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十年来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述评
杂志文章正文
十年来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5        返回列表

邓云川

[摘 要] 本文以2006—2016年期间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方面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总结目前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研究的领域和现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云南;东南亚;高等教育;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2-0028-04

2006年,云南省制订了《关于加快推进高等院校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云南省高校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思想、目标、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和组织保障等。2016年4月,国家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省份,云南省抓住这一机遇,于4月15日在蒙自红河学院召开云南省加快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座谈会。会议部署了云南省“十三五”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提出要充分发挥优势,着力服务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努力推动新时期云南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迈上新台阶。

十年的发展建设,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高校对外开放取得了明显成效。众多学者对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梳理、分析这些研究成果,总结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成功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望今后研究方向,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本文以“中国知网”和相关网站上搜索到的十年来(2006—2016)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方面的研究文献为对象,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与总结,力图能为新时期云南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提供一些基础性、综合性的研究资料,为深化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研究提供参考。

一 研究文献基本情况

第一,著作。这一时期出版了几部有代表性的著作,见下表:

这些著作主要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云南“桥头堡”建设为背景,通过分析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新时期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对策。

此外,张建新的《东南亚高等教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张宝昆等的《东盟高等教育多样化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和中国——东盟中心编的《东盟国家教育体制及现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等对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情况作了介绍,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概要的对策建议。

第二,期刊论文。对“中国知网”2006—2016年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高级检索,将检索条件1的检索项选择为“主题”,检索词中输入“高等教育”并含“国际化”,检索条件2的检索项选择为“主题”,检索词中输入“云南”,关系为“并且”,进行精确检索,共检索到文献75篇。剔除不相关的文献16篇,实际有59篇,其中硕士论文9篇。较有代表的论文见下表:

二 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领域和现状

(一)云南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机遇及意义探讨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GMS)、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澜湄合作”、“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实施,使云南从开放边缘变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的前沿和中心,云南高等教育也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郭华(2006)、冯用军(2008)、刘稚(2009)、徐天伟(2015)、方泽强(2016)等指出,云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与东南亚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传统友好关系,在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和文化传统优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利于云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利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发展特色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解除发展制约因素。

(二)云南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解读

好的政策对于高校开展教育国际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06年云南省《关于加快推进高等院校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政策支持。随后,国家、云南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从不同层面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李慧勤(2010)、唐滢(2013)、赵雪(2016)等对云南及国家在不同时期出台的教育开放政策进行了梳理、介绍,运用政策分析法对《意见》和《云南省接收外国学生暂行管理办法》的出台背景与核心内容、执行成效、下一步改进意见等进行了分析。

(三)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及成效

从研究文献来看,目前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形式主要有:学生与教师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小语种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对外汉语推广、教育展等。

学生国际交流方面,从输入来看,2004年云南率先在全国设立了第一个地方政府奖学金——云南省政府奖学金,主要面向周边国家学生。十年来,云南面向东南亚国家招收留学生数量逐年递增,GMS五国留学生人数占比超过60%。2015年省政府奖学金增加到1192.5万元,有25所高校的346名外国留学生获得云南省政府奖学金资助,2015年云南省高校就读留学生达12078人,在全國排在第11位。从输出来看,通过国家和地方公派留学项目、西部项目、小语种人才培养项目等,云南学生留学东南亚国家的人数逐年增长。教师的国际交流方面,云南多所高校定期聘请东南亚国家高校学者进行教学、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并送教师到东南亚国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同时,各高校还通过交换生、学术活动等交流项目拓展师生的国际化经历。

合作办学方面。云南省与东南亚国家开展的实质意义上的合作办学项目较少,但境外办学走在全国前列。2010年红河学院与越南太原大学合作的境外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2014年云南财经大学与泰国兰实大学合作成立的曼谷商学院是全国仅有的4家境外办学机构之一。目前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办学更多的是省内高校与东南亚国家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通过开办合作办学项目、互派学生到对方留学、合办孔子学院等形式进行。合作办学模式主要为“双校园”模式和孔子学院办学模式。“双校园”模式即学生一段时间在国内学习,一段时间在国外学习,可以是“3+1”、“2+2”等模式。孔子学院办学模式指在境外开展汉文专业和汉语教学,为所在国提供汉语培训及中文教师培训。各高校积极拓展国际化办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合作办学模式。如红河学院与越南形成了“以语言培训为抓手,以科研合作为平台,以教育合作为核心,以文体交流为纽带”的教育合作模式。此外,云南各高校还与东南亚国家合作举办各类短期培训项目,主动“走出去”,服务周边国家。如云南大学缅甸华文教师培训项目举行过4届函授班,共培训557名缅甸华文教师;云南农业大学与越南农业相关部门举办“中小型农业机械”、“农业栽培”等短期培训班,培训1500人左右。endprint

