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柳宗元在柳州》地方性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构想
杂志文章正文
《柳宗元在柳州》地方性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构想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5        返回列表

柳州市第一中学 梅培军

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马国军

编者按:柳州是柳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本土学者身体力行,为弘扬柳学精髓、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发掘地域文化宝藏等勤心劳力,终使柳州成为全国柳学研究的“实地考察中心和思想文化中心”。柳州市在高中阶段开展《柳宗元在柳州》地方性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与乡土情结为宗旨,以历史文化名人柳宗元为重点,以柳侯公园为课程实施平台,以柳宗元诗文诵读鉴赏活动、柳宗元在柳专题文化研究为手段,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素养等综合素质为目的,成功地填补了柳州市乃至全自治区地方性课程建设的空白。

一、《柳宗元在柳州》地方性课程开发的综合背景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并将确立和完善“三级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机制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

国外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 地方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以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满足地方与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多样性、差异性,在有效促进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上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 我国有关地方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不仅起步晚, 而且进展缓慢。目前,无论是理论探索还是实践探索都较为缺乏, 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相比较,地方性课程的研究文献不多,真正的实践研究更少。当前,我国的地方性课程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 一是理论层面,关注地方性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有郭元祥、成尚荣、崔允漷、吴刚平等学者从课程论、文化人类学等角度开展的建设性、开拓性的探索和研究。如成尚荣引入人类学“地方性知识”的概念,用地方性知识的内涵与价值来观照地方性课程, 他认为:“地方课程是地方性知识在课程领域的具体体现, 地方课程是地方性知识的载体,讨论地方性知识,在课程领域应当讨论地方课程; 研究地方课程的特质与地位, 也要着力研究地方性知识,找到两者的契合点。”二是实践的技术层面。地方上虽然已经开发有不少乡土读本,如江苏在地方课程建设中,全省各地按文化区域,分别编写了吴文化、盐阜文化、维扬文化、汉文化等读本,包容性大,内涵综合,但仍然缺乏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方面的思考。因此,开发之后的课程实施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总起来看,我国地方性课程的研究缺乏一种典范式的研究,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缺乏从开发到实施的课程体系的范式研究。

我区2012 年秋季起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 对于三级课程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由广西师范大学陈玉秋教授主持开发的一系列民族地区特色办学校园文化读本, 以校本课程的形式探索了地方特色课程的开发, 如阳朔中学开发的《百里漓江百里诗》已经具有地方性课程的雏形,但是内容过于庞杂,对于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考以及开发后的实施的研究仍然十分匮乏。因此,我区地方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尚处于“基本空白”阶段。

“韩柳文章李杜诗。”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旗手之一, 柳宗元在不长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立意新颖、文情并茂的诗文,留下近700 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美学、伦理、宗教、教育、文学等诸多方面, 有多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各类教材(读本)。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期间,政绩卓著。他改革弊政,解放奴婢;挖井开荒,发展生产;兴办文教,传播儒学。四年之中,他使柳州地方的经济、文化事业出现了新的气象。柳宗元被贬柳州,给柳州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地方文化宝藏, 堪称柳州地方文化的精粹。柳宗元是柳州重要的文化符号, 堪称柳州的一张“文化名片”。这启发了我们开发与实施以柳宗元在柳州系列诗文及柳宗元在柳州的其他相关内容研究为主要载体的地方性课程的灵感。

二、《柳宗元在柳州》课程目标的设计

(一)课程特点及定位

1.特点:选择性、自主性、探究性、综合性、地方人文性。

2.定位:语文地方课程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 是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以地方性人文资源为依托的“地方性知识”的建构。

同必修教材比,《柳宗元在柳州》强调主题模块、专题意识,关注模块间、单元间的衔接,贯彻“专题教学”“单元教学”的思想, 主张创造性地利用地方文化资源,避免单篇讲授,有一定的学术要求,是一种内容比较集中的专题学习。同大学选修课比,《柳宗元在柳州》地方性课程以文本研读为平台,有其基础性,但是更加强调综合性学习,突出地方人文资源的整合,具有实践形态,既关注与必修课程知识的联系,又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积累与整合:诵读背诵,归类整理地方人文资源,课堂学习与综合学习相结合。

感受与鉴赏:诵读吟咏、联想想象、圈点批划,调动既有积累,激活对地方人文的感知感受, 通过对地方人文的体验作用于鉴赏。

思考与领悟:查考资料,利用知识比较归纳、评析讨论,利用地方教材、地方人文资源培养语文素养; 通过对地方人文知识的了解逐步培养家乡情怀。

应用与拓展:再读再思,举一反三,扩展视域,巩固提高;增强文化意识,重视地方文化遗产的传承, 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尝试对地方文化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广泛的实践活动, 通过一定的研究性学习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发现与创新: 注意研究柳宗元文化现象,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柳宗元文化对柳州发展的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三、课程教材编排体例设计

