技能的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如图1所示。

中高职生源订单班与中高职对口联合办学、五年一贯制中高职教育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相同点在于:(1)合作院校不限于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的一一对应,可以一所或几所中职学校与一所以上的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对口办学,形成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合作模式。(2)都对中职升学学生在课程体系上进行连贯教育,教学内容衔接较好,为学生的循序渐进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3)中高职院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整合、重组中高职院校双方的课程和教学计划,避免学习内容的重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区别在于:(1)生源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灵活。生源订单班只是针对具有升学诉求的中职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渠道,并不是遍布于整个年级,也不仅局限于某两个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多个学校相互进行,具有较高的灵活度。(2)质量监控更为严格。与其他联合办学模式不同,生源订单班的学生并不是只要进入订单班就可以顺利完成中高职两个阶段的教育,中职阶段结束后,学生必须通过考核才能顺利进入高职阶段学习。(3)生源订单班借鉴校企合作订单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校校之间责、权、利方面的区分与落实,校校之间各方面的衔接与沟通较之更为紧密。

三中高职生源订单班的优势

当前中职、高职的学制都是3年,除去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时间,最多只有2.5年的专业学习时间,对提高学生的技能很不利。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说:“职业教育3年的专业设置肯定培养不出高端技能型人才,迫切需要延长专业学习年限与层次。”实施生源订单,能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学生学习时间较短、技能学习难以深入等问题。此外,中高职生源订单班衔接还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生源有保障。开展中高职生源订单班,对于中职而言,中高职衔接教育迎合了许多家长和学生升学的需求,招生就有了更多的底气和优势,有利于保证生源数量;对高职而言,生源订单班既能有效解决高职生源困境,另外,由于中职生已有一定的技能基础,技能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订单班课程衔接也比较紧密,有利于开展下一阶段的教育,保证了生源的质量。

二是衔接更容易取得成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发展背景下,中高职教育出现了专业设置相同或相似、培养目标所针对的岗位或岗位群相似的情况,同类专业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没有体现培养层次,中高职教学计划重复,实践能力没有明显提升,高职教育没有建立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来实现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层次的衔接。[2]为了就业,部分中职学生提前学习了高职阶段的课程,导致一方面中职阶段的学习不扎实,另一方面,高职阶段的课程又不能充分被吸收,升入高职后课程重复,学习内容的重复又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无法在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方面得到提升,中高职衔接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开展中高职衔接的生源订单班,中高职院校双方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双方教师相互沟通、交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讲义,改变当前中高职缺乏沟通交流,课程内容设置重复、无序的局面,确保教学内容有序衔接,使中职毕业生在高职阶段提升技能。同时,由于合作双方都是教学单位,更清楚教育的发展规律,也更愿意推进中高职教育的改革,校校合作较之校企合作更容易达成共识,形成比较统一和有效的操作意见,使中高职衔接更易于操作,取得成效。

三是能集中充裕时间进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生源订单班,不但有利于改善高职教育为了“补缺”而开设一些本该低层次学历教育学校开设的课程的现象,使有限的教育时间能充分利用于专业课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中职学校改变为促进就业而随意开设高难度、深层次课程的乱象,使课程设计更科学,学生的学习更扎实。endprint

四是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可以有效整合中职、高职双方的资源。在现阶段,经费短缺制约着许多中高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同时,由于生源的萎缩,某些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成本过高可学生实训又必不可少的情况,使中高职学校皆处于困境。这种情况下,充分整合中高职双方的资源,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资源缺乏,利用率不高、成本过高等问题,还可以通过双方合作进行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有效解决实训资源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整合政府部门、合作企业等多方资源,为人才培养构建多方保护墙。另外,不管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其本身就有较多的企业资源,充分整合共享双方的企业资源,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层次类型,在不同阶段理安排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见习、顶岗实践等,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作为中高职衔接的有效尝试,中高职双方可以整合教育行政部门、劳动部门,行业企业等资源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结合教育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执行的职业技能培养标准来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明确中职和高职各自承担的教学任务,科学统筹、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内容,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评价方法和标准,减少重复,加强衔接。推进高职和中职教育教学的整体设计,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转变。[3]

四中高职生源订单班的实施操作

中高职院校实施生源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深入了解合作方的专业实际情况、师资、实训条件、教学质量、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因素基础上,双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合作专业及内容,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其实施操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成立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

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是为了更好整合各方资源以促进衔接专业的发展。专业建设合作委员可以设在校企合作办公室内,由专职工作人员进行组织和管理。主要由固定委员和专业委员两部门组成,固定委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劳动部门领导、中高职院校相关领导、职业教育专家等一些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宏观把握的成员;专业委员则由行业企业领导、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他们从专业建设的中观和微观层面对专业建设提出建议,结构如图2所示。

专业建设委员会主要履行以下职责:一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开展专业调研,结合企业及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规格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制定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对专业所适应的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进行分析,合理开发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为本专业提供就业指导及职业继续教育发展方案;四是建立和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和多方参与共同评价机制,对订单班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确保订单班教学质量达到预期要求等。

(二)制定、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生源订单班作为直接衔接中高职的班级,制定适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在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的深入调研基础上,明确专业岗位的性质和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明确生源订单班各个阶段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4]同时,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之中,生源订单班6年的培养年限也注定要求其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社会对人才规格、要求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三)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依托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建立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统筹教育行政部门、劳动部门、行业企业以及学校的资源,根据专业实际,改革创新教学评价方法,灵活采用纸笔评价、阶段技能测评、实际操作能力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提高学生技能。

第二,成立专项督导组,对专业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首先,对中高职学校的经费投入、教学条件、师资条件、实训条件等是否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到位,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是否按照有关要求落实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监督指导,避免订单班人才培养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生源订单班与“3+2”、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衔接班有着较大的区别,实施过程中必定会碰到新问题,这就需要督导组反映相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研究,对订单班实施开展进行指导,以更好促进订单班的实施。

第三,整合合作方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合作资源整合主要包括:(1)实习实训资源整合,如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资源等,中高职双方可以根据教学培养需求进行实训基地和企业资源的共建共享;(2)教师资源整合,体现位外聘兼职教师资源的共享,校-校双方师资合作开发课程、教材,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和技术服务,合作进行社会培训、资格认证等。

(四)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方面,树立专业形象,打造专业特色品牌。根据当地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双师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打造专业特色品牌。课程建设方面,通过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的广泛深入调研,确定专业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开发核心课程配套教材或讲义以满足课程开设需求。在专业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中职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合作参与课程开发和教材开发,使中高职衔接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玉珠.中高职发展踏上“和谐号”[J].教育与职业,2011(16).

[2]王武林,单松龄.对中、高职教育专业衔接的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3]陈静.民进杭州市委提出建立职教一体化培养机制[N].人民政协报,2011-2-18.

[4]教育部教职成.关于贯彻落实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工作的通知[R].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