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体育课上的教师主导与学生兴趣
杂志文章正文
体育课上的教师主导与学生兴趣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张海鹰+刘鹏飞

体育教育在儿童时期就展现出直观上的效果,经常参加锻炼的孩子的体型比较匀称,身体素质相对要好,参与体育锻炼少的孩子的体质则比前者要差一些,这种现象跟前期教育有着重要的联系。而当今社会中体育教育在更多的时间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大多数时间就在随意的玩耍中度过,教育者忽略了学生运动习惯养成的最佳时间点。体育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一体育教育的阶段性

纵观当今大学生的身体状况,不难发现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正在逐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经过前期调查发现学生在参加身体活动的过程中,身体同侧用力的机率占90%以上。这种同侧用力会导致学生的身体灵活性越来整差,起动、制动的速度越来越慢,动作的幅度也越来越小,身体在锻炼的过程中缺乏弹性、柔韧性、延展性。因为在运动中惯性力量的可调整性差,致使身体的发力越来越困难,在运动过程中学生的身体不受自己控制,在动作延续过程中身体姿势越发僵硬且不可调整。

第二,学生跑动能力变弱、速度越来越慢,耐力也越来越差。其原因是身体的各个关节不能以正确、协调的方式参与到运动中,限制了个体的活动。再有学生身体锻炼的频率越来越少,单次训练时间、训练量也达不到锻炼的基本要求。如果在受教育初期教师没有对学生身体锻炼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养成了学生同侧用力的习惯,而同侧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膝关节的弯曲角度,而膝关节的弯曲角度又会影响学生踝关节及前脚掌的使用情况。以上这些原因直接影响着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水平的高低,而这种错误锻炼导致的后果是没有可恢复性的,会跟着学生一辈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些方面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说体育教育不光能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是学生心理健康、意志品质培养的基础保证。

体育课对于学生来讲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而且授课的内容不能简单的进行设置划分,也不能由一小部分人的观念去决定学生应该在体育课上学习什么,毕竟这关系到的是年青一代的成长,以及祖国未来长远的发展。就目前状况而言,学生在这个特殊教育课程的受教育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参与活动的项目减少,学生学习技能技巧、团队协作、锻炼意志品质的机会同时也被削减或者限制。

二体育教育中教师的主导性

体育教学的授课过程,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授课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协同完成,教师与学生自身的态度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调查发现,当教师积极讲授动作细节时,多数学生所呈现的态度也是积极的,这样整个课堂的气氛也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个别学习兴趣低下、态度消极的学生来讲很难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如果这些学生占到了大多数,整个课堂基本就会被影响到。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体育教学很难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影响到的是学生自身,种种现象反映出体育教育的合作性。

作为一名大学体育教师,同样肩负着使学生成为栋梁之才的使命,从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来看,更加彰显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学生身体素质、体能、运动技能等水平不一,作为体育教师对学生应该做到: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偏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还要结合专项知识用爱心主动与学生沟通,用教师的行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带领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针对实际情况,有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专项技术水平高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技能。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能力,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能够做到与终身体育接轨、终身受益的目的。

如何完成一堂体育课,第一,从对他人负责的角度来讲,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水平。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高水平的教师专项技能要突出,这样才能够很好的驾驭课堂的内容。这种驾驭是指教师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能力,面对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组织教法的能力,是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其次,体育教师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的责任,更要通过传授体育知识这个过程让学生掌握某些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的协调等综合能力。因此教师的责任心以及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以及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做人,如何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第三,教育过程中爱心的作用。爱心包括诚心、热心、耐心,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过程的主题思想。以下是对爱心三种表现形式的具体解释:诚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身体健康着想,用教师的诚心感动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为自己参与到体育学习、练习的过程中。热心,用教师的热心帮助学生,使学生主动了解自己的运动能力,用教师的实际行动带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中。耐心,作为教师要有重复工作的心理准备来面向普通学生。相对长期接触体育的人群来讲,普通学生中大多数人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了解自己,更多的练习次数来提高自己的专项技术水平,从而达到身体素质整体提高的目的。

三体育教育中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体育课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事任何体育锻炼或者学习活动都需要参与者有兴趣,否则,锻炼的目的和学习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本身是感兴趣的,但是由于授课的内容、方法拘泥于形式的现状,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以致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遵循其发展规律,把握其热点转换,逐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教学效果。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在导入新课中,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体育教学中导入新课环节是整个教学的“准备部分”,如果准备充分,可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借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采用提问的形式提出本次授课的教学内容,使之成为诱因,让学生一开始就对此产生好奇和求知欲,并使之能对课堂活动保持关注度。endprint

第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喜欢体育课的前提。要想学生喜欢体育课,作为教师应该主动亲近学生,认真研究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全心全意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他们有力的支持者;当学生进行活动时,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中,师生同吃苦,共欢乐,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严格要求,耐心指出学生的错误,改正的方向,不挖苦讽刺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为了他们,教师是他们慈祥的长者。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时,教师要仔细倾听,分析学生的想法和动机,和学生共同协商讨论,改正不足,完善方案,让学生感觉教师是一位理想的合作者。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喜欢体育老师,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在老师的影响下喜欢体育课。

第三,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是学生喜欢体育课的关键。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教学计划,不同年龄儿童少年生理的特点,使教学内容能够做到全面的增强学生体质,增加游戏的数量激起学生“玩”的兴趣。寓教于乐,做到教学内容游戏化、刻苦训练娱乐化,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训练负担,使之认为体育课是快乐的。久而久之,学生克服了上体育课就是大量的训练,又苦又累的恐惧心理,就会渐渐地爱上体育课。

第四,使学生积极参与创新体育活动,是学生喜欢体育课的动力。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当学生对训练感兴趣时,会表现出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训练内容的一种状态,认真仔细的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学生对所参与的体育活动有了兴趣,再加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设计方案,这样就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由于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学生会更自觉积极地进行训练,同时会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如果他们对训练效果感觉不满意时,会想方设法改进想法达到完善训练的目的。这样的体育课既让学生提前准备了上课用的资料,又能使学生主动征求体育教师的意见,为师生双方的配合奠定了基础,提升了教学效果。

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初期学生的态度分为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被动地、主动地了解自己,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严格管理与合理的引导下,以及教师爱心的感化作用下,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就转化成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而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兴趣提升的过程。从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与训练的关系。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真正地把博大的爱倾注在教学中、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对学生充满爱的每一堂课,都仿佛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李秉徳.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6]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7]代毅,柯遵渝,霍红,等.优秀少年男篮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特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0(2):83-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