汉语推广方面。云南省以孔子学院为载体,创建多种平台,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教育文化交流。目前,云南省高校与国外合作共建了12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2014年,云南师范大学清迈孔子学院被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云南省获孔子学院总部“优秀中方合作单位奖”。省教育厅鼓励高校把孔子学院建设工作纳入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划中。各高校在开展汉语教学与文化推广的同时,与周边国家合作设立研究基地,将孔子学院(课堂)的功能从单一的汉语教学转向融汉语教学、文化推广、国别研究、学术交流及为中资企业服务为一体的汉语教学基地和驻外办事机构。

小语种人才培养。2013年颁布的《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云南将通过3年的努力,力争全省小语种在学学生规模达到10万人,学习东南亚南亚语种学生达到在校学生人数的20%。截至2016年,云南高校中有43所开设了62个小语种专业,24所本科院校设有30个专业点,已涵盖东南亚国家语种。目前云南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主要采取单纯语言型专业培养模式及“专业+语种方向”培养模式,通过“3+1”“2+2”等模式把语言专业的学生送往语言对象国,培养了一大批小语种人才。如云南民族大学的经济学+泰语方向专业、云南财经大学的财务管理+缅甸语/泰语方向专业、大理学院的泰语(旅游/涉外文秘和翻译方向)专业等。

(四)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云南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较弱,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较低。冯皓(2007)、成巧云(2012)、徐天伟(2015)等认为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缺乏顶尖品牌和竞争力;高校数量少,综合院校实力不强,专门院校实力弱,对留学生和教育资源缺乏吸引力;一些高校开放意识薄弱,缺少国际化战略规划。冯用军(2016)指出云南高校国际化水平在全国高校排名偏后,很多核心指标得分落后于四川、贵州等省区。

二是对外教育的战略思想较落后,相关政策法规缺失或执行不到位。田静(2016)认为对外教育缺乏理论、政策、经费的支撑,人才、教材、办学条件保障乏力,高等教育对外辐射处于功利型的、散兵游勇式的发展状态。云南省在开展对外教育合作项目时,没有建立协调机制,相关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

三是高校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及课程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唐滢(2013)指出,云南高校对课程国际化的理解还停留在一般意义上,如开设公共外语课,与国际有关或冠之以“国际”等名称的科目。制约课程国际化的主要因素是国际化师资队伍严重缺乏。成巧云(2012)所调查的高校中,从事国际化教育的教师,71.1%的是中国籍教师,有2个以上非中国籍长期专任教师的仅占16.6%,远远达不到25%的合作办学要求。

四是对外宣传不足,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田静(2016)认为,在招生方面,由于政府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使全省的对外教育交流工作整体形势受到影响。据调查,到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越南学生,有近一半是通过当地朋友介绍去的。高校在招生宣传方面存在问题。刘虹(2014)、徐天伟(2015)等认为云南高等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不适应“走出去”战略的要求,高等教育领域缺乏获取面向东盟的信息平台,高校之间各自为战,资源共享程度低。

五是合作办学形式较单一,层次低。丁世婷(2013)认为云南与东盟合作办学层次低,合作学校多为二、三流学院,短期的、非学历合作项目占多数;招生规模小,超过50人的项目很少,办学模式缺乏吸引力;合作办学专业主要是东南亚小语种类、经济学类、信息技术类等,合作领域与云南东盟经贸合作的需求不相吻合,专业分布不合理。

(五)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对策研究

针对存在问题,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了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制度建设。李慧勤(2010)、唐滢(2011)等认为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服务和指导作用,出台并完善相关法规与政策,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调动高校走国际化道路的积极性。徐天伟(2015)提出要加强国际化战略规划,在宏观发展战略、制度环境建设、提升高校自身实力、提高高校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进行设计,加速大学国际化进程。唐滢(2013)、赵雪(2016)针对《意见》和《云南省接收外国学生暂行管理办法》提出改进建议:要对“走出去”战略的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等进行更新,特别是学分互换、学历、学位互认等问题;要把“管理暂行办法”升格为“管理办法”,增加学分互认互换、学历学位认证等新管理条款,变“管理”为“服务”。

