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自制教具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自制教具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4        返回列表

□工作坊坊主:桂林市兴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唐玉兰

□工作坊成员:韦云鸥 余 繁 杨怀琼 王 峰 王正明 唐宇平 蒋云芳 唐丽云 等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仪器(教具)是物理教学的“魔杖”,是开展物理实验的必要物质条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内容不断变化,如增加了实验教学内容,把科学探究作为实验教学的核心,突出实验教学在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等。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许多农村中学,物理实验仪器(教具)配置较为落后,原有的实验仪器(教具)中有相当一部分已不适应教材变化的需要,导致新教材中的许多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无法正常开展。而现有的物理实验仪器(教具)的配置相对于教学而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已无法满足新的实验教学的要求,制约了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实验设计与自制物理教具的研究,对深化课程改革,拓展和开发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就地取材,自制物理教学教具或学具,并把其作为物理教学仪器与实验器具的必要补充。

一、理论依据

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教育要“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需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师生自主研发,制作个性化、本土化的物理教学教具和器材,是物理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从课程来看,物理教学具有建构主义特质。师生共同研发和制作教学设备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经验,这种“做的经验”属于“经验之塔”([美]戴尔《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的底层。“经验之塔”理论认为,底层的经验易于理解和记忆,顶层的经验易于获得概念便于应用,因此,教学应从具体的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概念。

由此可见,物理实验教具的设计与研发,不仅是物理课程资源建设行之有效的途径,还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教学做合一”的具体体现。研究和创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实现教学中人、物、环境的高度统一。新课程背景下师生自主研发、共同制作教学设备不只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创造活动,它已上升为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因此,为了促进物理课程资源的建设,完善实验室的装备,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物”的保障,我工作坊在农村中学进行了自制教具的实践研究,通过开展自制、自创教具活动,让广大师生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自制教具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使用自制教具所演示的物理实验必须真实可靠,符合科学。

(二)简单实用原则

自制教具的用材要简单易找,贴近学生的生活。制成的教具必须具备结构简单和操作方便两个特点。设计教具时,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结构越简单越好,如一个铁圈就可以完成气泡的实验。

(三)重点突出原则

自制教具应尽可能地把教具的尺寸做大一些,将显示实验现象部分清晰地展现出来,达到可见度最大化的效果。比如,自制伏打电池演示教具时,小灯泡常常不亮或只亮几秒钟,达不到演示实验的目的,这时我们就用发光二极管代替小灯泡,实验前将液体加热一下,这样就可以延长小灯泡的发光时间,使演示效果更加明显。

(四)趣味性原则

自制教具应选用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材料,增加趣味性。比如,在制作导体和绝缘体鉴别器时,我们发现,导体导电时靠小灯泡发光来显示的方法不够有趣,于是我们增加了音乐播放器,这样导体在导电时,既能发光又能播放音乐。

(五)安全耐用原则

自制教具在结构设计和选材上应考虑操作的安全性,教具的结构要坚固、性能要稳定,重复演示时要保证实验效果一致。

三、自制教具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自制教具在演示实验中的应用

自制教具是教师在深入了解教材和身边的课程资源,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的基础上的产物,是保证教学效果良好的有效支撑和补充。自制教具在设计、取材、局部结构等方面都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比如,“绝缘体变导体”实验(见下图),通过图1来演示实验,效果较好,存在的问题是不易操作、安全性较差,因为图1所示的实验使用的是220V交流电源。我们在分析了现有仪器设计的缺点和实验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后,对该实验仪器进行了改良,将实验改为如图2所示,实验在低电压下进行,用音乐卡片里的音乐集成块来代替电灯泡,用三节干电池代替220V交流电源,并且选用废灯泡里的玻璃心柱作为导体(此种玻璃心柱较小,实验效果更好),用酒精灯给玻璃心柱加热30秒钟左右,音乐卡就会响起悦耳的音乐,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自制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在自制教具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可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具制作活动。

