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办学小记
杂志文章正文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办学小记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353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秦越霞 张竞文 通讯员 李良刚

2013年6-10月,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西大附中) 八年级学生王自然、廖乙霖、梁钰婷、赵立澳、张心语在指导老师张秀玲、李珂霖、李东容的带领下, 代表广西中学生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取得了团体亚军的好成绩。为此,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向该校致信祝贺, 称赞参赛学生展现了我区中学生良好的知识素养和精神风貌, 为全区广大青少年树立了榜样。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范晓莉,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专程来到西大附中, 鼓励师生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多年来,西大附中秉承“为做人奠定基础,为成才积蓄力量”的校训,以育人为本,狠抓素质教育,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成绩。

打造一流师资

西大附中拥有一批精于教学、勤于育人的资深教师, 各学科备课组的组长均是南宁市学科中心组成员或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聘任的业余教研员。多年来,该校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精心打造团结奋进的教师团队。

“以老带新”是西大附中提升师资水平的重要措施。青年教师廖素婷曾在2013年全区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夺取第一名、在全国第四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荣获高中组二等奖, 她告诉记者:“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我校‘以老带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分不开。”在她成长的道路上,李伟雄、文铭、莫满玉、郭雄英、苏志秋、李裕娟等教师都曾给予她诸多帮助。

带领学生参加此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带队教师李珂霖告诉记者, 退休教师、曾经的备课组组长卢逸清是将她领入门的“师傅”。如今李珂霖也带了“徒弟”, 教龄只有3年的李东容老师就是她的“徒弟”之一。

学生评教,集体备课、教师技能竞赛等, 是西大附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举措。每天下午第九节课,每班20名学生代表本着客观、公正、负责的态度对授课教师的工作表现作出认真的评价,评价结果会公布到本校的办公系统上,方便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每周三上午9点半,是西大附中的科学教研组、体育教研组和美术教研组教师集体备课的时间;每周三下午第七、八节课,是该校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教研组教师集体备课的时间;每周四下午第七、八节课,是该校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教研组教师集体备课的时间。集体备课有效发挥集体的力量,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技能竞赛则是对教师技能的考核,每学期都会开展,通过技能竞赛,教师们看到人之所长,发现己之所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西大附中为教师提供了较高的教学、教研平台,造就了一批优秀教师,目前该校拥有广西特级教师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5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0人,自治区A类人才1人,南宁市B类人才3人。

搭建广阔舞台

西大附中校长李志强说:“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搭建广阔的舞台,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长知识、增才干、受教育。”

西大附中积极搭建让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如较大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元旦文艺晚会、11月中旬的校运会和3月的科技文化艺术节。西大附中的师生们将这三项大型校园文化活动统称为“两会一节”。

元旦晚会是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展示个人才艺的舞台。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该校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设计晚会。参与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5名学生告诉记者,西大附中元旦迎新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表演形式不拘一格,有群舞、合唱、独舞、独唱、小品、话剧等。准备节目时,他们都是自己动手做道具,主动请教专业教师,当辛苦排练的节目获奖时, 他们感到特别高兴和自豪。

校运会充分展现了西大附中学子阳光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各班开幕式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灰太狼、唐僧等卡通人物出现在入场式上。除了传统的田径比赛,该校还设置了别具特色的集体竞游项目如16人长绳、胯下传球、二人三足运球接力、三人板鞋等。运动会达到了增强体质、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的目的。

科技文化艺术节也是西大附中每年的一大盛事,从预赛到决赛,该项活动每年将持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项目丰富,包含了舞蹈大赛、器乐大赛、插花比赛、电脑制作大赛、厨艺大比拼等,涉及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项技能。插花比赛是科技文化艺术节的传统项目,深受学生喜爱,参赛选手可选择玫瑰、康乃馨、菊花等其中的任意一种作为主题花卉,适当加入辅花和叶材,用作品阐释对美的理解。插花比赛指导教师陈斯说:“制作一件好的艺术插花作品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 还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除了“两会一节”,西大附中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有很多, 如新生军训、“开学第一课”“国旗下的演讲”、年级篮球比赛、民族文化月活动、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等,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性,提高了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组织学生参赛

