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一缕阳光一份责任——记自治区优秀班主任罗兰斌
杂志文章正文
一缕阳光一份责任——记自治区优秀班主任罗兰斌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7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陆 宾

初次见到她的时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她坐在办公桌前,静静地品读着《教育三十七度二》。她告诉记者:“拿到这本书时,觉得书的名字很有意思。‘三十七度二’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三十七度二’是爱的温度——人的正常体温是三十七度,爱能使人的体温微微上升。”听了她的解释,记者不禁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她的写照吗?从教多年,她奉献爱心,担当责任,就像一缕阳光,温暖并照亮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心灵。

她,就是2011年自治区优秀班主任、来宾市象州县城东小学教师罗兰斌。

给学生一缕阳光

罗兰斌出生于来宾市象州县中平镇的一个小村子,家里生活并不富裕,父母省吃俭用供姐弟俩上学。在读小学时,罗兰斌的班主任对她很关爱,每当外出听课,都让她代管班级。班主任的信任点燃了罗兰斌的梦想:长大后也要当一名老师。1992年7月,为了心中的“教师梦”,她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柳州地区民族师范学校。3年后,她顺利毕业,同年8月被分配到象州县中平镇中心校任教,由于成绩突出,2001年8月,又被调入象州县城东小学任教至今。

罗兰斌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很荣幸成了一名教师。”而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罗兰斌认为,爱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如冬天里的一缕阳光,能给人温暖,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前进。10多年来,罗兰斌遇到过各种学生,她用爱让他们的梦想起飞,让他们健康成长。

罗兰斌曾带过一名叫小丽(化名)的学生,她学习成绩不好,经常不做作业,容易跟同学吵架,平时又不怎么注意衣着的整洁,同学都不喜欢跟她一起玩。罗兰斌经过家访后得知,原来小丽从小就缺少父母的关爱,姐弟三人跟着年迈的奶奶过日子。奶奶年纪大,对他们的学习根本没法管,奶奶讲的话他们也几乎不听。为了转变小丽,罗兰斌苦苦思索着有效的方法。

有一天,罗兰斌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发现刚上完体育课的小丽站在办公室门口,似乎有话想说。罗兰斌就问她:“是不是有事跟老师说呀?”小丽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我……我口渴。”当时,办公室里没有多余的杯子,罗兰斌就把自己的水杯递给小丽。小丽愣了一下,低下了头,不敢接,罗兰斌温和地说:“看你渴的,快喝吧!”小丽接过水一口气喝光了。或许是罗兰斌的亲切感染了小丽,第二天,小丽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来上学了。于是,罗兰斌及时在班上特别表扬了她,课后还找她谈话:“奶奶年纪大,带你们不容易,你要听话,好好学习,才对得起奶奶啊!其实,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认真学习,你会学得好的,以后有不懂的,可以随时来找老师哦。”小丽点了点头。此后,罗兰斌在课堂上特意多叫小丽起来回答问题,并鼓励、表扬她;课余时间,还帮小丽补习功课,平时也经常关心小丽的生活。小丽也很刻苦,成绩从不及格到及格,再到后来的70多分。渐渐地,小丽脸上出现了灿烂的笑容,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罗兰斌会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当学生身体不舒服时,她会第一时间将学生送去医务室或者医院;当学生行动不方便时,她会主动掏钱让他们坐车回家或者亲自送他们回家……罗兰斌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一件件小事上,用一缕缕阳光温暖了他们幼小的心灵,给他们以光明。

“小主任需大作为”

罗兰斌从事了18年的班主任工作。她认为,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是“小主任需大作为”。

