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心灵与山水同美 ——桂林市阳朔县德育工,隹纪实
杂志文章正文
让心灵与山水同美 ——桂林市阳朔县德育工,隹纪实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33        返回列表

桂林市2013年德育工作暨学何玥活动现场会。

何玥,一位来自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和兴榨村的12岁女孩,以大爱和奉献精神感动了全中国。她勤奋好学、聪明懂事,却不幸身患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在得知自己的生命只有3个月时,她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器官。她的捐献使三位重病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她也因此成为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虽然何玥走了,但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把她大爱无私的精神传承下去!”4月2日至3日,桂林市201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暨学习何玥活动现场会在阳朔县召开。在走访了何玥生前就读小学——阳朔县金宝乡中心小学,倾听了阳朔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黄燕的介绍和阳朔县教育局局长莫长明的德育工作报告后,桂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李明对阳朔县的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在发言中强调:“我们要学习阳朔县德育工作的有益经验,在全市中小学进一步掀起向何玥学习的新高潮,各学校要传唱歌颂何玥的歌曲,宣讲何玥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全市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营造氛围,让何玥精神深入人心

2月26日是阳朔县各中小学校新学期的第一天。在金宝乡中心小学,全校师生上了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上午9点,该校校长李远德在开学典礼上再次给全校师生讲述了“最美女孩”何玥的感人故事。随后,各班以观看视频,召开主题班会、演讲会等方式来追思和学习何玥。何玥生前所在的六年级2班(现已被命名为“何玥班”)的全体同学在观看了“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视频后,齐声朗诵写给何玥的颁奖辞:“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许多同学再一次潸然落泪。

不仅是金宝乡中心小学,今年春季学期,阳朔县其他中小学开学的第一课都设置了向何玥学习的内容。莫长明局长说:“将学习何玥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是我县今年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除了上好“开学第一课”,阳朔县还开展了其他一系列学习何玥的德育活动,在全县中小学营造了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勤奋学习、乐于助人的良好氛围。

这种良好氛围的营造离不开阳朔县委、县政府以及县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对何玥事迹的关注和对全县德育工作的重视。阳朔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黄燕说:“何玥既是独生子女,又是留守儿童,还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她自立自强、诚实善良、勤奋好学、节俭朴实、大爱无疆,是当代青少年的杰出代表。何玥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十分贴近学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德育契机,给全县中小学生上好人生最重要、最宝贵的一课。”

2012年11月17日,何玥永远闭上了双眼。仅隔10多天后,阳朔县教育局就迅速下发《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向金宝小学何玥同学学习活动的通知》。11月29日,该县教育局局长莫长明、党委书记秦秀娥在全县中小学校长会上作了动员部署,要求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何玥的事迹传播到每一名师生心里,由此引发了全县中小学生追思和学习何玥的热潮。12月24日,阳朔县委召开了向何玥学习动员大会,号召全县各界开展学习何玥活动。为了进一步落实好县委的指示精神,12月27日,县教育局再次下发《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再次掀起学习何玥精神热潮的通知》,全县中小学先后开展了“学习何玥,做道德模范少年”演讲比赛、何玥先进事迹巡回演讲报告等系列德育活动,并编印了3万份何玥先进事迹宣传单,下发到每一名师生手中。这一系列活动一次次打动了全县师生,一次次将学习何玥的活动推向高潮,何玥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为了顺利开展各项学习活动,该县教育局专门成立了学习活动领导小组,由莫长明局长和秦秀娥书记担任组长,副局长夏兆华等5人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处理和协调与学习活动相关的事宜。

按照原定部署,在成功举行演讲比赛后,何玥事迹巡回报告会如期开展。何玥事迹报告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2月16日,第二个阶段为2013年3月至4月。2013年1月14日,由阳朔县文明办、团委、妇联、教育局联合举办的首场“何玥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高田镇民族学校举行。这次报告会特意请来了何玥的姑姑何燕、何玥生前的班主任何兰鲜、何玥的同学林思奀等人作了演讲报告。何玥的父母也被邀请参加了巡回报告会。

