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基于新媒体平台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基于新媒体平台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7        返回列表

朱金玲 金丽霞

[摘 要]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任务。伴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日益增长,网络技术与安全教育的融合已是时代趋势,新媒体平台为高等教育重要环节的安全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借助新媒体平台提升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既能符合当代大学生生活习惯和需求,也是高校提高安全教育效果的题中之义。基于新媒体平台,需要从内容安排、形式吸引、管理制度等方面改进,才能全面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

[关键词] 新媒体平台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9-0027-03

一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所谓安全,即为团队或者个体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提供一种风险小甚至无风险、相对稳定、并且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进行预期的环境,使团队或个体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或干扰,更不需要担心会发生任何意外。[1]人类个体不受周围环境所侵害,就需要学习各种能力,而教育则是最基本的方法。安全教育就是对人的安全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行培养,它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与每个人都是休戚相关。大学生安全教育,则是将教育主体框定为高校大学生这个群体,秉持着保护大学生身心财产安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授课、讲座、演习、班会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安全规章制度、危机处理技能等宣传教育,从而提升大学生自我保护的技能。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大学生被骗被侵犯等事件引起人们高度关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信诈骗、网络犯罪案件频频发生,受害者当中就有许多大学生。通过新闻媒体上的传播,更是引起公众反思和热议。这也加速提高了人们对高校安全问题的重视,也透露出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一定缺失。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首先,有助于保护大学生免受安全事件伤害。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大学生尽量减少遭遇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在面对突发安全事件时能够提升应对的能力,从而避免财产和人身方面的伤害;其次,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对家长而言意义重大。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子女的安全是他们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对家庭负责的重要责任。最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题中之义。高校教育,应以人为本,安全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生命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帮助身心免遭侵害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对高校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分析

(一)教育对象特质鲜明

要做好教育,就要对受教育者进行了解和观察。目前,高校里已是90后、00后的大学生群体,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塑造人的个性和特质,不同年代的大学生其特质必然会有所不同。90后、0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以独生子女为主体,家庭经济条件总体而言已有较大改善。作为家中的掌上明珠,从小享受家里长辈关爱,甚至是宠爱。从未经历风雨的他们,与社会接触较少,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思想较为单纯,戒备心较轻,遇到事情容易冲动,欠缺周全思考。他们尚处于青春期,从生理上来说发育基本成熟,对于外界环境还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价值观尚不明确,对于自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处于不清晰的阶段。[2]加上高中阶段一心忙于学业的他们,刚进入大学开放式的校园,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重,愿意尝试各类新鲜事物,内心也很渴望独立,他们会尝试去做兼职去尝试各种新鲜事情,这就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在各类诈骗等安全事件中,他们就较为容易成为受害者。因此,可见,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防范能力还有待提高。[3]

(二)教育环境发生转变

迎来互联网时代,社会环境日趋变得复杂。当前社会迎来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道德素质也在提高,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光鲜的社会表现背后,也存在一些黑暗面。社会上不少犯罪分子为了获取金钱不择手段,抢劫、诈骗等投机倒把事件发生不在少数。除了国内环境的复杂多样,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去求学和开阔视野,也有更多的外国人走进中国,在中国扎根生活和工作,其中也掺杂着小部分不法分子,借机从事不法行为,比如最近在网络上引起舆论热议的艾滋病患者恶意传染艾滋病的事件,其中就有大学生被侵害。所以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安全也有非常大的挑战。大学生除了在校学习的时间外,他们相较于高中生有更多可以自己掌控的时间,他们的社交圈子从校园到社会,从同学到社会人士,甚至到擦肩而过的火车站工作人员、路上行走的陌生人等都有可能成为对他们造成伤害的人。正如有的专家认为除了大学生自身原因之外,外界因素也是造成大学生对安全教育存在偏差的原因,应该从全球化背景去思考当前中国教育安全问题。[4]