课程最终表现为教材。教材根据主题模块的理念,将相关主题编排为“柳宗元生平”“柳宗元治柳”“柳宗元与柳州山水”“柳州的柳学”4 个单元, 每个单元前设“导语”简单介绍本单元所选篇目及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特点, 每个单元结束后再设计一次综合性学习, 如结合柳州的柳学文化基础,设计考察、采风等实践活动。

(一)课文

第一单元柳宗元生平

1.《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2.《柳州罗池庙碑》(韩愈)

3.《访柳宗元遗迹诗》(郭沫若)

综合性学习:柳宗元生平介绍

第二单元柳宗元治柳

4.《柳州峒氓》

5.《种柳戏题》

6.《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7.《柳州复大云寺记》

8.《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

9.《井铭并序》

综合性学习:柳宗元治柳研究

第三单元柳宗元与柳州山水

10.《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1.《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12.《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13.《登柳州峨山》

14.《柳州东亭记》

15.《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综合性学习:柳宗元与柳州山水研究第四单元柳州的柳学

选学谢汉强、戴义开等柳州本土学者研究柳宗元在柳州的文章。

综合性学习:柳州的柳学介绍

(二)课后练习

“初读印象”栏目要求学生不看任何参考资料, 写出读后的第一印象, 意在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用心灵去阅读、感悟和把握文本,初步获得自身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鉴赏与探究”栏目,以思考题和提问的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相关链接

介绍作品背景, 简单说明每篇文章的写作缘由,作者所处的政治背景等等,以便“知人论世”。

(四)插图

精选柳州市内与柳宗元相关的名胜的图片。

四、课程实施的构想

课程实施的基本形态是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柳宗元在柳州》的课程实施以文本研读为重要内容,强调文言、诗歌诵读和鉴赏, 引领学生感受柳宗元在柳州的文化影响。但是,地方性课程以课堂教学形态实施的课时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必须辅以学生自主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等实施形态。

在地方性课程中倡导自主学习,一方面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需求, 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另一方面是地方性课程的性质决定, 地方性课程所承载的地方人文资源的鲜活性,能够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通向他们的生活世界,唤醒他们积蓄的潜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地方性课程的最佳实施形态是实践性活动,而非完全的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 地方性人文资源作为地方性课程开发的依托,它更是一种实践性知识。正因为此, 地方性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包括调查、访问、观察、讨论、探究等,还可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与领悟, 而非课堂上的讲解与传授。地方性课程基本的呈现形态应是实践性活动中的鲜活材料, 而非纯教材化。地方性课程需要有自己的呈现方式和载体, 它总是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呈现给人们。它就在生活中,鲜活、生动、丰富、多彩。倘若用单一的文本教材来呈现,用教材的话语来叙述,势必抹杀掉它鲜活的特性, 甚至扼杀了它原本的生命活力。当然,既然是课程,就必须对原生态的知识和问题加以梳理和适当的概括,赋予它课程的意义,使得地方性人文资源拥有知识这个载体。因此,地方性课程并不一概否定文本, 编写一些教材也是课程的应有之义。但是,这样的文本应充分保留生活的鲜活性和情景性, 具有召唤力,形成情景的召唤力结构,即以暗示、启发、激励等方式,使学生对地方文化、地方性问题产生关注的敏感性,并保有改变现状的创造活力。

《柳宗元在柳州》地方性课程,既要为贯彻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找到一个新的入口, 使柳宗元诗文教学与柳州文化有机融合, 更要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形象感知力和抽象思维力,因此,将柳宗元诗文中能为中学生所理解和消化的作品按适当的体例编成教材,指导学生诵其华章,进而体悟柳宗元的特殊际遇与情怀,并在此基础上迁移、隅反,做到贴近高中学生的阅读实际、生活实际、思维实际;将本课程纳入综合性学习的范畴, 把地方性教材的建设与诵读、征文、参观、采风、摄影、旅游等课外活动的开展联成一个互动的整体, 以柳宗元经典诗文特别是有浓郁的柳州地域色彩的文本为载体,着眼于普及,与综合性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相交融, 这样的教材编排设计就足以凸显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了。

编者注: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B 类重点课题“广西高中课改背景下语文地方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总课题负责人为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马国军, 课题成员有覃方确、曾晶、唐兴华、邵莹、曾懿、黄超华、陈升世、黄明杰、李嘉图等。其子课题研究仍在进行中。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