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应该变“书本位”为“人本位”
杂志文章正文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应该变“书本位”为“人本位”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夏国荃+姚宏+常韦娜

高校的根本价值追求是培养学生,这就是育人为本。图书馆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就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自己的功用和效能,从读书育人、活动育人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可目前许多高校在对读者的服务管理上仍停留于昔日强调的图书借阅量这静态的“书本位”模式,而不重视开展知识信息交流这动态的“人本位”模式,表现在对读者服务项目的布局上及与院系和学生社团开展的知识信息交流等各种活动未予重视,欠缺支持和扶持,致使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在逐步流失,许多读者越来越习惯于计算机和数字这轻浅的阅读方式,他们很少到图书馆来,来了也是借些与自己专业和将来就业有关的书籍,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对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想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必须进行转型,在服务管理模式上变“书本位”为“人本位”,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在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布局上要体现“人本位”

以往传统高校图书馆视野狭小,体现在只重视馆藏及对读者的阅览和借阅服务上,因此在建筑布局上,主要是书库、阅览室、流通室、工具书室等。学生社团到图书馆开展活动缺少空间,学生来图书馆上自习没有去处,小至座谈会,大至召开会议、举办讲座、报告没有场所。这样的建筑布局阻碍了人们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和汇聚。因此,从“书本位”到“人本位”转型,必须在图书馆的建筑布局上体现出来,新建的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大气”,要在原有书库、阅览室、流通室等基础上再设置多个大小会议室、讲座报告厅、展览厅、自习室以及复印室、小卖部等。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场所中各厅室区间的功用,满足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需求,这样的图书馆才有气场,才会对读者更有吸引力,使他们能够方便地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开展好各种文化活动。

我校新校区的图书馆在建筑布局上就比老校区图书馆更为合理,那多个展览厅就为学校的社团文化、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舞台,师生们经常在展览厅举办摄影展、书画展、好书推广征文展、数学文化展、寝室文化展……讲座报告厅经常邀请校内外名人专家来作学术报告和讲座,如军事专家先后来过的就有罗援、房兵、王建华等人;至于图书馆每一楼层所设立的自习室,每天到来的学生唯恐抢不到座位,学生们把寝室、食堂、自习室看成是在高校求学期间最“迷恋”的三个地方,这不仅是因为图书馆的自习室桌面宽、椅子舒适,而是学生们喜欢图书馆这宁静而又充满学术氛围的环境。他们上自习时,往往顺便借阅或归还图书馆的图书,顺便到报刊阅览室查找最新资料撰写论文;图书馆设立的有隔栏、桌椅、配有电脑插座的小区间,那也深受读者欢迎,这利于一批追求学术梦想的人积聚在一起,他们可以组织小团体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励,相互汲取智慧和知识的营养;小卖部除了出售饮料、面包等食品,还放上一些报纸、杂志,并播放音量不是很大的悠扬而轻松的音乐。使紧张学习的同学调剂一下身心时也有去处,特别是听音乐,还能使大脑得到很好休息。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好,就是“筑巢引凤”,就是吸引学生到图书馆这知识的殿堂来,使学生把图书馆看成是自己的精神家园,把到图书馆求知和参加活动看成是惬意和享受的事。

二在服务方式和项目上要体现“人本位”

有了图书馆在建筑布局上良好的硬件条件,就应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好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创造温馨的环境,在读者的服务方式和项目上体现“人本位”。

1丰富馆藏,让阅览流通借阅一体化

馆藏丰富、有了大量好读耐读的经典图书,才能提高图书品味,才能不断吸引读者。读者来图书馆阅读经典好书与网络浏览有本质上的区别,经典好书都是经验和智慧的凝聚,获取其知识需要在阅读中加以思考,自然阅读质量要比网络浏览的效果要高得多。

读者通过大量阅读有价值的图书,才能眼界开阔、文理兼通。中国近现代的许多伟人,如政治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文学家鲁迅、郭沫若、钱钟书,科学家钱学森、苏步青、竺可桢等,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才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因此要鼓励读者读书,要尽可能为读者提供方便,尽量减少周折,让阅览流通借阅一体化就深受读者欢迎,应继续施行。

