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微课程的设计要点等
杂志文章正文
微课程的设计要点等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4        返回列表

微课程的设计要点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硕士生黄建军、院长郭绍青在《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微课程是一种将教学目标聚焦在某一个环节上,利用最短的时间讲解一个知识点的一种微型教学。学生通过视频点播的方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师设计和制作微课程,要精心挑选目标集中、内容明确的主题,如教材解读、题型分析、知识解读等,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提出问题、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等任务,做到教学时导入要快速,讲授的内容线索要清晰,结尾要简洁。一般情况下,录制微课程的时长为5至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由于时间有限,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简明、生动,在设计时最好把所要讲述的内容与采用的表达方式先演练一遍,使制作的微课程达到最佳效果。

教师要提升课堂提问效能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研究员沈小碚、硕士生袁玉芹在《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8期上撰文认为,课堂提问效能是指课堂提问的效率和能力,高效能的课堂提问直指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教学更受学生的欢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提升课堂提问效能,途径是:首先,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提问的顺序,由易到难,提问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第一个核心问题,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平衡,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自主建构新知,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提出更多的辅助性问题,在问题得到解答后,再顺势提出第二个核心问题,依此类推;其次,找准切入点来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学生需要掌握和突破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提问时可以采取层递式提问、比较式提问、结合背景提问、探究式提问等方式,还可以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新知识之间的联结点、新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联结点进行提问,丰富学生的信息量,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

社会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办公室丰继平教师在《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社会科学课程主要包括哲学、社会、历史、地理、语言、美术、音乐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因而必须保证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有效性。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时要熟练运用以下方法:①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整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使教学与预期的学习结果保持一致;②加强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丰富教学资源;③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通过一起谈话、相互提问、相互总结、共同参与合作型问题解决活动、定期让学生参与结构化的反思活动等方式,提高学习对话的质量;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⑤在开展教学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思考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优先掌握的,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最可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实际影响是什么。

让学生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

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袁琳、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丽霞在《教学与管理》2013年第8期上撰文认为,课堂规则不是用来控制学生的,而是用来教育学生的。建立小学课堂规则时,应在教师制定规则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只有当学生参与了规则的制定,并遵守这些规范时,才会产生归属感,知道自己要怎么做。具体可以这样做:首先,和学生一起探讨课堂规则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制定课堂规则的重要性;其次,编写课堂规则清单,让学生将他们认为重要的规则一一列出来,师生根据适用与否对这些规则进行汇总,最终形成正式的课堂规则;第三,正式的课堂规则确定后,师生对每一项规则进行说明,同时要学生表明能否接受这样的行为准则,并作出遵守规则的承诺;最后,监督和评估课堂规则的执行情况,帮助学生识别和监控他们的行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是让学生轮流表演规则中描述的行为,增进他们对课堂规则的理解。

做中学、悟中学的教学模型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吴刚平在《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做中学与悟中学是学生获得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需要不断培养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要实现做中学、悟中学,教师要从教学安排、教学设计、上课过程三方面限定讲授的顺序和时间,在教学重点难点处为学生提供做中学、悟中学的时间和空间。在操作策略上,教师可选择部分内容、部分时段的课堂教学作为做中学、悟中学的试点,先摸索经验再扩大规模和范围,逐步形成完整的做中学、悟中学的教学模型。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确定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典型而丰富的课程资源,采取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类指导,以充分体现做中学和悟中学的教学特点。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