为了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有所为”,罗兰斌采取深入了解、分析学生思想状况的方式,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班级管理。2008年,罗兰斌所带的班级有一个学生叫覃欣,该学生父母都在广东打工,她跟爷爷奶奶生活。当年的新学期开始之初,她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经常不做作业了。为掌握覃欣的思想状况,并帮她解决问题,罗兰斌决定在平时多找她拉家常,还通过多次家访,深入了解了她的情况。原来,覃欣的爸妈在广东打工很忙,很少给她打电话。她为了能听到爸妈的声音,就常常不做作业,想让爷爷奶奶告诉爸妈,这样爸妈就打电话回来了。为此,罗兰斌主动联系上覃欣的爸妈,把情况告知他们,希望他们工作之余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罗兰斌同时告诉覃欣,爸妈不给她打电话,并不是不想她、不爱她,而是忙于工作才没时间给她打电话。之后,覃欣变得懂事了,理解了爸妈,还经常帮爷爷奶奶做家务,学习上更努力了,上课专心听讲,作业写得非常工整。

罗兰斌说:“与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使学校和家庭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罗兰斌常常通过家访、打电话、写条子、发短信等形式,与学生家长联系,总是用平和的语气与他们深入交谈,共同寻找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

2004年,罗兰斌所带的四(2)班有一个男生叫小磊,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堂作业能拖则拖,家庭作业干脆不做,学习、生活习惯很不好。通过家访和打电话,罗兰斌得知他父母都在农场里上班,他跟着外婆和舅舅、舅妈生活,外婆已经70多岁了,管不住他,舅妈的话他不听,舅舅忙也没时间管他。他父母也因为工作忙,很少管他。了解情况后,罗兰斌特意找到他父母,首先对他们工作的不易表示理解,然后真诚地与他们沟通:“你们这么辛苦地做工,花钱让他读书不就是想他能多学些知识吗?但是学校教育也是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的。”经过多次交流,小磊父母决定花更多的时间教育孩子。最后,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磊的成绩上去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慢慢改变了:作业按时按量完成,与同学友好相处,老师让做的事也乐意去做。

肩担责任身作则

罗兰斌说:“责任也是一种爱,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在18年的工作实践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罗兰斌都会首先带头做到。她平时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当她发现地面上有垃圾时,会主动捡起来,或者拿扫把将垃圾扫干净;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她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挖苦、讽刺学生;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她会在板书时做到书写规范认真;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她平时会多关心、帮助学生。

2009年秋季学期的一节体育课上,有一个其他班的学生小晴突然肚子疼得厉害,在操场上蹲着走不动了。一名学生急急忙忙跑到办公室找小晴的班主任,碰巧她不在。罗兰斌问清情况后,二话没说,急忙扔下手上的工作,冲到操场把小晴背上三楼。刚放下,小晴就忍不住呕吐了。这时,罗兰斌眉头都不皱一下,就掏出纸巾把小晴的嘴巴擦干净,再倒来一杯温开水,让小晴喝下,然后及时联系到小晴的班主任,并主动打电话告知小晴的家长。做完这一切后,罗兰斌还动手打扫呕吐物。当家长赶到学校里看到这一切时,感动得连声道谢。这件事在学校传开了,师生们都称赞罗兰斌主动关心、帮助学生的行为。

正是罗兰斌事事以身作则的作风,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学会了去关心、帮助他人。例如在为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捐款时,在罗兰斌的带动下,学生们也纷纷慷慨解囊。

18年来,罗兰斌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平时,她狠练内功,不断夯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积极摸索教与学中的实践技能。如果有学生听不懂她的课,她就整夜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第二天,她会利用课间时间,手把手地辅导学生,直到学生弄懂为止。她还经常向老教师请教,向同辈学习。教学、读书、思考、探索、总结,是她教学生涯的“五部曲”;以教促读、促思,以读、以思促教,是她的教学常态。多年来,她用汗水浇灌自己理想的花朵,那些花朵化成学生美丽的笑靥,化成了学生家长满意的微笑。

罗兰斌的敬业奉献得到了回报:所带的班级在2009、2011、2012年被评为“县先进班级”,多次被评为“校文明班级”……她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县级、市级、自治区级“优秀班主任”。然而,她淡然地看待这些荣誉,她坦言:“我只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谨记肩上的重任,勤勤恳恳地投身教育教学工作。”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