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造一个温暖的家——来宾市象州县城东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纪实
杂志文章正文
造一个温暖的家——来宾市象州县城东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25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韦玉红 罗 煜

“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不久前,记者到来宾市象州县城东小学(以下简称城东小学),就该校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行采访。期间,校长罗忠生哼起了这首歌,他说:“我觉得这首歌最能反映留守儿童的内心感受了。”

城东小学现有留守儿童137名,近年来,该校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结合本校实际,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了以“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的“关爱留守儿童计划”。该校党委书记韦玉红告诉记者:“我们以家长学校、留守儿童示范学校等形式为载体,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为我校的留守儿童创建了一个温暖的家。”

学校是温暖的家

在城东小学上学的冬冬过去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且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原来,冬冬7岁时,父母就去了浙江打工,她寄宿在伯父家。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她性格内向孤僻,平时不爱讲话,不喜欢跟同学交往,课余时间常常趴在窗边发呆,有时还偷偷流泪。

2010年,冬冬上三年级,班主任韦金红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以此为契机,向韦玉红书记提议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爱心妈妈”活动,很快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随后该校启动了“留守儿童帮扶活动”。2010年11月,该校40多位教师自发组成“爱心妈妈”小组,每位“爱心妈妈”定点帮扶2-3名留守儿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帮扶。在中、高年级,该校则组织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地结成合作学习小伙伴,让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韦金红是冬冬的“爱心妈妈”,给冬冬倾注了更多的爱。韦金红首先在班上召开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树立起助人为乐的意识。课间,她让学生主动邀请冬冬一起玩游戏;课堂上,她经常鼓励冬冬积极发言;批改作业时,她总会在冬冬的本子上写上一句类似“哇!冬冬,你的字很漂亮,老师很喜欢你!”的赞许的话。由于冬冬的作文写得特别好,她便经常把冬冬的文章当作范文在同学面前朗读,并把文章送到象州县的学校刊物上发表。渐渐地,冬冬自信起来了,笑容也多了,她还主动要求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经常帮助班上学习落后的同学。冬冬还多次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该校,像冬冬这样获得关爱的留守儿童还有很多。多年来,城东小学一直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2008年9月,该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落实和督查考核。该校还制定了“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九条工作制度,对保障留守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建立在校留守儿童信息库、加强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的联系等9个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今,该校留守儿童工作已经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相关工作进展顺利。

为了使全校教师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达成共识,该校充分发挥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的引领作用,先后组织教师开展了多项活动。从2008年开始,该校每学期都组织班主任去听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以强化班主任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识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同时,该校号召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各班积极开展以“爱心传递”“牵手互助”等为主题的中队活动,并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该校还在教职工大会上宣传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的目的和意义,为全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010年10月,城东小学在四至六年级开设了《生活技能培训课》,罗忠生校长说,该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了解自身生理发育状况。韦玉红书记告诉记者:“老师们很乐意接受这项工作。他们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准备材料,课堂中则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和技能。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对该课程的设置都反映很好。”

对于低年级的留守儿童,城东小学对班主任作了具体要求:要从关心学生的生活入手,做他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并确保无任何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要承担起做学生“父母”的责任,辅导其学习,教育其思想,照顾其生活,提高其生活自理的能力;要对留守儿童投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从师爱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罗忠生校长说:“我们要让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感到温暖,使他们即使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安心生活和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庭+学校=温暖的“大家”

2008年10月12日,城东小学举办“感恩家庭亲子活动”,600多名学生(包括留守儿童)和家长参加了这次活动。活动首先是心理教育专家作专题讲座,接着是家长与学生在操场上作画、写赠言以及观看节目表演等。时任校长杨志军回忆道:“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被当时的场景感动了。”活动结束时,一位家长甚至紧握着杨志军的手说:“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真好。通过这次活动,我想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要抽空陪孩子一起玩。还有那些留守儿童,我跟孩子说了,叫他经常带他们到家里玩。”这次活动也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来宾市、象州县关工委领导亲临现场指导活动并观看节目。之后,城东小学还组织了以“阳光家庭同日乐”为主题的特色实践活动。

