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杂志文章正文
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5        返回列表

钟新

[摘 要] 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课程设置过于靠前,二是教材体例缺少内部结构的联系性,三是讲授过程中缺少学生参与环节,四是一些文种数据运用被忽略,五是财经应用文写作没有明确的指向。解决问题对策建议是:课程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与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及项目时段、项目推进的次序与实际财经应用应该出现的时间顺序来安排文种体例,创新教学流程,导入学生参与,利用多媒体教学,围绕“5w”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

[关键词] 财经应用文;课程教学;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9-0094-02

一 财经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课程的设置时机问题

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很多高校是在经济与管理等专业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阶段尝试性地开课。目的是通过系统讲授各种日常生活、工作中常用的公務文书、事务文书、商务文书及书信、法律文书等的文体常识,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应用写作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写作能力及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

但财经应用文写作,需要建立在多学科的基础知识之上,如果没有足够的各科理论知识准备,课程只是在时间上提早地安排,那么课程教学就不会收到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掌握写作模板并不等于能写好财经应用文。掌握了财经应用文格式模板,不具有财经理论,写出的应用文发飘,缺乏厚重感。由于开课时间早,待学生大四参加社会实践知道财经应用文课程在职场的重要性时,因缺乏写作的锻炼,写作格式也早忘光了。

(二) 课程使用教材的体例问题

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是应用文写作课程的一个分支,也是近年来学科发展、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细化程度应该是适应变化了的市场和学生的就业需求,然而这种学科的细化,却没有及时提供完整的、系统的、适合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学习的教材。常用的教材一般体例是按常用财经文书、常用法律文书、党政机关公文、事务文书、常用礼仪文书等编排,[1]这样的编排,教材的难易程度、深度并没有体现出来,前后也没有循序渐进的内在联系性。教师单章或单独模块地讲授,因学生不知道其中的性质和内部结构的联系,学习知识、认知效率不高,降低了教授质量。

(三) 课程上学生参与问题

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由于是在学生各科基础理论没有建立、又对市场需求不熟悉前提下进行讲授的,所以,在讲授过程中,只能单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应用文体的常识和写作格式,而缺少学生们积极参与的环节。实际工作中许多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公文和调研报告的写作,需要站在一定的高角度来写。同样一个文种、一种文体,却有着许多不同的写法。因此,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需要学生参与激活写作的兴趣与灵感,把一种文体、一件事务,激发出不同的写法。

(四) 课程中涉及的数据运用问题

财经应用文有些文种需要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数据来源,要说明什么问题,从哪些部门或数据库查找,哪些材料、数字需要引用近期或最新的,哪些数字如何用最有说服力,哪些数字是相关部门最关注的,这在以往财经文写作教材与教学中大多被忽略。

(五) 课程中的5W问题

课堂上讲授者让学生学会写,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如何应用是本学科实践性的具体体现。学习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之后,经过调查,发现学生是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大多数同学只知道教科书上的一些用法,但具体文种什么时候可以用,怎样用会发挥最大的效力和作用却很模糊。另外写到什么程度最好、最管用,也让学生心里没有底。为谁做?即主体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做?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能完成?这五W问题不能准确拿捏。

二 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设置与教材方面的对策

(一)依据积累学习理论合理确立课程设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积累学习模式”,对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开课时机设置值得借鉴。[2]“积累学习模式”理论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学习过的、从属于他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按照这个理论,财经应用文课程设置应建立在所涉及的所有业务知识基础上才能有利于财经应用文的学习。也就是学生对财经应用文各种文体的认知需要有足够的基础知识支撑,没有所涉及的各科基础知识支持,在学生头脑中等于建立一座空中楼阁,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建议高校将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统一调整到大三下学期,这样做不仅使课程建立在各专业课程基础之上,而且缩短写毕业论文的间隔期,再则学生刚好放下书本,便直接参加社会实践、实习,使得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鱼得水,立竿见影。

建议财经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美国明尼明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3] 在财经应用文教学过程中,讲授者根据学生班级,在不打破建制的情况将他们组成多个QQ(群)小组,经常提出问题,让他们在课后开展的“头脑风暴法”讨论,然后课堂上学生自行派出代表讲解。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提升了教学流程与认知效率、课堂与课下、整体与个别的充分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 引进新成果创新教材编排新体例

