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高考“状元”退学复读为哪般?
杂志文章正文
高考“状元”退学复读为哪般?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4        返回列表

张 瑜

被香港大学录取,并获72万元人民币奖励,这对于国内许多高考学子来说,已经是很高的荣耀了。然而,有人却不这么认为。据报道,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的刘丁宁,在2013年高考中,以668分成为辽宁省文科“状元”,被香港大学录取。可是,为了追寻更纯粹的“国学梦”,这位“状元”目前决定从香港大学退学,回到本地的一所高中复读,准备来年考北京大学中文系。(10月12日 人民网)

能考上香港大学是一件让很多人羡慕的事情,况且还有较高的全额奖学金,可刘丁宁为何要选择离开?

鞋是不是合适,还得自己的脚去试,不能因为别人觉得好看,就要忍受挤脚之苦。刘丁宁觉得香港大学不适合自己,退学复读未尝不是一次及时的纠偏。她想追寻更纯粹的“国学梦”,从语言环境、人文氛围来看,认为北京大学才是自己的向往。刘丁宁在参加今年7月26日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节目时,就已经流露出了这样的想法。节目上,她深情告白“五院”(北大中文系)的老师同学们:“等我来,我一定会回来的!”这多像是一句誓言。

乔布斯有一句很经典的名言:“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这位女生的可贵之处,在于她遵循了自己的内心选择,敢于放下功利的包袱,去追求契合自己内心的“国学梦”“北大梦”。

面对刘丁宁退学复读的行为,香港大学回应:“视每一个学生为独立成年人,学生做出的适当判断和适当决定,大学均会尊重。”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表示,已经关注到刘丁宁的情况,但想读北京大学中文系必须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北京大学不会直接录取。

其实,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总有一些像刘丁宁一样的学生,上了大学以后,发现自己所在的学校或所学的专业不适合自己,从而要求转学。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已经有解决的办法,而国内目前尚未出台相应的政策。

据了解,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转学和转专业都较为自由。例如美国是跨校转学最为自由的国家之一,不但可以接受跨校转学,还可以接受跨校转专业,对学生在国内大学所修的学分也予以全部或部分认可。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都支持跨校转学,只是具体要求各国略有差异。

在国内,这种“自由选择”显然一时还难以实现,但笔者建议,是否可以考虑把高考成绩有效期延长为两年,让考生可以凭着去年的高考成绩来参加今年的大学录取,这样可以让那些有意转学者不需要把一年的青春年华浪费在复读上。当然,这又会牵涉各高校在各地的招生名额等问题。由此可见,对高考这一选拔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探讨了个人的梦想和制度的原因后,我们再把关注点投到家长身上。据报道,刘丁宁选择香港大学是“听从家长安排”的结果,这反映了国内家长的普遍现状:许多事都为孩子做主,完全忽视孩子的兴趣和感受,更忽视孩子已经是年满18岁的成年人。这一次,刘丁宁不干了,她觉得自己应该遵从自己的兴趣,不该违背自己的内心。从她的这次“退学复读”事件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起初听从家长安排,如今勇敢追梦的年轻人。

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刘丁宁的这次选择,相比他人肯定要经受更多的纠结,承受更多的压力,也面临更大的风险。她回乡复读所掀起的轩然大波,人们的种种议论,来年高考存在的变数,都已经或将会说明这一点。

人的一生,机遇很重要,选择更关键。家长在孩子的学业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孩子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大学是个追梦的好地方,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梦想与兴趣,让孩子少走弯路,走得更远。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