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数字化合作课堂的创新实践
杂志文章正文
数字化合作课堂的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3        返回列表

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 罗周胜

南宁市江南区教育局 陈小鹏

我校2012 年启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合作课堂实验学校,2013 年将传统的合作课堂升级为数字化合作课堂, 以缓解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与课堂有限的空间和难以控制的课堂用时之间的矛盾, 进一步提升合作课堂的容量和效率。在南宁市江南区教育局的支持下,我们利用教学一体机、平板电脑等现代教学终端,搭建服务器和局域网,在教室内架设起新一层级的教学互动环境,使合作课堂的教学环境和手段等都得到了优化。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数字化合作课堂在发展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造力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

一、完善数字化合作课堂的物质基础和物理环境

1.硬件建设———“三板一网”

我们的数字化教室, 包括以下教学硬件: 教学平板(智能交互式教学一体机)、教师操控平板(7 寸平板电脑)、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平板(10 寸平板电脑),以及教室局域网或无线网络。

2.软件平台———“多终端数字互动教学平台”

“多终端数字互动教学平台”包括电脑端、教师端和学生端。电脑端,用于架设课堂网络服务器, 展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 收集并展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端,可通过无线鼠标实现掌上黑板及教学任务管理;学生端,可用于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实现作业上交。

3.成熟的教学软件

虽然早就有了“互联网+局域网+教学应用终端”的模型设计,但是教学软件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件, 其成熟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以往的多媒体软件往往存在以下两方面缺陷:一是纯技术类的,如班班通,很多老师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老师, 一年中的使用率不到三成;二是纯资料类的,如清华同方、西沃等交互式平板教学机,资料很全,但是需要教师在使用时进行加工、提炼。开发成熟的教学软件,是我校推进数字化合作课堂教学改革首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此,我们开发了易课系统1.0 版本:教师机可以控制交互式平板,可以做课件、展示课件、即时搜索,也可以控制学生机,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机可以接收教师下发的任务小纸条,可以上传小组的学习成果, 并且可以通过交互式平板教学机来展示学习成果。

4.课堂上师生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熟练运用

各地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普遍偏重对硬件的投入,但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师生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熟练运用的程度有待加强。我校的数字化改革, 与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着共同的发展理念, 它们都以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为依归,因此,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成为合作课堂教学之必需, 而这也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为便捷、高效。从今年我校举行的几次大型展示课和接待课来看, 我校师生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较为得心应手, 对教师机和交互式教学平板机双备课功能的开发和使用比较到位。我们的教师可以随时在教师机上将导学案和课件调出使用, 还可以将它们作为资料存入资料库; 学生小组学习展示机既可以迅速上传和展示学习成果,还可以瞬间修正自己的知识错误,即时搜索想要的学习资料。

二、数字化合作课堂的创新实践

数字化合作课堂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利用, 使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模式与手段等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它在教学实践上的创新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观念的变革

合作课堂在教学设计上解决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问题,数字化则使我们的课堂容量更大、密度更高,更能适应课改多维教学目标的需要。例如我校的英语课, 就经常把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植入”课堂,使教学情境的设计更加多元、立体而充满趣味,真正实现了课程的校本化、班本化、人性化、个性化;数学课上经常使用的几何画板, 不管是在教学交互机,还是在老师操控机、学生学习展示机上,都可以随意应用、展示。数字化的教学设备还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开放,不再限于小黑板和实物投影仪对“实物”的刚性要求。比如有了无线网络的即时搜索功能, 我们随时可以在课堂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甚至通过网络视频演示一些危险的实验等。例如化学课上会有一些具一定危险性的爆炸实验, 在传统的课堂上我们根本不敢操作, 也没有办法解决;有了数字化交互,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 都可以从网上调取有关的资料,观看实验的演示过程。另外,我们老师自己设计的动漫、影像或实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把这些任务“开放”给各个学习小组,学生自己上网搜索、自行设计,就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效果。

2.教学过程的高效

合作课堂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 便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教师的精讲时间控制在10—13 分钟,把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合作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行数字化合作课堂教学改革以后, 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习的过程更加投入而高效。数字化合作课堂的实施, 解决了三大问题:一是实现了课堂容量与效率的提升;二是使课堂的跨度得到延伸; 三是优化了课堂管理,使课堂更加高效。在数字化合作课堂中, 学生的学习状态、精神面貌、班级凝聚力等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化。

数字化合作课堂与传统的合作课堂相比,有三个显著的变化:

一是小黑板变成了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平板。小黑板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时存在耗时、不清晰和不便于修正等弊端,也不便于展示;而小组平板电脑在书写、展示和修改方面都更为简单、快捷。各小组将本组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写在平板电脑上进行展示, 使得展示更加细微、直观,教师借此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这让我们的合作课堂更加深入教学的细节,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动态发展,使得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加真实和高效;而经由小组补充、质疑和点评后,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修正,也可以让师生一目了然,便于教师真实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是教师在操控平板时, 不但可以在教室的任何一个地方控制教室的交互式平板,也可以控制学生机,这就节约了教师在课堂上走动的时间; 教师的精彩点拨和纠正, 通过教师控制板传达到学生的学习机也更加方便、快捷。

三是无线网络(WIFI)的引入和即时搜索功能的开通, 使数字化合作课堂更加开放,量贩式的信息和生活化的趣味,给数字化合作课堂带来了更为乐观的前景。节约时间,增加信息量,提高准确度,这些便是数字化给合作课堂带来的最大便利。

3.课堂互动方式的变革

数字化合作课堂的“三板一网”不但高效地实现了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还为人机交流、人网交流疏通了渠道。

数字化合作课堂在实践中探索了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互动课堂的教学模式, 使得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有效转变了教师观念,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以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相互影响。它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情景中,通过内互动、外互动、认知互动、情感互动等多种互动方式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这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三、数字化合作课堂的未来展望

1.更为人性的数字化合作课堂

数字化合作课堂的主体是在课堂中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人,所以未来的数字化合作课堂设计应更多地体现对教与学双方的关注,在技术设计与应用上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在数字化教室的资源和教学环节设计方面,应考虑绿色环保和无障碍设计,智能无障碍课堂尤其可以满足特殊群体的学习需求。

2.更为现代的数字化合作课堂

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未来的数字化合作课堂, 每一个班级都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来灵活选用教室,甚至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营造跨地域互动的合作课堂教室, 使学习无边界成为现实。在这种无边界的合作课堂中,学生人手一台iPad 或笔记本电脑, 既可以跟本校的师生交流, 也可以和远端的友好合作学校的师生交流, 进而使交互式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变革理念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3.更为开放的数字化合作课堂

未来的数字化合作课堂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 更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开放。在未来的数字化合作课堂中,桌椅等设备可以灵活调整,可采用便于移动的多边形桌子, 拼接成不同的形状,以满足不同教学活动的需要。在教学资源方面, 教和学双方都可以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内外学习资源的共享。

4.更为生态的数字化合作课堂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 未来的数字化合作课堂需要遵循教育生态学的最适度原则、教育生态链法则等。这就要求未来的数字化合作课堂既要关注环境,也要发挥合作课堂的生态系统效应,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打破以前学生学习的孤立状况, 将课堂内个体的学习和群体的学习、人性化的学习与现代化学习工具的使用等有机结合,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和谐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生态体。

总之, 无论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还是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数字化合作课堂的最终目标都是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为落脚点。数字化合作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 增加了课堂容量, 优化了课堂效果,构建了新的教学生态体。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