校长罗忠生说:“家校互动是我校的一个传统。自2000年成立以来,我校就注重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方法的效果很好,不但能和谐亲子关系,使学校的教育工作得到良性发展,而且促使家长留意到留守儿童,主动要求帮助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从中获得温暖。”

为保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城东小学很注重组织家长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从2009年开始,该校定期举行“家长学校”授课活动,每学期分年级组织家长(包括留守儿童监护人)听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并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年级骨干教师代表授课。到目前为止,该活动已成功举办9次。韦玉红书记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讲座,让家长学习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家长很重视,每次开课教室里都坐满了人。”

城东小学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每年有计划地安排家长进入课堂随堂听课,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此外,该校还安排全校性的家长会或者小型的座谈会等,类似的活动每学期开展不少于5次。通过这些活动,该校形成了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合力,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城东小学还依托“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建立健全“家长学校”规章制度,设立了“家长开放日”“教师家访周”,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家长学校”管理模式,并从每个年级挑选两名家长代表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3年改选一次,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负责收集家长对学校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并分析归纳家长反映的问题,将有关意见、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

2012年,该校又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在家庭教育方面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对家长和学生分批进行心理培训。培训以集中培训和个别交流的形式开展,目前已开展的培训主题有“家庭教育成功之路”“父母教育实例分析”“儿童情绪障碍与心理疏导”“好孩子好习惯”“与孩子快乐成长”“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等。

罗忠生校长说:“只有家庭与学校通力协作,才能确保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社会是温暖的“大家”

2008年9月8日,城东小学联合中国电信象州分公司开展了一次“中秋情、明月心,情系留守儿童”电信201电话卡赠送活动。该校119名留守儿童每人免费获得一张价值10元的电话卡。活动仪式结束后,五(3)班的覃馨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与远在广东工作的父亲通话,声声温暖的问候和嘱咐,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据韦玉红书记介绍,这样的活动城东小学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次,她说:“我们希望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做得更鲜活、更深入。”2008年秋季,来宾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象州县团委及妇联联合发起了“儿童|留守儿童关顾项目”,并在该校隆重举行启动仪式。仪式上,有关领导对该项工作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和部署。该校积极配合,2008年3月28-30日,时任校长杨志军带领学校两名骨干教师和五名留守儿童监护人代表,到县委党校参加了相关学习,回校后再由他们向全校师生作讲座,宣传该项目的意义和目的。

该项目在城东小学开展得很顺利,留守儿童受益匪浅。一名留守儿童告诉记者:“很感谢学校对我的关爱,让我就算远离爸妈也能获得许多快乐。”

多年来,城东小学针对留守儿童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鲜活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温暖。

2010年11月,城东小学充分发挥“五老”(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老农民、老工人)的作用,开展了“夕阳红爱心助成长活动”。韦玉红书记说:“这个活动得到了老同志的大力支持。现在,我们聘请了周祖辉、罗福宽、覃日茂等10位老同志作为我们的校外义务辅导员,由他们负责了解并定期反馈留守儿童的校外表现。”学生韦秋旭是梁湘云老同志帮扶的对象,梁湘云常常利用饭后散步的时间去询问该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只要韦秋旭遇到困难,梁湘云都会及时帮助他。平时,梁湘云还会给韦秋旭买新衣服,添置学习用品,逢年过节,还会买礼物送给他,或接他到家里过节。谈起梁湘云,韦秋旭总是很感激:“梁奶奶经常帮助我,她真是个好人!”

多年来,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下,城东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该校先后获得来宾市、象州县“文明单位”,自治区、来宾市“绿色学校”,自治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庭院”,来宾市“规范管理十佳学校”,来宾市“示范家长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面对成绩,罗忠生坦然地说:“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今后,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并努力创新工作形式,推动这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责编 陆 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