二是加强宣传和研究。伊继东(2007)认为要了解東南亚高教的教育体制、比较优劣势、需求变化等;争取教育交流会、博览会等国际交流会在云南举行。冯用军(2008)、宋振华(2015)等建议建立云南—东南亚高校互联网+国际交流平台,成立省级的“东(南)盟高等教育跨校际研究中心”。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国际化需要一批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作支撑。徐天伟(2015)、郝南明(2016)等认为要创造条件,积极让教师“走出去”。利用国家、地方公派出国等项目,设立专项资金,选派教师到东南亚国家高校进修或攻读学位;强化引智工程,加大外国专家聘任力度;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管理人员学习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以项目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

四是加大小语种等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伊继东(2014)提出建设云南国际化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基地,形成实体性联盟。方泽强(2016)建议打造小语种人才“特色集”,推动小语种的新发展;建立区域性的小语种人才培养平台,增设小语种数量,推动小语种元素融入高校课程。

五是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唐滢(2013)、徐天伟(2015)等建议加大宣传和招生力度,实施扩大来滇留学生计划,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鼓励社会各界设立来华留学奖学金,扩大留学生规模;完善服务体系,制订吸引外国学生留学和学成后留住人才的政策,为留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简化留学手续、改善高校条件、实行弹性学制、允许留学生打工及宽松的工作政策等;建立国际留学教育培训基地等。endprint

六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提升课程国际化水平。伊继东(2007)、李慧勤(2010)、徐天伟(2015)等认为云南高校要加强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形成一批有云南特色的国际化课程,如对外汉语、贸易、冶金、水利水电、农业、警务培训等;增设东南亚国家语言及文化背景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加大双语课程的开设门类,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加强对外汉语教材开发等。

七是全面扩大高校教学与科研合作领域,拓展合作办学形式。段从宇(2014)建议由省政府牵头对接东南亚国家教育部门,设置“文化交流、交通运输、农业产业”等专业群,形成“以省统筹、条块整合、按需对接、整体输出、优势互补”的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模式。冯用军(2016)提出要创新设计一批标志项目,如大东南亚国家教育部长级圆桌论坛、东南亚国家国际高水平大学联盟、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博览会、呈贡大学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特区、云南—东南亚高校大数据中心等;组建云南——东南亚高校研发联合体,打造人才培养、科技输出、社会服务、国际化“四合一”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模式等。

三 今后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云南省加快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座谈会和《云南省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云南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新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对于研究者来说,下一阶段应结合国家《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围绕新时期云南教育对外开放工作重点领域展开研究。

一是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提升对外辐射能力的问题。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主体是高校,云南高校总体实力偏弱,对外吸引力不强。如何找准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凸显对外开放办学亮点和优势,提高学校影响力和吸引力,是各高校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研究者应关注的问题。从前期文献来看,针对高校国际化办学个案研究的成果较少,且这些研究多为学校国际化办学情况及经验介绍,缺少从理念、规划、机制、实施路径等层面的理论总结和深度分析,推广、借鉴价值不大。云南高校国际化教育的內涵建设和发展研究,应是今后要重点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

二是提高留学教育质量的问题。《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来华留学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打造“留学中国”品牌。云南具有面向东南亚开展教育合作的独特优势,对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云南高校建设面向东南亚的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优化东南亚来华留学生源和专业布局,构建面向东南亚国家留学生的服务体系,打造“留学云南”品牌,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研究者进行研究。

三是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的问题。随着中国企业大量“走”向东南亚,懂对象国语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了紧缺人才。云南高等职业教育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但前期关于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研究的文献很少。云南高职院校已意识到对外开放办学的重要性,但碍于自身办学实力较弱、对外开放能力不强,要增进与东南亚国家职业教育的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亟需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支持和借鉴。

四是沿边国门大学对外开放问题。《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支持中西部地区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引导沿边地区利用地缘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教育合作交流,形成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云南7个沿边州市共有12所高校,这些高校沿边优势明显,但整体实力不强;外向导向明确,但辐射效果有限;发展定位清晰,但交互能力不足。如何抓住机遇,彰显特色,拓展、创新区域性国际化路径,增强沿边高校开放发展的能力,需要研究者给予更多关注。

五是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当前对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这也导致云南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影响力不大。这需要研究者深入对象国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开展教育合作交流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华,等.论云南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J].红河学院学报,2006(3).

[2]冯用军,等.云南——东(南)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对策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4).

[3]刘稚.全球化区域化下的云南——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论略[J].学术探索,2009(3).

[4]徐天伟.面向东盟的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5]方泽强.“一带一路”战略下云南高等教育的新发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1).

[6]李慧勤,等.云南省与东南亚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J].教育研究,2010(2).

[7]唐滢,等.云南高校面向大湄公河次区域走出去战略及实践[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8]赵雪.云南面向东南亚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