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亲历美国科技教育
杂志文章正文
亲历美国科技教育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0        返回列表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 梁惠娟

2013年暑期,受中国科技协会、英特尔公司邀请,在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的组织下,我们30多位来自“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的科技教师代表,共赴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进行科学教育暑期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美国科学教育场馆,走进“美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的课堂,感受美国的学校文化,接受全球顶尖科学教育培训,获益颇多。

美国科学教育场馆

美国科学教育场馆拥有许多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展品,提倡参观者动手动脑、共同参与,是孩子们体验与互动的好去处。大量的动手实践机会,能有效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在旧金山科学探究博物馆,有专门培训科技教师的工作坊。工作坊内设备齐全、材料充足、资源丰富、教材多样,可供美国各中、小学校的科技教师进行实验、开展活动。同时,工作坊每周都有与场馆展品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活动,支持美国科技教师专业化发展。而且,旧金山科学探究博物馆中的大部分展品都是馆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发设计和制作完成的,人们可以看到技术人员在实验室设计、制作展品的情景。

坐落在密歇根湖畔的芝加哥海洋馆拥有大量的海洋生物,还定时进行海豚表演,吸引了许多游客。说到海豚表演,其实国内也比比皆是,但芝加哥海洋馆的海豚表演分外精彩。随着大幕缓缓拉开,一幕幕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呈现在观众眼前,环保教育自然而然渗透其中。芝加哥海洋馆还在多个展厅设置了可以互动的多媒体屏幕和与海洋生物亲密接触的场地,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此外,芝加哥海洋馆还建设有配套网站,学生在参观实体馆后可登陆网站继续了解海洋生物,通过自学还可以获取积分。笔者想,如果国内的科学场馆也能设置像这样具有延续性的学习活动,使场馆从封闭走向开放,孩子们的探究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美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

美国“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school of Distinction Award)是由英特尔公司设立的,用于奖励在科学和数学教育方面有出色成绩的美国中小学校。我们参观了一所位于旧金山的“美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走进该校科学教室,只见里面粘贴了很多跟科学有关的图片、趣味题以及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让人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我们还参观了美国的科学课堂。在美国的科学课堂,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美国科学教师最重视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每节课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通常都会超过课堂时间的一半,教师看重的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在这样的开放课堂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可以与老师争辩,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学到了真正的知识。

我们特别留意到中、美两国学生在做科学课堂笔记上的不同之处:中国学生更多的是照抄板书,笔记本里很少体现自己的思考。美国学生则多在笔记本中记录自己的创造性想法,记录方式多种多样,或是画画,或是标记符号……美国学生还会把自己的问题及时记录在笔记本中。据了解,美国科学教师会从学生的笔记本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考试题目,考试题目大多源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

美国学校还用座位图的形式记录教师分别提问坐在哪些位置上的学生,发言的学生是男生还是女生,学生是否主动举手……从而统计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人数,分析教师的关注点与关注度,提醒教师在授课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孩子。在这点上,国内学校不像美国那样有严谨、系统的数据式评价。

意义深远的科学探究培训

我们在美国参加了将近一个月的《理科教学中使用科学探究的策略》主题培训,由Norman G. Lederman及其团队为我们授课。Norman G. Lederman是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终身荣誉教授,是有名的科学教育专家。本次培训课程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科学课程设计和评估等。

在培训中,我们完全像学生那样全程参与探究。教室里没有所谓的“讲台”,只有可以随意移动的桌椅。Norman G.Lederman教授及其团队或站或坐,姿势很随意。我们主要进行了一些比较经典的探究活动。这些活动看似随意,实则不简单,课堂上的每一个游戏和讨论都是有目的的,每一个提问都是有针对性的,每一个探究活动都是有指向性的,每一份材料都是精心挑选的。比如在“立方体盒子”的探究活动中,教师给我们提供了5个面的数字,分别是1、3、1、2、4,让我们猜测第6个面的数字并说明理由。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3、4、5、6、9……”,我们的答案及得出答案的原因可谓五花八门。最后Norman G. Lederman教授揭示他的答案是“5”。但他紧接着强调,这仅仅是他个人的答案,其他答案只要有充分、正确的理由,都是成立的。这个活动适用于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课的时候,目的是让学生排除科学探究的顾虑,让学生学会分析、观察数字,明白证据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明白,方法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尽相同,很多规律都是人在观察与分析中发现的,所以要大胆猜测、深入探究。

所有的科学探究都是由问题引出的。教授让我们每个人拓印右手食指指纹,并按照墙上提供的“环形”“拱形”“斗形”图案判断自己的指纹类型。活动并没有到此为止,教授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这样的活动是否属于科学探究?原来,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还必须根据样本的选择、活动的可操作性等最终选出一个可以进行深度探讨、研究的课题。

在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上,Norman G.Lederman教授及其团队很注重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印象最深的就是“快递薯片”活动。Norman G. Laderman教授边吃薯片边说,周末要在家开个派对,邀请全班同学一起参加。当我们满心欢喜的时候,教授来了一句:“但是,我会给每个组一个铁盒,希望大家用这个铁盒给我快递一片薯片,开派对当天,看看哪个组的薯片完好无损。”接着,教授给我们出示了严格的评分标准:薯片的完整性,包装总重量……在任务的驱动下,我们全体组员卯足了劲儿,合作设计结构,选择轻便材料,反复对比试验,不断改进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组都把各自的薯片快递出去了。怀着期待的心情,我们来到Norman G. Lederman家,当看到教授打开我们的盒子时,那种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在教授家,我们不仅得到了教授一家的热情款待,还意外收获了一些物理学、工程学知识。

亲身体验了美国的科技教育,笔者认为,我们的科技教育可以朝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尽可能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让国内的学生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象猜测。其次,如古语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未来社会。最后,为学生提供创新与实践的舞台,使学生有时间、有条件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