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杂志文章正文
“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5        返回列表

徐艳

[摘 要]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所以培养职教师资为基本定位的普通本科院校,要为广东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优质师资力量。目前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人才培养目标模糊、职教特色不够鲜明、毕业生职业技能不突出、就业前景不明朗,未能很好地培养中职、高职院校所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需求等现实问题,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提出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 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3-0074-02

一 职教师资班概况

“3+2”职教师资班是以高职毕业生为招生对象的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的学生具备“双师型”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综合素质,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效推进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素质提升与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建设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职教师资班的招生对象是优秀的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他们在高职专科院校经过三年专业知识技能的系统学习,参加统一的专升本考试,进入相关专业本科院校进行两年的继续深造。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了高职院校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优势与技术师范本科院校教学技能传授能力强的特色,通过系统的技能型和师范型的教育和理论学习,培养的职教师资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职业技能教学能力,即為“双师型”人才,能有效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 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学生报考人数少,招生规模较小。目前开设“3+2”专升本职教师资班的高校数量不多,招生专业也很有限。由于职教师资班开办时间较短、招生专业少、宣传不够广泛,高职毕业生对专升本职教师资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招生信息不甚了解,导致学生报考人数较少,尚未形成规模。当前,开设“3+2”职教师资试点专业的招生高校无单独招生自主权及配套优惠政策,只能通过广东省本科插班生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而这种考试方式不能很好地筛选出技能较强的优秀高职毕业生。

第二,高职与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未能很好衔接。由于高职与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侧重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基础课程的教学不够重视,存在课程设置少、教学时间短等问题。而本科阶段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大量基础课程的学习对部分基础较差的专升本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

第三,尚未形成稳定、可操作性强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3+2”专升本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改革和探索阶段,关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技能实训、教材的使用、实践教学特色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还处于不断完善和调整的过程。

第四,“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综合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基本处于封闭办学的状态,未能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与用人单位办学合作还不够,校用合作、校企合作未得到充分实践;对学生职业技能教学能力的培养还不充分,改革成效还不够明显。

第五,经费投入不足,专业实验室建设滞后。实验室建设在职教师资班专业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3+2”专升本职教师资试点专业多为工科专业,实训室建设需要的经费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教学实训条件准备不充分,实践环节安排时间偏少,实验的设备不齐全,导致实训效果一般。

第六,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明朗。由于尚未形成全面的中职教师准入机制,造成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还不够通畅,职教师资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还存在较大困难。有些毕业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或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工作,也有些毕业生放弃了进入中职学校工作的机会,而选择薪酬更高的企业或其他工作单位。

三 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1 制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总体方案》

创建新的教学指导方式,建立由本校教师、专家、中职、高职、行业及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专业人士组成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总体方案》。《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总体方案》作为推进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与安排、人才评价机制以及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保证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先行先试,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工作与教学综合改革工作齐头并进,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2 制定职教特色突出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充分借鉴国内其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关于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和教学经验,以中等职业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制定职教特色突出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职教师资能力标准,倡导将“教学做”相结合、体现新的“知识+技能”、“学科教育与技能教育” 相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教学理念和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传授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采用“模块”化作为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专业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人文综合素质模块是拓宽知识面、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保障,教师教育模块有助于职业技能传授能力和技术师范能力的培育,社会实践和实训模块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技能培训考证模块要求学生获得相关行业证书、有效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3 重视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

以职业技能传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着重于培养综合竞争力,突出技术师范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专业课程的教学引入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或岗位能力标准,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专升本”继续深造的二年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教师教育模块学分数占总学分的20%以上。除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师口语技能、教育实习等传统的师范类课程外,还需学习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职教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师教学技能实训、三笔字训练等教育类相关课程,有助于教师教学技能和职业技能传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及省级专业科技竞赛,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素质,有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师范技能核心竞争力。

4 要求毕业生获得“多证书”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技能培训考证模块,要求学生在毕业时需获得多个证书,除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外,还需考取相关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职教师资班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既要学完规定课程获得相应的本科学历,又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并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传授能力。学历证书表明了毕业生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的学习,具有本科毕业的学历水平;教师资格证书表明毕业生具备担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工作的基本素质;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则表明毕业生具备相关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具备“多证书”的毕业生综合素质更高,就业的竞争力也更强。

5 配备优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要培养具备双师型素质的学生,需要配备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承担教学工作。双师型素质即教师型和技师型素质,他们既有担任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有工程师或技师的实践技能。建设一个优质教学师资资源库,可聘请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打造一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技能和技术师范特色的师资队伍,构建职教特色突出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

6 加强校内外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一方面,学校要增加资金投入,按照综合改革的需要,改造、建设新的实验实训室,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依托工业实训中心和职业教育师范技能训练中心,完善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和网络化培训与管理平台的建设,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传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建立足够数量的能满足各专业实习和实践教学需求的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教育实习的需求。

7 探索实行新的招生、培养管理与就业机制

加强“3+2”专升本职教师资招生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展生源渠道、扩大培养规模、吸引高素质的高职毕业生就读;与省内外其他职业技术院校、高职、中职院校实行合作办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互补;加强与高职学校的合作,对口招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试行“委培式”和“订单式”培养模式;对职教师资班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鼓励优秀职教师资毕业生去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院校任教;探索招生、联合培养、评价与就业新机制,促使优秀毕业生到重点中职及高职院校的就业渠道更为顺畅。

8 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以教学研究改革立项的形式,开展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培育8~10门特色精品课程,编印15~20套特色立体化教材。改革以往单纯以实施学科教育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加强对中职、高职与行业的调研与合作,组织规划编写能体现“知识+技能”、“学科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理念、突出职业技能传授能力培养的立体化职教师资教育教材。

总之,为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必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优质师资力量。开展“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和创新,借鉴、总结国内外先进的职教师资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经验,加强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不断创新、完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为今后職教师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乐夫,姚洪略.加强培养培训改革创新,促进职教师资素质提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4) .

[2]罗平.“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