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杂志文章正文
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2        返回列表

本刊评论员 陆 宾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阵地,是教育创新的平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舞台。面对基础教育课程这场“伤筋动骨”的改革,如何打造高效课堂?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对策。近年来,各个层面的集体备课在基础教育领域遍地开花,“大合唱”式的市县级大集体备课亦层出不穷。2009年9月,山东省平邑县教育局召开了全县大集体备课活动动员部署会;2010年9月,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启动了“全市高一教师集体备课活动”;2012年8月,我区桂林市拉开了全市各学科教师大规模集体备课活动的帷幕……

新课改背景下的集体备课,需要组织教师集体研读新的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多种教材与学情,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形成教学设计、审定备课提纲、优化教学流程、反馈上课信息……集体备课成了各地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各校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分享经验、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从形式上看,不管是科组间的集体备课,还是校本教研中的集体备课,甚至是校际间的集体备课,其本质都在于聚合集体智慧,引导教师在交流中提升学科素质,在探讨中达成教学共识,在教学实践中展示教学个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集体备课让教师的备课活动从过去应付性的“劳苦型”向“创新型”转变,从个人“单打独斗”向“集体研备”转变,尤其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集体备课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因思想认识不足和组织不当导致的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统一而轻个性、重参与而轻实效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以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首先,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勿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集体备课的本质在于聚合集体智慧,让教师在交流中提升学科素质,在探讨中达成教学共识。因此,广大教师应切实从思想上重视它,以敬业的精神、进取的心态、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参与集体备课。为防止集体备课出现“千人一面、千课一腔”的现象,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活动举办方应力推“同课异构”磨课模式。

其次,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在课前精心巧妙地预设,才能推动课堂自然、高效地生成。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因素,都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备学生很重要。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情,掌握学生学习的感受、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预设时巧妙“留白”,给学生发挥才情、展示自我留下广阔的空间。此外,还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精心做好探究设计,在预设中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甚至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教学资料,引领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努力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的广度;二是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的深度等。

再次,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做到统分结合,宜统则统,宜分则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集体备课能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重难点,但由于班级学情不同,教师教学风格不同,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动性、创造性,做到教学思想有“统”,教学策略与手段有“分”,统分结合,在实践中创新,进而实现自身在专业上的成长。对于教师来说,自我专业成长与发展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尤其是青年教师,应牢记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切不可盲目崇拜,更不可机械照搬。

最后,处理好教学与反思的关系,在反思中提升教学水平。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集体备课要注重教后反思与交流,没有教学反思与交流的集体备课是不完整的。因此,应该把每次集体备课的教学反思积累下来,为以后的集体备课及教学实践积累可供借鉴的经验,让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在反思与实践的循环中不断提高。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叶澜所说:“一个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集体备课的教后反思与交流,应包括以下内容:反思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参与度、课堂效果、教学方法与策略、突发事件及处理措施、纠错补救等。

如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区春潮涌动,让我们且行且思,且悟且进,脚踏实地去行动,把集体备课的效益发挥到极致,确保其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