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基于分阶混成式的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提升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基于分阶混成式的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53        返回列表

汪小莉 胡雷

[摘 要] 本研究通过分析高职学生的普遍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结合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普遍现状,提出运用分阶混成式的方式进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提升研究,针对教学前、教学时、就业前、就业后这四个阶段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冲突;化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08-0010-02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招聘企业在关注专业技能这一硬实力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毕业生的软实力,以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

就业软实力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的概念。自此,“软实力”的概念得到广泛认可。自2006年以来,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大学生就业软实力问题。研究者认为“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影响力,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等。它是隐性的、持续的作用力。

关于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培养和提升,我国学者做出了一些改革研究。但是,在现有的研究中,分别是单独研究课堂教学、思政教育、职业规划、环境创建,研究内容较单一,没有将各项影响因素纳入整体研究的范畴。同时,当前研究,实施阶段时间短、跨度小,仅是针对课堂教学阶段或仅仅围绕就业指导阶段,没有将整个人才培养阶段纳入研究范围。目前关于分阶段实施、多项内容有机混成的软实力提升的改革研究较少。

基于此现状,研究者以此为切入点,运用“分阶混成式”方法来进行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提升研究(即:将软实力的培养和提升过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就业前、就业后四个阶段,使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提升更长效;将智能商数学说、多元智能理论、神经语言程序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与思想有机混成,用于指导人才培养,使提升的内容更全面;将校园活动、课堂教学、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有机混成,使提升的效果更显著),以探索如何具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

二 对象分析

本研究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现有文献的研究,了解并掌握了高职学生的普遍思想、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

大多数的学生为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因受家庭过分溺爱,导致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且较为自负。独立生活能力较差,自主性、判断力和适应力相对薄弱。大多数高职学生意志力不强,自信心不足,抗挫折能力较差。在遇到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时,常常表现出浮躁情绪,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缺乏热情,缺少集体荣誉感。上述特点对于高职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阻碍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改变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行为特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软实力。

三 措施建议

针对高职学生的上述思想、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研究者提出从教学前、教学时、就业前、就业后四个阶段来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

1 教学前,明确培养方向

人才培养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提升来说亦是如此。高职学院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当前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内容需求、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以此为依据来明确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培养方向和目标。本研究依据当前的文献研究,指出应从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心理、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这几个方面进行人才软实力的提升和培养。

2 教学中,提升综合软实力

学生的就业软实力,包含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

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践行。因此,高职学院在通过传统形式(如:拉横幅、贴标语、开主题班会)学习核心价值观时,也应组织学生观看核心价值观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参与核心价值观主题作品展、进行相关主题辩论赛、参观好人馆等,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学习核心价值观。理论学习付诸于实践才能真正培养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因而,高职学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落到实处,严格要求教师的言行,树立榜样,上行下效,继而在学生管理中,以价值观的相应标准来要求和考核学生。开展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学期考核方式,考核和规范学生的道德素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開展校园和社区义务服务,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帮扶活动,既能锻炼专业技能,又能有效地锻炼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健康积极的心理是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应当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学生培养工作。通过探讨学习,本研究提出可以运用智能商数学说、多元智能理论和NLP(即:神经语言程序学)来指导教学工作和辅导员工作。智能商数学说提出关注学生的情商、逆境商数和发展商数;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的各自优势和特长;NLP提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上述理论提出的观点,用于指导教师的教辅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小组协作,发挥自己的特长,主动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积极发挥心理咨询工作室的作用,扩充心理学教师的师资力量,创新心理咨询的方式,扩大结合学生碍于面子、隐私的心理,利用QQ、微信等学生常用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更为有效地解决更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培养其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3 就业前,培养良好就业心理

健康的心理,也包含了良好的就业心理。

当前高职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是通过毕业前期的就业课进行指导,授课教师介绍即时的面试技巧。就业工作实际开展的时间短,内容较单一,仅仅是短时技能的传授,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针对此现状,本研究提出采取丰富就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就业指导形式、延长就业指导的周期等措施,以提高就业指导的成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

丰富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就应改变以往单一的技巧传授,增加职业规划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敬业教育、心理期望值的定位。

职业发展应当具备长远的职业规划,明确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想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和准確定位。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是就业指导的首要任务。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毕业生在职场顺利发展和前行的基本要素,是从事各行各业都应具备的素养。因此,职业道德的教育和敬业精神教育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一大重点。就业心态是决定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当前学生对岗位的心理期望值都比较高,造成不少学生高不成低不就,也造成很多学生对就业后的岗位薪酬的接受度心理落差较大。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是促使学生成功就业和快乐工作的根本要素。端正学生的自我定位,就要以学生职场规划、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从基层做起、从零开始的奋斗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份耕耘、一分收获,逐步端正就业心态。

创新就业指导的形式,延长指导周期。改变以往毕业前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增加多样化的方法和途径。开展校园讲座,进行就业指导的宣讲。邀请企业专家讲授职业素养的需求,邀请优秀毕业生传授职场经验,这些措施能帮助学生真实了解职业素养和就业心态的重要性和提高的路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这一短时期的任务,它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任务。就业指导还应始终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室的作用,利用现场辅助或微信、QQ等形式给学生答疑解难,不仅仅针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任何在校生都可以在就业指导工作室得到帮助,以帮助学生尽早地了解就业、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端正自己的就业心态。

4 就业后,提升职业素养

为使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持续的发展,发挥持久性的作用,就业后,高职学院仍需继续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和提升。开展就业跟踪和辅助工作,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学院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组织就业指导工作室和专职辅导员利用现代网络QQ、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就业跟踪辅导,答疑解难,帮助学生进行入职初期的角色转换,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起良好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敬业精神,为在职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纳泽.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多维路径探析[J].职教

论坛,2014(2).

[2]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

研究,2012(2).

[3]郑全安.谈新时期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教育探索,

2011(11).

[4]刘华利.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

养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4).

[5]陈静,王繁,喻柯力.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机制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