依据亨利·甘特的时间管理概念和莫里斯的工程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理论,[4]建议财经应用文文种编排,按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及项目时段、项目推进的次序与实际财经应用应该出现的时间顺序来安排,体现了教科书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实践性,摒除老化的内容,增加经济活动中经常使用而且涉猎广泛的财经写作内容,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新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教材体例是:

第一阶段:启动过程。包括公文:公告、通知、请示、批复;事务性文书:招标书、投标书、调研报告、意向书、合同、协议、契约书;阅读:安全评估报告、环境评估报告。

第二阶段:计划、规划过程。包括公文:决定、通报、议案、事务性文书、公司章程制度、规定、计划、规划、安排、调查报告、简报、市场预测报告:阅读:备忘录、信函等。

第三阶段:执行过程。包括公文:意见、报告、纪要、函;专用文书:市场调研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阅读:财务分析报告、公司价值分析报告。

第四阶段:监控过程。包括公文:投资专用文书、审计报告、风险分析报告等;阅读:自查报告、内部审计报告。

第五阶段:收尾过程。包括财经新闻:简报、消息、通讯、评论、招投说明书;财经法律:财经诉讼与仲裁、起诉状、上诉状、答辩状、仲裁申请书、仲裁答辩书等。

第六阶段:运营过程。包括日常事务文书:总结述职报告;专用文书:资产评估报告、项目评估报告、商业广告、产品说明书;阅读:质量报告、答辩洞、欢(送)迎辞等。

三 财经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方面的对策

(一)创新教学流程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讲授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大多讲授者以讲授枯燥的书本知识为主,完成教学计划,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去写各种文种,导致学生不愿写,讲授者陷入泛泛地批阅之中。如何改变教学流程,从而提高认知效率呢?建议讲授者认真研读教材,授课中,讲授者采取让学生自我讲解网上查找的各类资源(学生课下用U盘搜集所需的资料),课上讲授者利用多媒体公开检查。讲授者除了挖掘自身的资源,即讲授者已经熟练掌握的专业写作诀窍,还要点评学生收集的写作知识;同时,通过U盘下载资源共享,即学生从网上找到自己最需要或者最佳资源(案例),讲授者结合教科书知识要点和本身的专业知识,对学生搜集的文种和写作技巧进行剖析讲解,以达到学习认知的目的。这样循环往复的效果非常好,不仅符合人类记忆规律,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度的提高。最终不仅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每个认真学习的学生,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模板。

(二)多媒体、数字化手段运用提升学生的认知素养

多媒体、数字化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它具有快捷、简便的操作优势,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接受解决一些难解的具体问题。 智能手机几乎是每个学生不可缺少的上网工具,让学生在課堂上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机直接上网查阅有关文献,不仅提升学生对手机应用的兴趣,也让学生充分利用它快捷简便的查找资料,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验中,为了便于学生尽快掌握基础知识,可以编制写作基础知识若干题,让学生下载练习。

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很多文种都要体现具体的数字,数字是论据,也是最强的佐证,因此,在教学上往往让学生明白哪些数据在哪里找,哪些需要计算,它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是怎样,哪些数据具有现实意义,哪些数据认证具有代表性,是真实可靠的等。引用的案例数据,课前要筛选,不仅要具体,而且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运用“5W”促进课程理论与实践融合

5W之首是who,是说这篇财经应用文写给什么人?什么人是受众?什么人是主体;其二是where,在哪里完成,或在何地做,选择在哪里做会取得最佳效果;其三是when,什么时机做最恰当,或何时项目能够启动起来;其四是what,做什么,或什么内容,这个项目能够带来多大的收获;其五是why,为何这样做,或理由是什么。只是在书本上找到的答案是远远不够的,实践中能够回答这5W问题会是更丰富。若是将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那将会给财经应用文的教学安上腾飞的引擎。从5W的具体实践来看,必须围绕市场、围绕工程项目、围绕企业运营、围绕财经报表、围绕经济管理、围绕上市公司,把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每一章节与每一实践活动结合应用,这样才能起到更大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春丹.财经应用文写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彭康清.浅论加涅的学习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影响[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09(2).

[3]秦国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借鉴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4]夏庆利,罗一清.论时间管理[J].黄冈师院学报,2017(4).

(责任编辑:张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