“我家的小何玥是一个听话、懂事、孝顺的孩子。她从小就喜欢劳动,经常帮干做饭、烧水、洗碗等力所能及的事……”“记得那是2011年的春季学期开学,班上转来了一位女孩,长得眉清目秀的,梳着马尾辫儿,脸上时常挂着微笑……”“她做完手术来学校上课时,头发因为做手术剃掉了大部分,我们都为她感到难过,可她却安慰我们……‘六一’儿童节我们表演节目时,她还从家里带来了两箱杨梅给我们……”在演讲会上,何玥的姑姑、老师和同学分别讲述了何玥在生活、学习中的感人故事,在场的2 000多名师生无不为之动容。

今年以来,阳朔县还开展了“学习何玥精神”手抄报比赛和征文比赛、“学习何玥精神,争当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学雷锋、学何玥、献爱心”活动……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学习活动,使全县中小学生普遍受到了心灵的洗礼。该县福利镇中心小学六(2)班学生彭云燕说:“她(何玥)的选择昭示我们:生命的质量,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即使是死亡来临,逝去的生命也依然精彩。”漓江中学九(1)班的学生黄文俊说:“她的勇气与无私使我为之震撼,她使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让我们将这部生命的赞歌一同书写,让爱继续传递!”

立德树人,让心灵与山水同美

“‘秀甲天下’的阳朔山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阳朔县县委书记谭峰多次在全县中小学校长会议上强调,“只有让心灵与山水同美,才能让行动为山水增辉。培养一代又一代与山水齐美的阳朔人,是我们阳朔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德育工作中,阳朔县探索“山水育人”“文化育人”“良师育人”“课堂育人”“活动育人”等德育途径,非常富有地方特色。

该县坚持“山水育人”,把美丽的阳朔山水融入校园。围绕“我以阳朔的美丽为荣,我为阳朔的魅力增辉”这一主题,全县努力营造整洁、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真正让“墙壁能说话,草木会传情”。阳朔镇小学组织师生、家长共同创作,邀请阳朔本土的一些山水画家参与,在校园的走廊、围墙上集中展现阳朔著名的景点,创设了“行进在山水间”风景长廊。阳朔县幼儿园将全县九个乡镇的自然景观、主要物产分别在不同的班级进行环境创设,引导小朋友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金宝乡中心小学以“热爱美丽的家乡,争做最美的金宝人”为主题,开展乡貌、乡俗、乡史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他人……

阳朔县坚持“文化育人”,将1 400多年的历史文化引进课堂。该县教育局编纂了六万多字的地方教材《阳朔历史文化教材》,详细介绍了阳朔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情况,要求各学校安排课时并有专门的教师讲课。阳朔中学编印《百里漓江百里诗》,将优美的漓江山水诗词引进课堂教学;葡萄初中在该县诗词楹联学会的指导下,成立了诗词楹联分会;高田民族学校倾心打造“勤劳、智慧、朴实、进取”的壮乡文化。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子。

良师是育人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阳朔县积极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自2010年“国培计划”实施以来,该县先后选派3 000多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许多教师在培训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该县教育局因此被评为“教师培训国家级优秀项目团队”。同时,该县积极探索县、乡、校“三级联动”培训模式,大力开展自主性教师培训。每年教师节,该县都评选出百名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十佳校长等,并由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

该县要求科任教师认真挖掘各学科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并将德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何玥之所以萌生捐献器官的念头,与这样的德育熏陶分不开。何玥生前的班主任何兰鲜说,何玥住院前不久,语文学科刚好教学了美国作家琳达·里弗斯写的文章《永生的眼睛》,课文讲述了作者的母亲、父亲、女儿温迪先后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生动的课堂引得何玥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课后,她在笔记本上工整地抄下了课文中的这段话:“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这段话一直刻在何玥心里,使她萌生了捐献器官的念头。

