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优化
杂志文章正文
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优化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董青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校内的实践基地,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大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拓宽专业视野,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实验室建设的迅速发展,实验仪器设备等硬件投入量大幅增加,相比之下,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更依赖于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验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仪器设备投入的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高校对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偏见

关于高校实验师资建设和人员配备,教育部下发了系列政策和规定:高校应配备与之相匹配的一定规模的实验室,并配备一定的实验教学人员。但很多高校对此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只顾实验室面积与设备等的建设,而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普遍较为薄弱。好多新建本科院校认为实验师资建设是一种辅助性的“敲边鼓”工作,随意配了一些职称、学历层次相对偏低的人员在实验室负责简单的仪器整理和设备使用登记等工作,而实验教学工作仍然由该课程的教学老师担任;更有不少学校把实验师资作为一线的机动人员来使用,凡学院遇到临时性的突击工作任务,都会把他们紧急抽调过去帮忙。如此一来,必将影响实验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及工作质量。

(二)高校实验师资队伍不稳定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将实验技术人员视为简单的教学辅助人员,导致很多教师不愿专心做好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工作;而实验室专职人员也会认为工作量太大,不利于自身业务的提高;此外,由于部分高校不重视实验教学,缺乏对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导致高水平、高层次的实验师资不愿留在实验室工作,必将造成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严重缺乏,实验师资队伍不稳定现象。

(三)管理激励制度不健全,动力不足

高校中对于教师,一般在学历(学位)、外语水平及学术水平及专业能力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校都会给教师提供学历(学位)进修深造的机会,并创造外语学习、学术水平及专业能力提升的锻炼机会;而实验师资,一方面由于学校安排的进修机会相对偏少,再加上受到繁琐的工作及众多的临时补缺等事务所缠,整日忙忙碌碌,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自然非常难得。其次,高等教育的学科分化愈来愈细,新的综合学科、交叉学科以及边缘学科愈来愈多,而实验师资所处的个人及群体成长环境却相对较差,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又少,促使实验师资的知识储备具有很大的狭隘性和相对的滞后性。再次,实验系列职称制度对实验师资队伍的激励导向性明显不够。实验师资的职称层次相对偏低(高级实验师相当于一般教师的副教授),这必将对实验室人员的学术水平、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产生很大的限制,影响实验师资整体能力的发展。鉴于此情况,目前实验师资很多都选择离开实验岗位,导致实验师资队伍人员偏少,且职称、学历层次偏低。

(四)实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高精尖的仪器设备被引进了高校实验室,但若要充分利用这些高端仪器,发挥其效能,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则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及广博的理论基础能够熟练操控设备的实验人员;但实验师由于职称、学历偏低,缺少进修学习的机会,对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等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很难满足实验教学发展的需求。

二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优化学校实验师资队伍

1健全实验师资队伍的引进机制

在人员聘任上应打破低水平用人的做法,切实落实岗位聘任制度,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特点制定明确的实验室岗位要求,并以岗位需求为基础招聘合适的人才,而不是随意把理论教学工作量不足或无法完成理论教学的教师直接安置到实验室工作岗位上来。人才招聘过程中应该严格做到公开招考,招聘过程中重点考核应聘人员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等综合素质,把专业基础相对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学术水平较高且又热爱实验室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中。实验教师的招聘制度要从源头上保证实验师资队伍的质量。

2加强实验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和短期培训

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经济时代,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必然,这也为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由于历史原因,实验师资队伍存在知识老化和专业素质偏低的问题,学校应尽可能为他们安排一些必要的在职学习和业务进修机会,进修培训既要确立培养技术带头人的长期目标,同时还应考虑满足岗位急需的短期具体目标;既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的培训,又要注重对实验师资队伍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能力的培训。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鼓励实验师资根据工作实践撰写可行性较强且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科研报告或创新实验管理等方面的论文并参加学术研讨,进行学术交流。实践证明,该方法既可调动实验师资对实验室工作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还能够通过参加会议交流,进一步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此外,还可通过鼓励实验技术人员攻读在职研究生,选派优秀青年师资出国深造等方式提高其学历层次。在实施继续教育中可根据实验师资的具体情况,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阶段性培训和经常性培训相结合,普及性培训和提高性培训相结合,师徒式的传、帮、带和鼓励自助式网络学习相结合,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实验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为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高校人事部门、教务部门以及实验室管理等部门应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并将培训作为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长期坚持下去。

3安排理论教学教师进入实验室工作

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教师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推进。目前许多高校都已经很明确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安排学科带头人担任实验中心的负责人,在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方向上给予指导,对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及学术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刚参加工作的博士、硕士必须先到实验室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并采取坐班制,让他们通过一、两年的实验室工作,更快地了解学校的教学、科研情况,由于他们思想活跃,事业心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爱钻研,能迅速促进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实验环境,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开发,以科研技术开发的成果拓展和反哺实验教学。endprint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采取激励措施

激励就是通过激发鼓励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潜心钻研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行为活动的方向。如实验室可以采取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实验室管理先进个人奖、优秀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工作奖等措施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2完善职称评定制度

实验室的职称评定可以允许打破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的身份束缚,实验师资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以此激励实验师资队伍立足岗位,踏实工作,刻苦钻研。

3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

由于实验工作的特殊性,不同实验室的工作性质和形式均存在差异,在考核中很难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如何建立科学、系统、合理、规范的考核体系,对实验教师的工作实效进行准确、客观地考核评价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实验室的特点,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可行的考核办法。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改革情况、仪器的完好率、大型设备的维护保养、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管理、安全管理是否到位等都应该纳入到考核体系。同时可将考核结果与聘任、奖惩、培训、福利待遇、晋级等切身利益挂钩,从而激发实验教师的工作热情,切实提高实验师资的地位。

(三)培养敬业精神

若要使实验教师充分体现自身的作用,确保实验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优势,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就需要实验师树立服务意识,设身处地为教学、为科研、为学生服务。只有具备这样的敬业精神,才会对每次实验课精心准备,严谨施教,精益求精,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益。

在对实验师资进行业务培训的过程中,思想教育和精神鼓励也是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通过教育,可以使其明确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岗位的重要地位,消除对实验室工作的传统消极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以实验室工作为荣,为实验师资队伍的稳定及学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总之,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高校应抓住实验教学改革的有利时机,深入研究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多手段、全方位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层次,能很好适应现代实验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工作作风端正,技术精湛,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实验师资队伍,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雪萍,刘岗.关于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域思考[J].中北大学学报,2013(6):39—41.

[2]李旸,等.高校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改革优化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3):100-101.

[3]孙群英.地方高校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6):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