(三)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内在连贯性

安全教育,其实从小学到大学,学校里都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内容,对于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深入调研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会发现,当前的高校安全教育,缺乏内在的连贯性。在课程安排上主要是以社会上的热门安全事件为契机,集中性的开展一次安全教育。没有连贯系统的内容,就容易出现漏洞,安全教育没有形成体系化,有些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可能容易被忽略,未被安排在教育课程上。过去的安全教育可能更侧重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现在随着社會环境越发复杂,大学生的生活除了现实环境之外,还有网络环境所带来更加复杂更加广阔的不可知因素。环境的复杂化,让教育的内容也在发生改变,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新型不安全因素在不断滋长,安全教育过程中只能是笼统的进行介绍和讲解,不能逐一进行讲解,这也是安全教育中难以连贯和系统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教材难以随时随着周围环境和新的因素立即做到更新,这也为安全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安全教育的本质其实是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当安全突发隐患出现时,他能够有能力借助自己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去正确的分析问题严重性、思考解决安全问题的最靠谱的路径,并最终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从而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这种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仅靠几次突击式的讲座,可能力量过于单薄。

(四)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

学校在开展安全教育时,形式还是比较有限的,基本以思政课堂、年级大会、专题讲座等形式为主,这些类型基本上都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模式开展,对于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模式,这些形式往往难以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他们而言可能缺乏一定的吸引力。除了专题讲座之外,大学里还会积极营造各种安全教育的氛围,比如拉横幅,画海报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教育的氛围。不过,安全教育的难点就在于中国人往往有种侥幸心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依旧存在。所有人的都知道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尚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就容易掉以轻心。学校层面组织专题学习,大家也是抱着看戏的心态在了解,认为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件,只是小概率事件,是运气不好,所以这种旁观者的态度,让他们缺乏感同身受的能力,他们就容易忽略了安全事件背后值得思考和警醒之处,也很难深入地理解安全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安全教育深层次的目的之一是让人产生恐惧的情绪,只有发自内心的恐惧,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只有让人感受到后果的严重,才能让他在行为处事上更加思虑周全,减少安全风险。

三 基于新媒体平台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分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目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所呈现出来的互动性、实时性等特点,都让其在大学生群体中拥有着非常高的关注度。这也为我们高校思政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在《第二媒介时代》中对人类与机器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地界定,并创造性地指出网络等电子媒介将改变人们的诸多生活习惯。[5]与其想方设法屏蔽学生信息接收的渠道,还不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新媒体平台,使其成为有效的着力点,寓教于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自身进行调整,提高网络素养与网络操作能力,改进和完善高校教育模式。[6]这是安全教育渠道拓展的有益尝试,有助于大学生的安全成长,更能体现当代高校教育方式的与时俱进。借助新媒体平台,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有以下几点对策。

(一)安全教育应借助新媒体,丰富教育形式

新媒体的兴起,已是不能忽视的时代潮流。作为高校,不能闭关自守,视而不见,堵塞信息来源,违背时代趋势,而是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迎接时代的变化,拥抱变化,并且利用好这些“双刃剑”的平台,借助新媒体,丰富安全教育的渠道和形式。新媒体形式较多,像火爆一时的抖音微视频,微信公众号,都是现下比较火爆的新媒体。本文以微信公众号为例,进行陈述。微信公众号后台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编辑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信息,它将这些内容向订阅的粉丝进行推送。微信号的内容因为具有直达性,粉丝其可触及性较好,可以将安全教育的帖子直接送达到大学生手机里。图文结合的形式,具有较好的吸引力。而且,用户可以将信息分享至朋友圈,还能引起其他人阅读该内容,容易形成晕轮效应,不断拓展其教育的范围和影响力。高校应创建具有影响力的微信平台,让全校学生订阅该微信号,从而多增加一个渠道进行安全教育。微信好推送的优势,一方面是直达用户,提供受众,另一方面,微信平台可以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开展教育,互动、视频、图片、交流、问卷等等。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开展与消防员面对面、电子化的教育,可以让安全教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也能丰富教育的形式,提高教育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该微信号不能全部以安全教育为内容,日常要多推送实用消息、多赠送福利等,推送学生喜闻乐见的消息凝聚学生人心,再将思政教育工作穿插其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新媒体推送应有针对性,增强内容的连贯性

