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站在新起点上腾飞——北海市北海中学办学纪实
杂志文章正文
站在新起点上腾飞——北海市北海中学办学纪实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82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黄名杰

2013年9月秋季学期,北海中学整体搬迁到了位于北海市金海岸大道上的新校区,并迎来第一届高一新生。新校区总投资3.8亿元,教学楼、综合楼、运动场等基础设施齐全,教学楼里安装有先进的多媒体电子白板系统,学生宿舍配备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多功能实验楼按照中学国家I类标准配齐了各种实验器材……该校校长苫佑文自信地对记者说:“新北中,新梦想;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奋进,收获更多的办学成果。”

近年来,北海中学开展了包括“人文校园”“创新校园”“学习型校园”在内的“六大工程”建设,并加强同国内外名校之间的联系,吸收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水平逐年提高。

人文校园:以明德为根本

2012年4月17日,北海中学举办第九届“树师德 铸师魂”教师演讲比赛。比赛中,教师们各展口才,用饱满的情感,讲述了一个个高尚师德的故事。最终,高一年级组李朝章老师和高三年级组苏铭筠老师,分别以主题为《坚持学习,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将终身学习进行到底》的演讲,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李朝章告诉记者:“这样的活动有利于端正教师的工作态度,帮助教师强化树立高尚师德的意识。”

师德建设是北海中学开展“人文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苫佑文校长说:“教师是一所学校的‘门面’。学校只有打造一支具有良好精神面貌的教师队伍,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获得社会的认可。”多年来,该校实施多项举措,逐渐丰富师德建设的内涵。该校将师德的考评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领导定期深入课堂,对教师的工作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定,促使教师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此外,该校还制定了多项师德奖惩制度,将高尚的师德行为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优者表彰,不足者则指导改进。

如今,北海中学涌现出了一批师德高尚的教师,如化学特级教师全梅山,经常利用周末等休息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成了学生的“知心大姐”。学生小杨就是受助者之一。由于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小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焦虑,情绪很不稳定,导致学习成绩下跌。全梅山发现小杨的问题后,经常找他谈心,了解他的心理状况,并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辅导功课。平时,全梅山常把他叫到家里改善伙食,有时还资助他一些伙食费,缓解他的生活压力。在全梅山的悉心帮助下,小杨摆脱了焦虑,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北海中学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也非常重视。该校创新工作方式,以活动促德育:组织各班开展主题班团会,学习“和谐校园活动方案”“礼仪常规”“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提高学生遵纪守礼的意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等;策划“一月一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演讲、主题征文、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如何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如何让我们和谐发展”“如何让我们与学校环境和谐”等专题教育;利用“五四”、“七一”、国庆节、“一二·九”等重大节日,组织校园主题活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北海中学还利用“文明提示板”开展陋习曝光行动,每天将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以不点名的方式进行公示,增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该校一名高一年级的学生告诉记者:“我以前不太注意卫生,经常吃完零食就随手把包装袋扔在地上。自从学校设了‘文明提示板’后,我看到了上面公示的不好行为,决定改掉自己的这些毛病。”在校园广播、校刊、网站上,该校开设了专栏,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宣传报道,并开展“和谐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在学生中树立典型,激发他们力行文明礼仪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苫佑文校长说:“人文校园的根本在于良好道德氛围的营造。教师爱岗敬业,学生文明有礼,是我们建设人文校园的追求。”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该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走在校园里,校园干净优美,学生文明有礼,成为该校“人文校园”建设取得实效的最好注脚。

创新校园:以求新为内核

2013年6月3日,北海中学的校园里热闹非凡,摊位排成了长龙,摊位上摆放着学生们精心制作的各式各样的科技作品,有小机器人、环保垃圾篓……这是该校第十三届校园科技节活动现场。

科技节活动是北海中学的常规活动,内容主要有科技论文评比、物理实验竞技、研究成果展示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高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小李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他今年的作品“智能机器人”备受关注,获得了众多好评,他告诉记者:“我每年都参加科技节活动,虽然不能每次都做出很好的作品,但我享受这个发明创造的过程,它让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北海中学重视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通过每年定期举办校园科技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北海中学创建“创新校园”的重要举措。多年来,该校的创新教育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多名学生在自治区、国家级比赛中获奖:2007年,在第五届“ITT”杯全国中学生科技发明比赛总决赛中,刘龙文、李宇翔、张添合作的《自转型高效节水冲刷系统》项目荣获二等奖;2009年,覃茁的《沼气池高压喷射破壳装置》,邹原的《锯缘青蟹笼式吊养模式的技术研究》,何光凝、林海峰的《广西北海市西背岭滩涂幼鲎资源分布的初步调查》等9个项目在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打造“创新校园”,北海中学在校本课程体系创新上也有突破。早在2003年,该校就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活动式”教学等教改研究,研发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北海乡土地理读本》《北海乡土历史读本》《北海旅游》《手工编织》等13种校本教材,供学生自由选修,并利用每周三第8节课的时间进行授课。如今,该校有选修课和活动课近40门,形成了符合学校特点的“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互补”课程体系,满足了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