在活动中寓教于乐往往比简单的说教更为有效。阳朔县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仅在母亲节、教师节、青年节、国庆节等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该县景区内的各学校经常开展“红领巾义务引路”活动,为游客引路;阳朔中学、外语实验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志愿者服务队长期为市民修车、理发、修理电器;漓江沿岸学校的学生经常集体为漓江“洗脸”,在两岸栽花植树……

莫长明局长在总结本县德育工作经验时谈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年龄跨度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很大的个性差异,因此,德育目标也应该分层次实施,循序渐进。”该县注重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确定适当的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在能力范围内通过正常努力便可达到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奉献的热情。

多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办与山水齐美的教育,培养与山水齐美的一代新人”这一育人目标,多措并举,每年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何玥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莫长明局长说:“现实生活中,像何玥这样兼有多种优秀品格的学生也许不可多得,但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像何玥这样热爱学习、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坚毅顽强、开朗乐观、无私奉献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播撒大爱,共同谱写爱的乐章

在感动于何玥纯洁的心灵、高尚的品德的同时,在一次次参加学习何玥活动的过程中,阳朔县各中小学的学生以实际的行动,共同将人间大爱播撒到更宽、更远的地方。

在何玥精神的感召下,阳朔县好人好事不断涌现。金宝乡中心小学的学生莫亚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几个月里,她在学校做好事累计近百次,常主动照顾生病的同学,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义务为班级做值日,为孤寡老人捐款、打扫卫生等。阳朔镇第二初级中学121班学生全杨旺自小与妈妈相依为命,今年3月,他的妈妈被确诊患了癌症,必须在市区医院住院治疗,治疗期间不能回家。了解到这一情况,该班的班主任曾秋老师和班上的学生给了小全很多关爱。当小全的饭卡没钱时,曾老师和班上的同学经常悄悄地帮他充饭卡。周末,曾老师只要有空,就会把小全带回自己家,教他煮饭、炒菜,让他慢慢学会独立生活,曾老师还常常从家里煮好饭菜带到学校给小全补充营养。大多数周末小全只能待在学校,同班的管鸿同学第一个主动要求留下来陪伴小全留在学校,他热心地教小全打篮球、下棋,主动跟他聊天、交流学习,帮助他消除没有妈妈在身边的孤独感。4月中旬,管鸿和舍友们又自发拿出了自己的零用钱,捐给小全妈妈做医疗费。管鸿在作文里写道:“何玥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一个单薄弱小的女孩子能有如此担当,作为一个男子汉,我更应该向她学习!”

桂林市阳朔县普益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吴兰,被何玥在生命最后时刻表现出的勇敢、坚毅、顽强和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今年5月20日,吴兰的妈妈意外去世,在妈妈弥留之际,吴兰动员家人将妈妈的器官捐献出去,她说:“何玥姐姐都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于是,吴兰和家人帮助妈妈做了最后一件事:将妈妈的器官捐献给了需要的人,又一份大爱撒向人间!

“夜色中,萤火虫提着小灯笼,晶莹的光穿透了漆黑的夜空。燃烧自己小小的身影,无私地把行人相送。夜色中,萤火虫提着小灯笼,美丽的光没有了寒冷的严冬,献出自己全部的热情,友爱地驱散了他人的病痛……”在阳朔各中小学,同学们早已学会哼唱这首专门纪念何玥的歌曲《歌唱你,夜空中的萤火虫》,并决心做一个像何玥这样虽然平凡却能播撒光辉的“萤火虫”。

阳朔县在中小学中开展的一系列学习何玥的德育活动,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接下来,我们将把学习何玥列入各中小学每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中,将会编写一本关于‘何玥事迹’的中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将在每年评选‘何玥中队’‘何玥似的好少年’,拟把每年11月18日确定为‘何玥纪念日’,并设立‘何玥纪念室’,以此将学习何玥活动常态化、长效化。”莫长明局长说,“育人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以高度的责任心、神圣的使命感和全新的育人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培育与山水齐美的一代又一代新人。”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