安全教育之所以相较于其他教育较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因此,在架构微信推送的时候,就要牢记人人基本上只关注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资讯,将安全教育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切实提高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才会愿意关注,持续关注。要重视与社会事件相结合,社会事件容易博人眼球,及时推送社会上的大事件,能满足学生尝鲜的心理,因而可以增强微信平台的权威性,增强粉丝的黏性。除了接地气之外,提高内容推送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也非常重要。安全教育,任何一环都不能松懈。推送内容不能总是安全事件发生后,临时突击开展安全教育。应该有策划有安排,将安全教育与校园生活常态相结合,将每一环节的教育都进行精心策划,增强教育的系统性。此外,新媒体的一大特点是能增强与观众的互动,应充分发挥这种互动功能,增加学生在平台上发表看法的渠道,积极策划各类线上和线下的活动,提高活动和服务的创新性,比如安全教育知识趣答等,有助于学生参与微信活动互动性,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安全意识。

(三)健全微信平台管理模式,完善服务反馈机制

安全教育微信平台作为公开网络平台,所指向的对象是所有关注它的人群,人群构成除了在校学生之外,也会有部分自愿加关注的粉丝。对外公开传播的性质,就要求了作为内容的制作方,在内容制作和审核管理方面需严格谨慎。安全教育应举全校之力统筹推进,学校相关部门应组建专门的微信团队,可以是师生共创的模式,加强前期的策划和培训,既要加强团队的工作能力,更应该在思想方面提升他们的政治意识和纪律意识,把好思想关。在微信团队管理方面,应建立逐级审核制度,编辑和素材整理可由学生团队完成,但在选题和策划方面,指导老师应该积极介入,并且负责审核学生团队制作的初稿。学校层面应该指派专门的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对于策划和选题进行终审,做好统筹规划及监督。三级管理,逐级监督,才能将安全教育的主题和教育方式既能达到教育目的又能切合学生实际。此外,應该建立及时反应机制,了解学生的需求,关心社会重大安全事件,不断完善微信平台服务功能,实现全心全意服务学生的理念。

(四)健全危机处理方案,将风险降到最低

微信平台公开传播、受众广泛的特性,也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若是传播虚假信息,必然会对部分人群造成潜在伤害,若是被转发至朋友圈,将会产生裂变效应,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对于网络宣传平台,必须把好监督关,健全危机处理预案,将各种风险控制在最低点。第一,对于学校学生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如何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机,若是未能把握适度原则,大学生非常容易沉溺于手机,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宝贵的精力。同时也要努力培养学生在网络上辨别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从学生层面减低舆论风险。第二,对于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管理,应该在全校范围内公布负责团队的联系方式,若是推送的帖子出现重大失误或问题,可及时与平台相关负责人进行联系,及时删除,最大程度上降低危机的负面效应。最后,要健全危机事件的处理预案,将风险控制在最低。如若发生舆论危机事件,相关负责老师应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发展全过程,并向相关负责领导进行汇报,以研究处理办法;相关负责教师应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对突发事件进行应对和控制,以防事件进一步恶化;负责领导要根据事态严重程度,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应对和化解危机;处理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分析问题发生的内在原因,避免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余源培.哲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23

[2]顾海良.重视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3(07):54-55.

[3]汪建云.多学科视角下的高校安全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09):36-38.

[4]殷杰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安全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01):103-105.

[5]赵宏.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学术论坛,2013(05):57-59.

[6][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范静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72.

(责任编辑: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