北海中学积极与国内外名校对接,不断汲取先进的办学经验。自2001年创建自治区示范高中以来,该校始终以开放的眼光,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策略,积极同国内名校联系,如与北京四中、北京101中学、清华附中、上海格致中学等学校结成对子,派出领导、教师到这些学校参观,学习先进的办学经验,并先后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金盛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霍益萍教授、教育专家李镇西等知名学者到校讲学,为学校的办学注入了新知识、新观念。

多年来,北海中学成功接待了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多批教育代表团的来访,并经常派出师生团队到国外交流,迄今为止,已派出7批次72名师生赴美国交流,还和日本八代市进行了2次互访。2009年3月24日,由该校党支部书记黄冲带队的12名师生一行,赴美国塔尔萨市华盛顿高中进行了为期20天的文化交流。归来后,该校朱如娅老师在《北海日报》上发文表示,通过这次交流,她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今后,她将把这些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2013年1月9日,北海中学迎来了韩国浦项市同志高等学校的师生们。为了促进交流,该校的足球队与到访的韩国学生组成的足球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赛后,该校校长苫佑文、党支部书记黄冲等领导与到访的韩国客人进行了座谈,双方就治校、教学等方面作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苫佑文校长说:“大气,才能海纳百川,吐旧纳新;开放,才能拓展视野,更新思想。”在前进的道路上,北海中学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办教育,以创新的精神提升办学品位,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学习型校园:以发展为归宿

杨迅是一名特级教师,1994年,她刚到北海中学任教时,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为了帮助杨迅成长,北海中学给她找了一位师傅,并让这位师傅对她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进行全方位指导。经过努力,她成长迅速,在2006年就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如今,她已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首批骨干培养对象、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培养人才、广西语文学科带头人、广西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中心专家组成员。她还先后参与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10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她编写的《高中语文疑难解析》《高考近义词成语辨析》也分别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杨迅的成长得益于北海中学打造“学习型校园”的有力举措。多年来,该校把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创建“学习型校园”的核心工作来抓,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该校专门成立有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等领导直接负责,形成了“科研室、教研组、课题组、参与教师”层层落实的教科研网络管理机制。该校每学年安排科研经费不少于30万元。

现在,北海中学的科研成果显著,先后承担了国家级、自治区级课题7个,市级课题22个。教师撰写的科研论文中,近50篇在自治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近200篇获自治区级以上奖励。教师编写的30余部教育教学著作,已分别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发行,在教育界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北海中学建立了优秀人才成长激励机制,通过开展“一对一”拜师结对活动、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在“一对一”拜师结对活动中,该校规定凡教龄不满5年、班主任工作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必须与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拜师结对,师徒每月要共同备课、交流教学工作情况2次以上,每学期互相听课12次以上。老教师要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及时发现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通过一系列扎实的举措,北海中学培养出了一批优秀教师。目前,该校有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国家级英语教师培养对象2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二期骨干教师10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人、全国优秀外语教师2人、自治区科研先进个人1人、自治区学科优秀教师10人、广西十佳科技教师2人……

此外,北海中学还着力打造“书香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

打造“书香校园”:该校加强图书馆、阅览室的管理,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和各班学生借阅图书的时间;开展“图书进教室”活动,图书馆给每个班分配一箱图书,让各班在年级内按班按月进行图书轮换阅读;设定每天“自主读书”的时间,由学校统一组织,让学生进班自主读书;要求科研室组织各学科教师编写“推荐书目”,各学科教学将“阅读”纳入学科成绩评定中。

打造“数字校园”:该校积极落实北海市教育局倡导的“校校有网站,人人有网页”精神,建立和完善了学校网站,设置了校园论坛、博客、贴吧、微博等平台。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可以开展评选学校“最受欢迎教师”活动,也可以对“中日问题”“减轻学生负担”等时事焦点与热点展开讨论,这不仅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拓宽了途径,优化了学校的管理,还实现了学校无纸化办公、网络化教学,达到与外部共享资源的目的。

打造“平安校园”:该校充分利用文化长廊、黑板报、网站、广播、班团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安全、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教育;经常举办消防知识讲座、消防安全演练活动和《交通安全法》教育专题报告,引导和帮助师生树立“健康是工作、生活、学习之本”的意识;层层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健全安全保卫机构,加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设置卫生(保健)室,建立健全安全防范体系,努力做到“人防、物防、机防”三到位;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彻底排除整治校舍、交通、消防、周边环境等安全隐患;建立师生定期健康体检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餐厅的管理,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通过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北海中学巩固了“和谐校园”的成果,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收获了累累硕果:2001年,该校成为首批国家定点的“中美青少年文化交流项目”学校之一,是当时我区唯一一所获得交流资格的学校;从2004年起,连续6年获得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并被授予“中国科协青少年创新实验学校”称号;先后荣获“国家级贯彻体卫两个条例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广西千万中小学生广播操大赛(中学组)一等奖”等自治区、国家级荣誉称号20余项,北海市级荣誉称号10余项。

近90年的文化积淀,10余年的现代办学理念整合,北海中学成为一所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焕发青春活力的学校。为了使学校获得更好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该校领导班子决定在班级设计上进行优化,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设了美术、体育、手工制作等多种特色兴趣班。苫佑文校长说:“在新时代面前,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让他们站在梦想的新起点上腾飞。”

(责编 陆 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