2与学生会联合办好读书会这一学生社团组织

办好这读书会一阅读推广的学生社团组织,就能通过以书评导读等方式以点带面,推动全校的图书阅读,而书评的主要来源应该是读者,因为图书馆员由于受工作和自己专业兴趣所限,阅读范围也是非常有限的,那么办好读书会,鼓励读书会成员做好导读,其从读书受益中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一群爱读书者,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成就他们成才,而重要的是树立起全校的读书风气,而有了一个读书风气浓郁氛围的高校才会是一个有朝气并充满希望的高校。

读书会组织要不断地发展,必须要有章程和工作计划,要有自己宣传和推广阅读的载体,如会刊,要时常组织读书座谈和交流,要每年组织一次读书征文大赛,组织经典诵读、诗文朗诵、书评。

要每年都要在大一新生中发展读书会新成员,这样以老带新,让读书会组织得以延续,让读书推广活动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我校的“春风”读书会就是图书馆与学生社团合办的组织,该组织的会刊就是《春风》,春风读书会的书评导读活动扩展了图书馆的服务深度,为学校师生的阅读推广,为学校充满浓郁的读书氛围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多与院系联系,积极扶持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活动说起来是学生们自己的活动,应让他们自己组织、自己开展,在活动中锻炼自己,但是当院系及学生社团前来寻找场地,寻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为他们的活动担任评委及刊物编辑等事宜时,图书馆应予以协助并担当下来。这利于图书馆增进与院系的联系和与大学生的感情,会使院系及学生社团的许多活动都在到图书馆进行,这样就会使学生喜爱的社团活动和图书馆联系在一起,会给学生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

罗素说过“幸福的生活应当是拥有丰富的活动。”[1]怪不得许多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告别学校的前夕都爱在图书馆前留影。因此,我校图书馆十分重视对各院系及学生社团的接待,在全馆工作人员中专门挑选了一批对此工作有热心的同志担当这工作,他们中有的是部室主任,有的是中文、英语、计算机、图书馆等不同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有的还是中国书画家协会、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他们对各院系及学生社团所开展的活动进行大力协助,受到了师生们热烈而广泛的欢迎,有利地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也为图书馆带来了人气。

4营造优雅漂亮的环境,积极吸纳和组织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活动

高校图书馆应该环境优美,处处整洁,充满浓郁的人文环境,才能吸引广大读者前来阅读和做学术研究。

图书馆既要引导并推广学生读书,也应教育学生心存善念,学会做人,这种培养高尚品德的方式是素质教育之本,这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来达到其读书修身的目的。特列是近年来,图书馆的人员编制在缩减,以我校老区及翡翠湖校区两个图书馆为例,原先工作人员约160人,现在只有约110人,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已大大增加了,也非常需要志愿者参与服务管理,以走出人员紧张的困境。志愿者可以参与图书馆方方面面的工作,如帮助图书期刊上架、整架、挪架,可协助图书馆员维持馆内文明秩序,践行文明礼仪,打扫馆内卫生,对图书馆的采购图书、制度、规划、发展提出建议……这种由志愿者带来的自我约束和管理也是在给图书馆弘扬青春正能量,会形成积极的校园文化,使图书馆乃至整个校园始终充满温馨美好的气氛。图书馆应积极给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提供这类社会实践的场所。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国内国外的社会上的公共图书馆越来越重视知识文化交流这社会活动,[2]由“书本位”转型到“人本位”已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图书馆由“书本位”转型到“人本位”后,会更忙了,但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高校图书馆应广纳各种人才,好使图书馆员工与读者共同构建知识和信息交流的知识库,并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方式积极地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努力使图书馆成为广大师生最想去的一方乐土。

参考文献

[1]罗素.罗素道德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256.

[2]屈菡.图书馆转型之路[N].中国文化报. 2012-7-23.

[3]贺海侠.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OPAC的书评功能[J].上海:图书馆杂志,20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