(二)自制教具在新课导入时的应用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他们具有好奇、爱玩、爱动的特点。只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个章节内容时,我们就利用了自制教具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具体做法是:取两根粗细相差不大的试管,用较粗的管子套住较细的管子,并在两根试管的间隙注入清水,当把两个套着的试管倒过来开口朝下时,学生认为细的试管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掉到地上。可是,当学生看到细的试管不但没有掉下来,反而徐徐上升时,他们感到十分好奇、惊讶,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进入“大气压强”的学习。

在《动能与势能转化》的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制作了一个“听话的滚筒”导入教学:把一个大竹筒的两端截断,用两个粗细相同的竹节作为盖子,在每个盖子上穿两个大小相同的小孔,在两个小孔中各穿入一根橡皮筋,使橡皮筋横穿竹筒,然后用盖子封住竹筒的两端,在其中一根橡皮筋中间固定一块小铁块,并用透明胶固定盖子和竹筒。在演示实验时,先让竹筒滚动,使上下两段橡皮筋在小铁块的作用下互相缠绕,发生弹性形变,随着竹筒滚动逐渐变慢,最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同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竹筒反向滚动。这样,动能和弹性势能不断转化,竹筒不断前后滚动。教师边做实验边解说,竹筒很“听话”地前后滚动,犹如表演魔术一般。最后,教师剖析实验器具的原理,说明实验过程,导入新课。

实践证明,从新、奇、趣、险、疑等角度自制物理实验教具,并通过呈现给学生新奇的物理现象和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自制教具在学生课外实验中的应用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制作教具并利用教具开展物理实验,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例如:在学习了《温度》这节内容后,我们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温度计,教师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同时约定完成任务后进行全班评比。学生回家后开始寻找制作温度计的器材,着手制作,忙得不亦乐乎。在评比环节,学生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温度计,如:装液体的容器,有的学生用矿泉水瓶,有的学生用药水瓶,有的学生用墨水瓶;制作细管子,有的学生用饮料管,有的学生用玻璃管,有的学生用空的圆珠笔芯。在展示作品环节,每个小组派代表把制作好的温度计分别浸在同一盆温水中,观察管子里液面上升的高度。经讨论归纳得出:容器中液体越多,细管里液面上升的高度就越高;管子的内径越小,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学生通过制作温度计、操作实验,对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及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影响温度计的灵敏度的因素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四)自制教具在物理科技制作课中的应用

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关心社会、热爱自然与科学的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绝大多数的自制教具活动不是简单的仪器仿制,而是需要经过思考、构思和设计的。比如,根据所学“电磁继电器”的知识,可利用声原理、光原理自制水位报警器。此外,在自制教具过程中,需要涉及科学知识、生产工艺和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比如,制作“沉浮子”时,需要不断地进行调试,使里面的小瓶子达到悬浮效果。又如,在学习了“长度测量”的知识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功能刻度尺,学生利用荧光条画刻度线设计出可在黑暗环境中使用的刻度尺,还设计出了装有凸透镜的刻度尺,既可测量长度,又有放大作用,从而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我们在每年的“爱科学月”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技意识。例如:让学生用A4纸、胶水、透明胶等材料自制纸桥,利用纸桥进行承重与创意设计比赛。学生先开展小组讨论,然后分工合作、动手制作,再反复实践,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纸桥。又如,我们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找材料,制作一个装蛋的容器,看谁能把鸡蛋砸得更远(条件是鸡蛋不能破)。这一主题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设计实验方案:有的用泡沫作为盒子,把鸡蛋放进泡沫盒子里;有的用塞满海绵或碎纸屑的盆子装鸡蛋;有的用筷子做成支架小盒子,用海绵包好鸡蛋放进小盒子里,在盆子外面系上气球。我们发现,学生制作的装蛋容器,有的粗糙,有的精致;有的因为太重投不远,有的因为做得不牢固蛋投出去就撞破了,有的做得既美观牢固投蛋又远又安全。随后,我们请获得实验成功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制作过程,其余学生学习、借鉴。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寓学于乐,这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科技意识十分有益。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条横幅上这样写道:“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它深刻地说明了“做”的重要性。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更要注重“做”的过程,而自制教具便是物理教学实现“做”的载体,它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生活中简单的材料、物品甚至废弃品开展一些简易可行的物理实验,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相长。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