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杂志文章正文
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2        返回列表

河池市金城江区第八小学 兰江敏

编者按: 合作课堂之所以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在于它优化了教学流程,尤其在于其操作细节渗透了心理学、人本主义及建构主义的理论。而将合作课堂数字化,通过数字化平台提升其课堂容量和效率, 更是一种大胆的实践创新。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认为, 人的发展要经历8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需要解决的任务, 假如此阶段的任务不能得到解决, 将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而6—12 岁儿童的阶段性任务是在学校接受教育,“发展出面对不同任务的胜任感,尤其是学习上;否则儿童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不可能成功”。要使学生对学习任务有“胜任感”,就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从学生入学起,全面启动了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独学与在团队中合作学习同步发展的过程。只有当学生被引入与教师、同学和科目的关系中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 一旦教师帮助学生在班级中建立起了一个个学习型团队, 学生的合作学习就会更加深入和良好。自2012 年引进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后, 为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和良好,我把班里的54名学生分成了9 个学习小组, 并指导各学习小组起好组名、制作组牌、制定本组契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 我们的小组建设不断深化,如今,每个孩子都已经能够把组里的任务当成自己的义务。在课堂中,我们严格按照“预习(包含“预习”和“预习交流”)、展示、教师精讲点拨、当堂测评”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不断优化课堂结构, 努力在细节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大胆放手,在预习阶段综合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不论哪门课程, 学生均应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 教师都应充分地相信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 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悟,并确保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预习、预习交流,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预习阶段,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能力、巩固知识能力、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转化能力等, 并在预习交流阶段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我们认为,这些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当然,这种大胆放手,必须在教师安排的框架之内;这个框架,便是我们老师自行编写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下给学生使用的导学案。这份导学案是经过了备课组教师由“独自备课—集体备课—再次修改—最后定案”锤炼出来的,是一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它融知识梳理、能力提升、思维拓展与练习巩固为一体,具有“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以学生为本,以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份导学案,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 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了这份导学案,我们教师便可以大胆地放手, 让学生沿着老师们画好的“线路图”去独学、对学、群学,进而实现自我理解力、思维力、语言表达力、动手操作力的全面提升, 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指导学生独学、对学、群学,这是一门教育的艺术, 必须用大量的实践经验去积累, 而且要循序渐进, 有足够的耐心。我通常是这样做的:对于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会鼓励学生自己去积极思考,各尽其才,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学生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仍不能求解的情况下, 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组间进行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导学案中,我们通常都会设定一两个需要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设置此类问题需要掌握这样一个原则: 会的决不讨论,讨论的问题应是有价值的,共性的知识难点。也就是说,我们设置问题引导探究的目的,是为突破教学难点,激活学生思维, 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合作的重要, 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在课堂上,当学生进行组内合作探究时,教师要微笑着行走在各个小组之间,对各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点拨, 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不断引向更深层次。这样一来,学生的心里有底,老师的心里有数,探究学习便不会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学生独立钻研、合作探究的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也会慢慢培养起来。

如教学《绿叶的梦》这篇课文,需要教会学生“汇、岗、戒、章、早、枣、刺、陈、毒、忆”等生字。我把课前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 让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指导方法和要求去独立学习, 并告诉学生:“老师相信你们能够按照导学案上的要求和提示去独自学习这些生字。不过,老师有个要求, 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会这些生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老师再给学生一个“温馨提示”:如果在独自学习中遇到了困难, 可以请求同桌的帮助;同桌帮助不了的,可以请求本学习小组内同学的帮助; 如果本组同学也解决不了,还可以寻求班里友好小组的帮助……我这样一提醒, 学生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他们很享受这种随时有人可问、随时可以自己当小老师的学习情境。纵观学生的预习过程, 那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场面: 需要帮助的同学得到帮助后的满足感溢于言表, 给予别人帮助的同学也在为自己的能干而沾沾自喜。事实证明,合作课堂模式下让学生运用导学案进行自主预习和预习交流, 课堂中80%的知识点学生能自己学会, 而且学生能在请求帮助和给予帮助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享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二、让学生充分展示,培养学生的出声思维能力

老师上课讲得过多过细, 有许多弊端。举一个通俗的例子, 我们现在的饮食,讲究五谷杂粮均衡,如果食用的面粉是精粉,营养就会过于单一。老师在课堂上要多留出一些时间,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回味,将知识充分消化和吸收。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凡是缺乏教育机智的人,都信奉长篇说教的作用。那样的教学是缺乏教育机智的, 是培养不出学生的独立钻研能力的, 而是在培养一批‘机器人’。”