2013年11月2-3日,全国啦啦操联赛广西分赛区(南宁站)比赛在广西大学体育馆举行, 西大附中李燕老师带领啦啦操队队员参赛, 获得了一级轻器械动作中学组冠军、街舞舞蹈啦啦队一级自选动作中学组冠军, 以及花球舞蹈拉拉操一级自选动作中学组第二名。

李燕老师说,西大附中几乎每年都能获得这样的荣誉。该校啦啦操队有良好的教学和训练基础,早在2006年就曾代表我国赴美参加世界啦啦操队锦标赛, 并夺得国际女子公开组的银牌,这是中国啦啦操队首次获得国际大赛的奖牌。

此外,该校“电脑机器人”科技队曾7次荣获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 排球队曾代表我区中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排球赛并进入八强, 多名学生参加全国书画比赛荣获一等奖等。这些奖项充分体现了西大附中对科技教育和艺体教育的重视。

该校的科技和艺体教育采取先面向全体学生,再着重培养特长生的做法。该校政教处主任、排球队带队老师黎雄宁说:“竞赛可以促进普及, 普及又有助于竞赛,二者相辅相成。”就排球项目来说,该校通过体育课和每学期一次的排球赛促进普及。在上课、比赛时,黎雄宁等体育老师会留意其中有潜力的学生, 将他们吸收到排球队中来。此外,在每年新生入学时, 黎雄宁老师都会对体育特长生进行面试, 从30多名体育特长生中选出4-5人吸收到排球队中。他从脚步、手法、移动、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基本功教起,逐渐增强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弹跳力等身体素质。

学生参赛获奖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曾多次带领学生“走南闯北”,参加全国、世界机器人大赛的指导教师谭学告诉记者:“在指导学生时, 我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所需要的辅导。”他让学生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满足感, 同时让学生大胆设想、谨慎求证、互帮互学。该校的获奖项目“光碟管理与自动播放系统”“免停车火车活动站台”“智能交通机器人”“节水高效太阳能”“彩电节能和家庭保安两用机器人”“桂林山水智能导游”等创意发明就是学生们一起思考、制作出来的。

提炼办学模式

2012年, 西大附中在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体两翼”特色办学模式:以教学为本体,以科技教育和艺体教育为发展的两翼。

在实施“一体两翼”的过程中,以李志强校长为首的西大附中领导班子认识到,特色课程是特色高中发展的载体,能集中体现特色高中的办学特色, 而传统的课程模式很难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必须进行特色课程改革。

2012年以来,西大附中着力构建“三维课程”: 开足开齐国家要求的必修课程、校本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课程。在必修课程的教学上, 该校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体现办学上的深度、广度和科技、艺体特色。该校设置了“特色选修课”和“综合选修课”,选修课一般安排在第9节课,文、理科侧重点有所不同,且从高一到高三逐步增加难度。李志强校长说:“‘三维课程’的目标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和美术特长, 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专业的培养和发展, 从而形成一套富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为了满足科技教育和艺体教育的需要,西大附中不断完善各项硬件设施。目前,该校建设有多功能排练厅、机器人工作室、天象馆、科技活动室等,满足部分学生开展艺体、科技活动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西大附中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活动地点标准化, 活动材料丰富化,声像服务全面化”的要求,积极建设学校综合楼, 努力为学生配备更为齐全的多功能室。

“未来,我们将完善4个音乐工作室,3个机器人工作室,新建3个美术工作室,升级改造30间通用技术教室和4间计算机教室,完成系列校本教材的编写,创建‘青少年艺术研究院’‘青少年科技发明研究院’,并与国内、国际兄弟学校建立特色联盟……”李志强校长展望道。

(责编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