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有氧教育”和谐校园——北海市实验学校办学侧记
杂志文章正文
“有氧教育”和谐校园——北海市实验学校办学侧记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309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黄雯丽 通讯员 蔡丽娜

“我的笔友叫邢羽童,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面,今天终于见到‘信中人’了!”北海市实验学校学生苏文婷开心地说。2015年3月31日,北海市实验学校与香港保良局庄启程小学在北海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动。在“猜猜他(她)是谁”笔友见面会上,两校的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找到了自己的笔友,并一起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交流活动。

“像这样的交流活动,我们会经常开展。”北海市实验学校校长王晓玲说,“让学校的办学拥有国际视野,让师生们在交流中获得充足的‘氧气’,是我们近年来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北海市实验学校在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基础上,确立了“有氧教育”办学理念,让学校的发展充满阳光与活力。

九年一贯,环境造“氧”

走进北海市实验学校,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郁郁葱葱的小树林、红绿相间的教学楼外墙、雅致的校园文化长廊、“O2”形状的特色宣传橱窗……“我们的校园很漂亮,下课后我们可以到树荫下乘凉,到凉亭里看书,到沙池里做游戏,感觉自己就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在学校这棵大树里呼吸新鲜空气,健康成长。”该校学生陈真瑜一脸阳光地说。

“在校园里营造阳光向上的氛围,让师生们的大脑获得充足的‘氧气’,保持身心愉悦,学习与工作才会更有动力。”王晓玲校长说。该校不仅注重打造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还致力于打造富有感染力的人文环境。在校园文化长廊里,展示着该校学生的优秀书画、作文等文艺作品,可以让学生受到文艺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在宣传橱窗里,记录着师生的点滴进步,可以让学生认清自我,扬长避短,树立成长自信;每间教室里,都开辟有学习园地、“书香角”、评比台、班级明星展示栏等,可以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

为了营造一个“有氧”的人文环境,北海市实验学校根据九年一贯制的办学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五项发展”阶梯性活动,并对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举行“好书推荐卡”设计比赛,三、四年级举行“读书小报比赛”,五至八年级举行“现场作文大赛”;在秋季学期的体艺节中,低、中年级主要参加趣味竞技项目,高年级主要参加体育技能项目。

“实际上,我们十分注重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与融合。”王晓玲校长说,“小学高年级与初中一二年级共同举办各类比赛,能有效打破小学与初中的界限,为小初衔接搭建桥梁、奠定基础。”

2010年10月,该校立项了自治区级课题“北海市实验学校九义一贯制中小学衔接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此对本校的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师调整、教学研讨、学生活动、质量监控等进行专题研究,实行初中、小学一体化管理,缩短了小学毕业生在中学的适应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氧气十足”的成长环境。

中小衔接,教学供“氧”

北海市实验学校的语文教师黄祖晔从教已有12年。她这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基本可以分成两部分:2011年前是小学老师,2011年起转型为“能衔接小学与初中教学”的教师。据她介绍,2011年,学校开始九年一贯制办学,作为小学高年级的任课教师,她当时参与了学校内部的课堂交流,交流中发现了中小学段的教学方式不连贯:小学老师觉得初中老师讲得少,学生知识没吃透;初中老师觉得小学的课堂氛围太热闹,效率不高。从此,她决定做一名“能衔接小学与初中教学”的教师。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黄祖晔在拥有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又考取了中学教师资格证书。随后,她不断外出听课培训,参与“181课堂模式”研究学习,并执教“翻转课堂”接待课,最终通过了测试和试教,随着所带的小学六年级毕业班进入了七年级,并担任七(4)班的班主任。

“因为很熟悉小学的语文教材,所以现在上初中的语文课,衔接起来就很自然了。现在我所教的初中语文教学成绩一直很好,学生们很喜欢上我的课,我的教学成绩获得了家长的认可,自己也实现了第二次成长。”黄祖晔很自豪地说。

在北海市实验学校,像黄祖晔这样“能衔接小学与初中教学”的教师还有不少。据王晓玲校长介绍,如今在该校,完成六年级语文教学的优秀教师通过考核,可以担任七年级语文教师,七年级英语教师同时也可任教六年级的课程,《阅读》《心理健康》等校本课程的教师从小学延伸到了九年级。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

该校2014年参加第八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课题展评荣获二等奖的戴永源老师说:“学校开展中小学衔接课题研究,让教师获得了很大的锻炼,中小学教师互惠互助互补,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充满了活力。”

北海市实验学校通过一系列中小学衔接举措,促使本校一大批教师成长起来:李素珍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教师;吴绍梅荣获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全校有12人获评为广西小语会先进个人;在全国、自治区、北海市教学比赛、基本功大赛、论文评比等活动中,该校共有525人次获奖……目前,该校的教师队伍犹如漫山绿树,为学校的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氧气。

“朋辈教育”,互助输“氧”

2014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北海市实验学校组织八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到兴和校区开展“朋辈系列——大手牵小手”活动。当天,该校高年级的学生列队在校门口,热情欢迎第一天上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并亲切地牵着一年级弟弟妹妹的手,指引他们认识新校园。

“以老带新,认识校园”是北海市实验学校开展“朋辈教育”的一项内容。实际上,“朋辈教育”行动在该校随处可见:低年级学生提着桶去打水,高年级学生会主动上前帮忙;低年级学生不知什么原因哭了,高年级学生会上前为其擦干眼泪并轻声安慰;雨天时,低年级学生没有雨伞着急地从校门外跑进学校,高年级学生为他们撑起了雨伞……

“每天都能看到这些温馨和谐的场面,感觉校园里充满了温暖。”新到该校任教的年轻教师林雪很是感慨地说,“刚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为小孩子会很难管,但看到我们学校的中小学生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调皮捣蛋,反而很懂事、很有礼貌,我感觉自己的工作轻松了不少。”

“所谓‘朋辈教育’,其实就是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教育。”王晓玲校长介绍说。北海市实验学校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大、学生年龄差距大,开展德育工作难度也很大,如何把工作的难题转化为优势和特色?该校决定开展“朋辈教育”,并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活动:“以老带新,认识校园”活动;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组织义卖活动;初中生为被评为“规范明星”的小学生颁奖;高年级学生组织全校学生一起上队课、开展班干经验交流活动……全校形成了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温馨氛围。

“以前我不懂得照顾别人,现在我觉得自己是低年级同学的哥哥,不但要关爱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弟弟妹妹们做榜样。”该校九年级学生吴世深说。现在的他,在家孝敬父母长辈,主动做家务,在学校热情帮助学弟学妹,俨然一个小大人。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海市实验学校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被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重点资产项目实验基地、广西小学语文研究与应用基地学校等,并获评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广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学校、全区青少年“爱科学月”活动先进集体等。

面对取得的成绩,王晓玲校长不骄不躁,她说:“学校的最高荣誉,是学生们走进校园时自信阳光的笑容!”下一步,该校将继续深化“有氧教育”的内涵,把学校打造成让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力氧吧”。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