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欠发达省份博士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杂志文章正文
欠发达省份博士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熊龙彪 黄以胜

[摘 要] 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博士后工作,博士后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由于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我省的博士后工作存在站点数量不足、招收规模小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必须优化顶层设计、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推进产学研用紧密合作,进一步推动博士后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欠发达省份;博士后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08-0004-02

我国自1985年开始在高校和科研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我省获批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1年,我省有了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到2014年,我省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3个,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8个,博士后工作对学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一 我省博士后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省博士后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走出了一条符合江西实际快速发展之路。但从全国博士后工作的发展形势及与周边省份博士后站建设的横向比较来看,差距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如下。

(一)站点数量不足

截止2014年底,全国(除港澳台的31个省自治区)共有博士后站5766个,其中流动站3011个、工作站2755个。而我省仅有8家单位共设流动站26个,占全国总数的0.86%;仅有工作站63个,占全国总数的2.3%。而同为中部地区的安徽省有流动站7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1个;福建省有流动站85个,工作站86个。我省的流动站数量仅占安徽省的36%、福建省的30.5%、全国平均数的26.8%;工作站数量仅占安徽省的77.8%、福建省的73.3%、全国平均数的70.7%。

(二)博士后规模小

从进站人数看,2014全国博士后进站14964人,全国(除港澳台的31个省自治区)平均数为483人。而江西省博士后进站89人,占全国总数的0.59%;安徽省博士后进站288人,占全国总数的1.9%;福建省博士后进站241人,占全国总数的1.6%。我省的博士后进站人数仅占安徽省的31%、福建省的36.9%、全国平均数的18.4%。在全国(除港澳台的31个省自治区)排名第23位。

从累计招收、博士后出站、流动站站均在站博士后等来看,与周边省份及全国平均数相比,我省累计招收、出站博士后以及流动站站均在站博士后人数等方面都偏小(少)。

(三)博士后工作投入待提升

从博士后工作的投入看,我省在2013年设立了380万元博士后工作专项资金。2013年,共有30人获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每人3万;有60人获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一二三等资助分别为8万、5万、3万。“江苏省财政从1998年起,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对在站博士后人员开展资助工作,今年又加大投入力度,新增经费1000万元,目前年度博士后工作专项经费总额已达2500万元。”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引领下,各省普遍都加大了对博士后工作的资金投入。虽然我省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状况下,对博士后工作给予了特别的投入,但是与发达地区、兄弟省份相比,我省对博士后工作投入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 影响我省博士后工作的主要因素

(一)高等教育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省战略,在高等教育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与周边省份比较,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重点院校数量少。仅有1所“211”工程大学。安徽省、福建省“211”工程大学分别有2所、1所,各有1所“985”工程大学。二是流动站设站单位、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国家重点学科少。截止2014年底,我省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仅厦门大学、安徽省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相关指标就超过我们全省。

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请中,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的基本条件,而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学科则是优先条件,我省在这两个方面的数量都比较少。从全国范围看,高等教育发达的省份,其博士后站规模、建设發展水平都处于领先优势。我省当前的高等教育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省博士后站建设。

(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数据,2011年我省GDP占安徽省的76.49%,占福建省的66.64%。到2013年,我省GDP占安徽省的75.31%,占福建省的65.89%。虽然占全国的比重在上升,但是与兄弟省份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从人均GDP看,虽然我省的人均GDP与安徽省基本持平,但是仅占福建省的55%左右,占全国平均的67%左右。

无论是从地区GDP来看,还是从人均GDP来看,我省经济发展水平与兄弟省份及全国平均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必然影响到博士后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也影响到博士后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同时也限制了博士后的平台建设。“博士后区域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教育资源、科研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许多省市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本来就少;其次,由于区位较偏或者经济不发达,设站单位对博士们缺乏必要的吸引力,难以招收到博士后。”从全国的范围看,经济发达地区,其站点数量多、招收人数多、博士后作用发挥的平台及机制较为完善。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博士后工作进展速度慢、招收规模较小,博士后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 推进博士后工作的对策思路

2013年起,我省实施博士后分级管理,加快了培育造就跨学科、复合型和战略型的博士后人才队伍的步伐。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211”工程重点大学、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加强博士后站申报工作,加大博士后招收和培养力度,力争博士后招收规模每年递增20%,力争到2020年全省博士后站达到100家,基本实现学科专业和支柱产业的全覆盖。

(一)优化顶层设计

坚持以扩大博士后招收规模为突破口,以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为核心,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多层次,加大博士后工作的宣传力度,特别是提升博士后工作在高校、科研院校和各类企业中的影响力,提升博士后工作在广大民众中的认知度。大力宣传博士后制度的优势及其作用,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政策资源、财力资源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以思想认识的提升推动博士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改革完善我省的博士后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省级博士后管理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形成责权分明、分工科学、协调高效、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的博士后工作分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充分考虑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在发达国家,博士后经费来自政府的研究基金、奖学金等多种途径。在美国,博士后的经费资助来源有三大类型:博士后研究基金、联邦政府的培训拨款、研究经费。第三种形式的经费资助增长得最快,是大多数博士后的主要经费来源。在日本,日本特别研究员(类似博士后制度)的经费均由日本学术振兴会提供,不给接受单位和个人增加负担。要坚持人才投入优先保障的原则,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导、设站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建立与国家、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相挂钩的博士后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博士后事业,争取企业设立研发基金。适时推行省级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制度。在加大多元投入的同时,注重资金使用效率。

(二)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提升培养质量。创造条件鼓励、带动博士后人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点)科技或工程项目,坚持博士后培养与推动科研团队建设相结合,不断优化科研团队层次及结构,充分发挥合作导师在博士后招收、培养、考核、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博士后合作导师的权利和责任,提高合作导师的待遇,鼓励多招收、多培养博士后创新人才。设站单位要建立与合作导师指导情况、指导力度、指导效果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同时加强对博士后进站、中期考核、出站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完善博士后科研成果分类评价制度,健全博士后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确保博士后招收和培养质量。积极鼓励博士后设站单位以人才梯队和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促进交流提高为动力,开展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博士后学术技术交流活动。

完善分类考核管理办法。在博士后工作中,原来很多的考核标准都是以单一的论文为主要内容,這不利于博士后的培养,不利于创新型或技术型人才的成长。因博士后招收存在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博士后其培养目标及定位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博士后,因研究课题不同,也会出现一些差别。因此在管理上应实行分类考核管理,根据博士后的不同研究类型或招收类型,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

(三)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积极开展博士后科技行活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昌九一体化、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或规划,为我省博士后工作及博士后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河南、黑龙江等多个省博士后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博士后科技行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我省博士后管理部门和设站单位应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博士后成长成才等角度出发,积极组织我省博士后走出实验室,面向产业、走进企业,在解决问题、合作交流中不断增强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技术攻关能力,实现培养与使用的有效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博士后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博士后研发(创新)基地建设。我省可以在部分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发开区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博士后研发(创新)基地,吸引或引进一批博士后人员在基地单位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活动,进一步拓宽博士后工作领域,加强博士后平台建设,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强流动站、工作站、研发基地的联合,加速成果转化;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新模式,打造以博士后研究人员为主体的企业核心研发团队,推动博士后事业向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东林.当前中国博士后发展的结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科技论坛,2007(12).

[2]相关数据来自江西省人社厅刘三秋厅长《在江西省

博士后工作分级管理启动仪式暨第二届江西省博士后

站对接活动上的讲话》.

[3]赵娟娟.借鉴美日博士后制度,促进我国博士后事业发

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