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家长求补课”背后的“公共焦虑”
杂志文章正文
“家长求补课”背后的“公共焦虑”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4        返回列表

李俊衡

家长们要求学校为6年级的学生在下午4点半放学后再多加一些补习时间,为此自愿向学校交了400元的补课费。但补课费交了不到一个星期,学校召集家长们开会,宣布不补课,并退回家长们的400元钱。家长们不干了,联名要求学校补课,数十名家长还在联名书上按了手印,但仍遭到学校的拒绝。“大部分家长当场表示不满,有的不愿意收退回的钱,有的甚至当场就急得哭了”。(10月21日 《成都商报》)

类似“家长求补课”的事件其实已经不新鲜了,全国各地都有“版本”。这则新闻中的家长,以集体按手印的方式要求补课,甚至“急哭了”,确实十分“悲情”,把“求补课”的“戏”演大了。于是,“补课”“减负”“择校”等话题又一次引发了舆论的关注。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着手解决以上问题。但情况不容乐观,效果不够显著,许多地方义务教育阶段竞争升学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择校”问题依然突出。在依旧需要通过考试竞争才能上更好学校的前提下,许多家长害怕孩子掉队,“一窝蜂”要求补课,这折射出家长们背后的“公共焦虑”。

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个好学校?不要嘲笑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不懂教育方法,在一个依旧存在“择校竞争”的社会,家长看到的是竞争的残酷,不得不让孩子多花一些时间用在“为了升学考试”的学习上。

如何才能消除这种“公众焦虑”?政府要加大教育均衡发展力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努力消除“择校”“择班”“大班额”等现象,没有了升学竞争的压力,“家长求补课”的现象自然会逐渐消亡;家长要正确看待“补课”,要转变“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给予孩子更多的休息和玩耍空间,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上这些?出台政策、加强监管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如何具体落实到位,所用措施是否切合当地实际,是否真正触及问题的根源,是否有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而不是“小修小补”?所有这些,全社会都有责任为之思考。

(责编 欧金昌)

看了本期教育时评的文章,您是不是也有话要说呢?或者对别的教育事件,您也有自己的观点?欢迎留言或投稿:gxjyd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