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读大学究竟值不值?
杂志文章正文
读大学究竟值不值?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1        返回列表

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学本科,父亲拒绝供其读书,认为“上大学无用,捡垃圾都比读书强”。此事经媒体报道后,一万多名网友参与大成网专题调查投票,有七成网友认为“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在哪里都可以学习”,有55名热心市民则表示,不读大学肯定会遗憾,他们愿意资助玲玲读书。关于“读大学究竟值不值”的话题,持续引发网友的热议。

李 拯 时评人

的确,数万元的大学学费,对普通家庭而言是不小的负担。尽管说读大学是一次锤炼品行、完善自我的过程,读书的价值不能打上“有用”或“无用”的功利主义标签,但是,如果读书高投入、低回报成为社会现实,那么放弃读书,在很多人看来就是理性的选择。我们可以批评这种短视,但无法回避背后无奈的现实。

邓闽军 药企职员、

时评人

玲玲父亲认为“读大学无用”是一种失败的投资,从他的角度看似乎有充分的理由,但从玲玲的角度看,选择上大学是她无可厚非的权利,只是在学费面前,她显得无能为力,因为自己没有能力承担学费。因此,与其争论“上大学值不值”,不如去思考如何让大学生自食其力,顺利完成学业,以及孩子与家长之间如何更好地交流沟通等问题。

万国良 教育学者

国家有必要对技术类高校与综合类高校进行更严格的区分,当今技术类人才紧缺,但却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是我们的高校培养体系混淆的结果。只有大学生毕业后切合社会需求了,才能真正用事实证明“读大学值得”。而究竟是选择学技术,还是学“综合”,完全是学生个人意愿,我们可以做好引导,但不必强行介入。

李 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读书无用”不等同于“读大学无用”,因为很多知识和能力可以从其他途径获得,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中,有不同的选择也很正常,上大学或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读大学是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纯粹以投资的角度来看大学的教育肯定是错误的。我们支持多元化的价值探讨,但是就家长而言,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

李东鹏 时评人

把读大学比喻成一个“失败的投资”固然有些偏激,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确实不容忽视。一方面,某些高校为了利益不断扩招,只看重学校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未严格要求自己,大学期间并未学到多少本领,毕业之后又高不成低不就,致使很多毕业生只能“被就业”。

褚世峰 社会学家

说到底,对于上大学,许多观点都未跳出“实用至上”的窠臼。把上大学视作“敲门砖”和改变境遇的工具,是一种低层次追求。作为高等教育,其实更多的是关注人的文化修养、价值观等精神需求。在不少国家,读大学与“实用”其实关联并不紧密,正如在欧美等国,的士司机可能是生物学博士,水暖工也可能是人类学博士。

张玉胜 时评人

纠结上大学划不划算争论的背后,在于人们对教育本质和人生价值的误读。读书需要钱,但读书的“回报”未必能用金钱衡量。读书的“有用”,在于提升个人的素质与修养,父母以浅近的功利判断来规划孩子的未来,实在不敢苟同。也许,大学毕业未必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大学经历却可以丰富人生,提升竞争力,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余兴哲 国企员工

作为一个过来人,说实话我也曾经有过“读大学值不值”的疑惑,但毕业后却觉得,大学时光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不读大学是人生的缺憾。哪怕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并不是读大学就没有学到东西,从大学老师那儿学到的严谨风格,在大学中结交的朋友,以及社团活动中锻炼的团结协作精神等,都让自己受用终身。而这些,我在大学的时候并未意识到。】

郭云凯 时评人

招考、用人上存在不正之风,“萝卜招聘”“拼爹就业”“体检卡人”等不良现象,让不少学有所成、身怀真本事的毕业生无可奈何。这些社会不公现象,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等教育作为上升渠道的功能,加剧了人们产生“读大学无用”的焦虑。只有深化教育和用人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为更多人创造实现梦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