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及趋势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及趋势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1        返回列表

徐丽媛

[摘 要] 本文从就业影响因素、就业形式、就业去向等方面入手,对目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就业对艺术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影响,并对未来几年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 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就业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9-0012-02

就业是民生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又一次提到了就业的重要性。高等艺术院校不仅承担着艺术人才培养重任,还承担着艺术人才社会输出的重任,要真正发挥艺术高校在“十三五”期间的文化驱动、艺术创新等重要社会功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就必须好好研究目前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 就业现状分析

1 总体就业情况良好

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就业率较高,月收入大部分处于3000~6000元区间内。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基本和学历水平保持一致,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升高。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较高。

2 就业影响因素多,选择日趋理性

从毕业生对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可看出,目前艺术高校毕业生对于薪酬水平、个人发展、公司平台、工作强度等方面较为关注。学历越高的毕业生,自我认知更深刻,职业价值观更成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更为理性、慎重,考虑因素较多,如果短时间内没有遇见合适的工作岗位,会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观望,故而也出现了部分院校就业率随着学历的提高而降低的现象。

就业地域也是影响艺术毕业生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在生源分布地域内上学,毕业后倾向于在生源分布地域内就业,主要基于地域亲近原因,离家近,就业资源和人脉更容易获得。

3 就业形式灵活多样,但企业仍是最主要的就业去向

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是吸收毕业生就业最主要的市场体,艺术高校毕业生也不例外,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去企业工作。原因一方面是响应国家大学生就业政策号召,毕业生被鼓励去中小企业就业,促进中小企业繁荣,并且中小企业也确实有大量的人才需求,能够为艺术毕业生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国家提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高雅艺术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要培养全社会对美的感知,让高雅艺术成为“亲民”艺术,因此近几年高雅艺术进民间、进校园、进社区,艺术日益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也同样愿意接纳受过高等艺术教育的毕业生,来丰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底蕴。

除了签约企业,选择国内升学或是出国深造也是艺术毕业生主要的去向途径,可见部分学生对于进一步提升艺术造诣、丰富艺术知识的渴望非常强烈。此外,一部分艺术毕业生选择了灵活就业和其他方式就业,一方面是因为艺术大学生个性突出,追求自由和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也喜欢更有挑战性、内容更灵活、自主性更强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艺术专业学科在注重学理性研究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实践性和功能性,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边读书边实践,获得可观收入,毕业后会延续在校期间养成的工作模式。

4 专业认可度较高

就业专业对口性体现了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和择业价值观,也体现了该专业的就业市场前景。大部分艺术院校毕业生选择了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行业分布以文化体育娱乐业和教育业为主,可见就业行业与学校类型、专业分布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艺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专业对口性较强,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文化艺术行业的发展日趋繁荣,背后是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的鼎力支持。

二 就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 社会宏观就业压力不减

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良好,并不代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减弱,相反,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艺术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的人数逐年增多,导致了不容松懈的就业趋势。

艺术高校普遍意识到且高度关注这一就业现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坚决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一体化毕业生就业系统,提升就业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积极发挥毕业展演推动毕业生就业功能,细分就业市场;注重艺术实践教学,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专业教师资源,鼓励专业教师推荐毕业生就业;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立足专业特色,创业带动就业;做好毕业生追踪调查,掌握就业工作最新动态等。

2 毕业生期望薪酬与实际薪酬之间存在差距

艺术高校毕业生期望薪酬普遍高于实际薪酬,期望薪酬代表了毕业生对自己实力的评估,实际薪酬代表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实际价值,可见毕业生对自己实力评估远远高于其在就业市场的实际价值。

这种现象不光出现在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当中,整个高校毕业生就业都存在着这样的普遍问题,只不过艺术毕业生表现得更为突出。背后原因主要是毕业生对就业市场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对自身职场定位不够客观,容易出现“好高騖远”的情况。此外,艺术生普遍更自我,爱表达,进行就业选择时自信度更高,有时甚至出现盲目自信的情况,对自身实力评估不够客观。

解决方法有两点:一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从学校角度,应加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紧密联系,尤其是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学校,应着力引入就业市场分析的内容,邀请优秀的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进校园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有机会了解真正的就业市场是怎样的;从学生角度来说,应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主动“走出去”,走出校园,走进职场,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尤其是要走进工作单位,面对面地去感受市场的运转、工作的组成。二是要在艺术人才培养中,强调责任感与使命感,发挥艺术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功能。薪酬作为择业的影响因素之一,不是决定因素,当出现期望薪酬与实际薪酬差异时,艺术毕业生也要考虑职业的社会服务作用。

3 当创业成为大趋势时,如何正确引导艺术生创业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创业被再次提出,“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同年6月11日,国务院以国发〔2015〕32号文件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第23条就提到“支持大学生创业,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在国家鼓励创业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推崇个性和自由的艺术生加入了创业大潮,通过创业解决了自己和更多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但创业容易,守业难,衡量大学生创业的指标不光包括创业人数、创业成功率,还包括创业持久度,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业和守业过程中肩负着重任。

艺术高校普遍意识到创业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并做出了积极的支持措施,如全程关注大学生创业,通过创业课程、讲座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风险评估能力,建立创业孵化园,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实战大赛,为创业学生提供资金、场地、人员支持,延伸创业服务精准度。

4 艺术院校就业质量对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的影响

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必须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应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比重,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注重创新型、特色型人才培养。

在这一过程中,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发挥就业反哺招生、反哺教学的作用。对于历年就业情况良好的专业可以加大扶持力度,增加招生比例,重点建设,而对于就业情况一直堪忧的专业可以考虑调整招生规模、专业结构,形成学校的特色专业品牌。要培养受社会欢迎的高端艺术人才,还必须要在教学实践和艺术创造中强调责任感与使命感,结合社会需要同时反映社会需要,发挥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功能,这是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和人才输出需要重视的内容。

三 就业趋势预测

1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就业新常态

总体国际经济形势欠佳,就业大环境压力不减,但我国城镇化加速、产业升级,尤其是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艺术院校毕业生作为文化产业建设者肩负重担。未来几年,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生源总量和就业率将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太大波动,就业趋势可以概括为“机遇与挑战并存”。

2 中小型民营企业依然是吸纳艺术院校毕业生的市场主体

国家支持中小型企业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型企业发展,鼓励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分散就业压力,前往民营企业就业。因此,未来几年艺术高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去向依然是企业,其中大部分的毕业生会选择教育和文化艺术行业就业。

3 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

虽然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日趋增多的人才需求量,但不可否认,未来几年供需不对等的情况依旧存在。即便艺术高校和艺术专业的学生已经开始正视这一问题,加大了对艺术市场的多元分析和深入研究,力图更理性地看待艺术市场的发展,短期内也无法改变艺术毕业生对自身的高期望值和对市场的高期待。

4 就业形式更为多元,灵活就业比例逐年增大

就业形式更为多元和灵活是艺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教育部门和艺术类高校去思考,如何重新定义就业质量,调整就业衡量指标,通过构建更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打造优质人才培养品牌,来支持更多学生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咏.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性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2]耿立卿.大學生在灵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4)15-16.

[3]王新磊,于贤娇.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就业,2015(7)22-23.

[4]雷勇.进一步完善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基于麦可思公司对音乐院校就业数据分析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6(1):167-169.

[5]马玥琳.浅析艺术院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8(18)178-179.

(责任编辑: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