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把快乐还给孩子
杂志文章正文
把快乐还给孩子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0        返回列表

□以 琴

现在的孩子真忙啊!忙着上五花八门的培优班,忙着参加“奥数”“奥英”考试,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快乐。每当周末,我看到孩子们忙碌的身影时总会心生无限感慨:有没有一种教育方式可以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孩子呢?无意间翻阅吴蓓老师所写的《请让我慢慢长大》一书,我一下找到了答案。

该书介绍了在德国久负盛名的华德福教育——一种特别注重加强孩子生活体验,从生活体验中快乐学习的教育方式。华德福学校的基本立场是发展学生的潜能和丰富学生的心灵,他们反对为了考试而灌输一些专门的知识,认为不应该用太多的理性知识窒息儿童的天性。孩子的成长是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引导和鼓励,应该让处于儿童年龄段的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学习,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学到知识。

吴蓓老师的书让我明白:孩子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孩子学习的方式应该是顺应自然的;只有让孩子在生活体验中快乐学习,才能获得身心的均衡发展。

这让我想到了写作教学。平时,学生无话可写时,为了完成作业,往往就把作文参考书里的片段东拼西凑,完成一篇文章上交;到了考试,学生则靠平时死记硬背的几篇文章应付考试,我在阅卷时总能看到不少牛头不对马嘴的文章。我想,没有生活体验,孩子的作文哪来真情实感?哪来童心童趣?可见,让学生真实地体验生活,获得学习的乐趣,是多么重要呀!

这也正是《请让我慢慢长大》一书中介绍的华德福教育所大力提倡的。华德福教育提出:“以人为本,密切联系生活,激活孩子内心的童真童趣,尊重孩子习作的价值取向,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得到成长。”这一理念值得教育工作者去深入学习和实践。

这也是我不断追求的教学境界。一直以来,我都尝试着带学生走出常规作文教学的束缚,倡导快乐地写作文。要介绍小动物,我会带上一只小鸭子、几条小金鱼和孩子们相处一段时间。要说说自己最爱吃的水果,我就在班上开个“水果大卖场”,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水果。我还在学校成立小记者社团,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桃花江边的桃花开了,我们去开个赏花会;想知道汉堡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就一起到餐厅动手做一做;要了解老百姓怎么看待中国国力,我们就到小区、街道采访路人……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又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请让我慢慢长大》一书不仅让我认识到了华德福教育的独到之处,也让我知道教育应该把快乐还给孩子。我们的社会对孩子的成长应该多一些等待,少一些功利思想,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细细品尝生活的滋味,让他们在生活体验中快乐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生活。

本书作者精选了挑战教师智慧的42个焦点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论述。书中每一个焦点问题的梳理与选择,每一个教育情景的分析与探讨,每一个“我在现场”的模拟与再现,每一条“温馨提示”的引领与指导,无不凝结了教育的智慧。解剖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是本书的亮点,有助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技能的提高、习惯的塑造、思维的优化、智慧的提升,也能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认识教师职业,从而找到更专业的成长之路。

近年来,男孩成长问题越来越严重,“男孩危机”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作者陈来秀从事小学教育工作24年,担任专职心理教师15年,是首批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其凭着丰富的经验,并结合教育界专家的建议、一线学校的教学经验与家长的反馈意见,创造性地采用父子课堂的教学形式,借助于一个个生动详实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述如何帮助与指导男生成长。

本书是课堂观察的最新著作,书中提供了权威的课堂观察理论和详实的课堂观察指导。作者在书中借鉴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扎实的研究实践,建构了比较独特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和分析框架,分析了认知与技能类目标达成的观察、个体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观察、合作学习过程的观察、课堂中的积极学科情感和社会关系的观察,对每一类的观察都创造性地提供了课堂观察分析单和观察实例,详尽地展现了如何充分利用观察分析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为广大教师呈现了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完美结合,既而进行教学重建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