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都知道,想不如做, 做不如说, 说一遍胜过做十遍, 这也是我们老师经常进行说课训练的主要原因。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在笔试答题时能力很强,但让他把自己解题的思路用言语表达出来时, 往往是吭哧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为此,我们决定对学生进行出声思维训练。那么,什么是出声思维呢? 所谓出声思维, 就是将解决问题或推理的思路用言语表达出来。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导学案、全班展示等环节都是在不断地训练、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出声思维能力。

还是以《绿叶的梦》一课为例。在每个学生充分自学完以上生字后, 我把组内交流学习的任务小纸条发到各个小组, 让学生根据小纸条的要求在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展示这些生字。组内每个人都有1—2 个生字的展示任务,每个人也都有做“小老师”的任务,负责教授组内其他学生1—2 个生字的读音、音序、部首、组词和用词说话。这样,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责任感大大提升, 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在组内“不可或缺”,并因此而能积极地投入到“任务”中去,参与到与他人的交流中去,从而使学习“真正地发生”。如果说“组内展示”是一个学生通过独自学习后对所学的内容在组内进行展示的过程,那么在“全班展示”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思考,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感受, 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每节课的“全班展示”通常都是课堂的高潮部分。在这个环节,每个小组或自由选择在全班展示的任务, 或接受教师安排的展示任务, 然后小组通力合作做好展示准备。在精彩展示时间,每个小组的代表从容地走上讲台, 或是思路清晰地解说,或是栩栩如生地表演,或是边说边潇洒地板书,或是声情并茂地朗诵……展示者与倾听者自然而然地互动, 课堂上的高潮一浪接一浪,灵动、富有生命的课堂就这样产生了。

三、教师的精讲点拨把握得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当然, 课堂再精彩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每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点、易考点、易错点,必须靠教师去把握、引导,并精讲点拨。但是, 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下, 教师的精讲点拨时间顶多只能占整节课的四分之一。因此,教师的“点拨”,必须点中“要害”: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肯定好的,指出问题;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 给出搭桥性的帮助或作出明确的答复。教师的“精讲”必须是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 归纳方法和规律; 针对展示组的展示情况及个人表现予以科学的评价;等等。总之,教师的“精讲”必须语言简练、直奔主题、点深点透。

为此, 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备课显得非常重要, 教师在课前要下的功夫很深:除了用心编写导学案,精心编写教案设计, 还要备足与每个内容相关联的知识,以备在课堂教学时抓住时机,在学生积极思考仍想不通的情况下及时予以启发; 当学生经过思考已有所悟却又不是十分明确、不能流畅表达时,要及时予以点拨。正如我们看电视连续剧或听评书、看小说时那样,让课堂在最吸引人的地方戛然而止,“且听下回分解”,会充分地调动起学生浓浓的听课兴趣, 这也是讲解教学难点的最佳时机, 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在课堂上突破教学难点, 时间不宜过长,要点到即止。因为,经过学生的预习、独立钻研、小组交流、精彩展示和互动之后, 老师的精确点拨能起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作用。这样的精讲点拨,学生学得有味,教师教得轻松,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四、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下, 我们设计的每一份导学案后面都有一个板块是“学习反思”,学生对这个环节“爱不释手”,认为是促进他们成长的最佳途径。通常我每上一节课, 在准备结束时都会给学生留出3分钟时间,让学生作学习反思。反思的内容不限,可以是学习收获,也可以是小组的学习情况总结, 还可以是自己对这节课的感悟、体验等。一般我会给每个学习小组30 秒的时间阐述本组的反思, 而且要求每个小组不许说重复的内容。每到这个环节,学生们总是很活跃,也很会抓紧时间,争先恐后地发言。如执教《金奖章》一课,在学习反思环节,飞翔组的代表说:“学了《金奖章》这篇课文,我们组知道了荣誉不是挣来的, 更不是抢来的。”奋进组的代表说:“以前我们都不喜欢乌鸦,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开始喜欢乌鸦了。以后我们再也不以貌取人了。”快乐组代表说:“今天的学习我很快乐, 因为今天组长和组员给了我很大帮助,所以我才展示得特别好,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智慧组的代表说:“很感谢快乐组的同学, 今天他们帮我们组解决了难题。”……学生作学习反思总是很顺畅,我也觉得这样的做法非常有意义,相信坚持不懈地反思下去, 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课改花样翻新,教师教法多样,但是,笔者以为,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注重细节优化,应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一生的追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应清醒地认识到:如今的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让学生会学、主动学才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真谛。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