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创优质民族教育——百色市凌云县民族初级中学办学纪实
杂志文章正文
创优质民族教育——百色市凌云县民族初级中学办学纪实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82        返回列表

本刊通讯员 戴道华

8月22日,防城港市“诗教”考察团在防城港市原副市长王权才的带领下,走进百色市凌云县民族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凌云民中),对这所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访问。考察团成员对该校美丽的校园、浓郁的诗词教育氛围和团结奋进的教师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

以质量求生存,凭实干谋发展,凌云民中走过了20多年的办学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特别是近10年来,该校驶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教育教学质量跃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访问者。

优化育人环境

现年已50多岁的岑英战老师是一位当初参与凌云民中筹建工作,并一直在该校任教的“元老级”教师,他见证了该校变化发展的历程。据岑老师介绍,凌云民中建校之初,只有一栋3层9间教室的破旧教学楼,学生和教工宿舍是两排摇摇欲坠的瓦房,校园地面狭窄、坑洼,教学用具紧缺,除了几台收录机,没有一件像样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今,该校拥有平整干净的草坪、生机盎然的花园、3栋新建的教学大楼、1栋多功能综合大楼、3栋学生公寓楼、1栋学生食堂楼、4个标准塑胶篮球场、2个塑胶气排球场兼羽毛球场和1个乒乓球场,以及已达国家二级标准的各功能室和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等。

办学以来,凌云民中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民族教育的文件精神,充分依靠国家财政扶持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倾斜的优惠政策,抓住“两基”攻坚、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教育对口支援工程等实施的契机,做好规划,落实项目,筹集资金,全面有序地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02年4月,造价88多万元、1615平方米的第1栋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2004年8月,造价108多万元、2 459平方米的第1栋学生公寓楼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7月,造价201多万元、3 908平方米的第2栋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越来越密集的基建工程,显示了该校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

凌云民中以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新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该校充分发掘校园四周围墙的功用,组织师生自己动手绘制百米古今诗词文化长廊、五十米长城培德励志图、二十米中考冲刺打气墙、十米书画摄影图片展示窗。该校还对各班教室进行个性化布置,让各班根据自身特点展示特色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另外,该校还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成立书法、绘画、文学、山歌演唱、民间体育项目、民族服饰展示等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2007年起,该校与凌云县诗联学会联手,开启了校本新课程“传统诗词进校园”活动,成立了“诗教”办公室,筹建了“五指诗社”,从县诗联学会和学校语文教师中聘请“诗教”辅导员,在学校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并举办中华诗词专题讲座,对师生进行传统诗词写作指导。该校还把打陀螺、抛绣球、穿板鞋、民族服装秀等纳入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比赛项目,给各民族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也为传承各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保障。

打造团结集体

凌云县是一个多民族县份,境内有汉、壮、瑶、回、苗、侗、哈尼、黎、仫佬、水、满、高山等13个民族,凌云民中也就成了民族大家庭,维护和增强民族团结显得尤为重要。该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领导层内部、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形成了全校各民族师生团结奋进、校园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凌云民中用制度管理人,更用情感温暖人。该校每年都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通过走访、慰问、倾听师生心声,以实际行动让全校民族师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2012年4月,该校一位叫陈茂的中年教师突然病倒了,被检查出已经是肝癌晚期,不得不到市医院住院。学校领导听说后,考虑到该老师尚有孩子在大学读书,爱人工资又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于是马上在学校师生中发起募捐。师生们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最后校长亲自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到医院慰问该教师,并把师生的捐款及学校的慰问金送到该教师手上。同时,学校领导还发动学校老师轮流去探视,陪伴该教师度过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

该校还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集体创建活动,采取制作民族政策宣传专栏、发放民族团结教育资料、开展校园民族文化活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广大师生进行民族知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倡导各民族师生相互尊重。该校成立有教师代表理事会,设置校代会秘书处,上传下达,加强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信息沟通、思想交流。20多年来,该校从未出现过一起有关民族歧视、民族矛盾的事件,各民族师生互相扶助、和睦友爱、齐心协力、团结共进,使学校民族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培养优秀教师

凌云民中校长林琦认为,教师是学校民族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学校民族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师个人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成败。因此,该校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该校坚持实行隔周政治学习制度。每隔一个星期组织教职工进行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就师德师风建设问题作专题讲座,或针对出现的师德师风问题作随机地研究处理。

2012年上学期,林琦接任该校校长。由于当时新的治校措施尚未出台,学校各项工作显露出被动的迹象。林校长下决心转变这种消极现象,于是郑重地举办了一次师德师风讲座。在讲座中,林校长首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部门、各个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严肃地指出这些问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危害。教师们很快转变了观念,明确了自身职责。

该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适应性强的学习型、创新型教师队伍。多年来,该校有序开展各项校本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定期组织开展学科公开课、研讨课和竞赛课,并实行推门听课制度,要求每位学校领导每学期至少听课25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5节,而且要做到听课有记录,课后有反思。

为了不断提高学校校本教研质量,该校每学期以学科教研组、学科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文三理四”业务学习,即每周安排一节课进行各学科的业务理论学习活动,单周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中研讨学习,双周以学科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文科安排在星期三,理科安排在星期四,校领导分别深入各活动组进行督察和指导。同时,该校还与市内5所学校组成名校联盟,各校间保持常态化联系,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在该校,领导为教师的教学服务,老教师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服务,这种情况已成为常态。学校通过考评教师们的教学经历、教学能力、教学成绩等,确定各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单,其余教师自主选择相应科目的一位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跟班学习。该校青年女教师黎娇教的是语文,几年前才调到该校,感到压力特别大。她主动找到在全县语文教学界享有盛名的戴华老师结对,拜其为师,多方面跟班学习。只两年多时间,她就已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语文骨干教师了。

科学、扎实的教研活动,让教师走在教育探索的前沿,使教师的主体作用被较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了。目前,该校已获得两个市级重点课题,课题研究的热潮又一次兴起。

以研促教结硕果,近几年来,该校教师在各级教育教学赛事中频频获奖,教师论文及优质课比赛获自治区级或国家级奖9人次,获县市级奖87人次。目前,该校有县、市级兼职教研员2人,B类人才培养对象2人,C类人才培养对象16人,其中汤仁娜、傅佐惠等老师被确定为市级课改带头人。

凌云民中为少数民族群众创造了优质的教育。自1993年以来,该校已连续20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同类学校榜首(2013年中考重点高中上线率已占到全县的51.3%),入学巩固率、毕业升学率连续多年达98%以上,先后荣获“百色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自治区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学校”“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并记集体二等功”等300多项荣誉。笔者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凌云民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定会得到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