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创新理念谋发展——百色市那坡县教育工作发展综述
杂志文章正文
创新理念谋发展——百色市那坡县教育工作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3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欧金昌 周翠如 通讯员 农永光

百色市那坡县近年来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不凡的成绩:2009至2013年共获得百色市高考质量评估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2011年获得中考质量评估二等奖,2012至2013年连续两年获得中考质量评估一等奖;2013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排在全市第三名……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该县不断更新理念分不开。那坡县教育局局长陈忠林说:“理念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只有创新理念才能站在制高点,才能挥起大手笔写出好文章。”近年来,那坡县以“建立学习型学校,培养学习型教师,塑造学习型队伍”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理念,以崭新的姿态站在较高的起点上,通过一系列扎实的举措,使全县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科学管理: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作中出现重复与错漏,那坡县教育局提出“无为而治,分层管理”的理念并付诸行动。陈忠林局长告诉记者:“‘无为’是为了更有为,不瞎折腾,体现科学发展之道;‘分层’是为了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目标层层落实。”在该县的教育系统中,从领导班子到基层工作人员,各人都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不越俎代庖,不减工偷懒,呈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做事有时间”的良好局面。

那坡县教育管理部门转变过去单一的层级管理模式,实行团队合作管理模式,重点凝练“四个团队”:一是管理团队,主要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二是教学骨干团队,主要指主抓教学质量的骨干教师;三是德育教师团队,主要指各校负责德育和心理辅导的教师;四是文化教师团队,主要指负责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线教师。四个团队的职责与目标以及各自的业务方向各有侧重,团队间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实现了团队管理最优化。该县教育局德育股杨菊芬对于团队管理模式有较深刻的体验,她告诉记者:“我已经完全融入自己所在的团队中。自己落后了,别人拉一把;别人落后了,自己扶一把。保证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那坡县教育管理部门不断强化目标管理,狠抓教育普及工作,建立“双线三包”责任制,把“控辍保学”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体系,规定每年3月和9月为全县控辍保学活动月,党委、政府和广大教师都要进村入户动员学生入学,同时加强学籍管理,建立学生升学对接制度和流失报告制度,实现学生转入、转出无缝对接,采取安全控辍、质量控辍、情感控辍相结合的工作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1年,那坡县代表百色市接受自治区“两基”复查,获得高度评价。近年来,该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等均达到自治区和国家的相关标准。2013年,那坡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全面完成百色市规定的指标,名列全市第三名,陈忠林局长说:“这对于一个老、少、边、山、穷的县份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

那坡县教育管理部门遵循“注重引导,敢于放手”的原则,让各校根据各自实际,大胆创新学校管理模式。那坡县民族初中的“扁平化管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该校确定“管理重心下移,领导工作下沉”的“低重心管理”思路,实施以年级主任为核心的级部管理负责制,在每个年级设立年级主任,直接对校长负责。在日常工作中,年级主任处于全年级管理的中心地位,拥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权,对本年级的整体工作全面负责。该校校长梁家胜告诉记者:“这样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各年级教育教学任务的统筹安排,简化了学校各处室的职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团队打造:培训学习常态化、

实效化

那坡县城厢中心小学的校长梁廷旺近年来参加的各类学习与培训有不少,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参加“广西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培训”,经过培训,他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并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不断渗透到学校管理工作中,他对记者说:“参加培训太有用了,想要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近年来,那坡县教育系统一改过去“单兵作战,一盘散沙”的局面,重点打造上文提到的“四个团队”,让团队学习常态化、实效化。以2012年为例,3月初,该县组织了29名德育骨干教师赴南宁参加“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及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活动”;3月中旬,该县组织了129名教学骨干教师参加百色市教科所举办的教学比赛;3月底,该县安排了110名教育管理人员和德育骨干教师到河池聆听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讲座;4月初,该县组织了45名小学教学骨干教师赴靖西县参加“小学语文、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4月底5月初,该县连续举办三期参训者达到158人的“教育管理团队”培训班。

2009年元月至2011年3月,那坡县借助“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的资金和专家,利用寒、暑期对全县教师进行了参与式教学培训,先后培训中小学教师1 730人,同时组织多个骨干教师团队赴重庆、昆明、贵阳、长沙、南宁、玉林等地学习。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该县教育系统外出培训的人数在1 000人次以上,县内培训不计其数,几乎做到学期有培训、季度有培训、校校有培训、人人都参培。

为了确保团队学习实效化,那坡县对县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高标准、严要求,提出“三个一”理念,即每个教研员一年内要“写好一篇理论文章,上好一堂示范课,举办一堂学术讲座”,通过教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一线教师的专业技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坡县教育局局长陈忠林除了自身热爱学习,还经常亲自走上讲坛,给全县的教育团队做讲座,他对教育和管理的见解(见本刊2013年第12期《关于教师提升人格魅力的思考》)给了全县的教育工作者巨大的启迪。在局长的带动下,全县教职员工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大家经历思想的碰撞,不断更新教育和管理理念。

经过一系列学习和培训,许多教育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都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城厢镇中心小学莫凡霄老师说:“到南宁市参加班主任工作培训,听了专家的讲座、与别校的同行进行交流后,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过去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逐渐有了解决方案。”实验小学黄彩嵋老师也说:“参加‘小学语文、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对导学案的设计有了更深的认识。”梁廷旺校长向记者展望说:“等到我校的教学综合楼全面竣工、校园回归正常的管理轨道后,我校将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育工作:跳出教学,以德促智

陈忠林局长认为,品德决定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德育是教育之纲,纲举方能目张,抓德育就是抓住了教育的核心,抓住了教育的精髓。他进一步告诉记者:“那坡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曾经多年徘徊在低谷,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后发现,学生成绩不理想,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厌学情绪和享乐思想严重。因此,提升精神比改变环境更重要!”

为此,那坡县提出了“跳出教学抓教学,从德育入手抓智育”的工作思路,各校纷纷确立了“先立德后读书,先育人后教书”和“以德为先,以德立校,以德促教”等办学宗旨,通过抓好德育工作来带动其他教育工作,逐步促进全县教育教学健康发展,实现教学质量稳步回升。

那坡县德隆乡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德隆初中)近年来教学质量检测都排在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办学质量远近闻名。该校主管德育的副校长隆万勋告诉记者:“我们能取得这么好的教学成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狠抓德育工作,把学生的学习精神提上来。”据介绍,德隆初中实行“三线四级”德育管理模式,第一条四级管理线是“德育副校长→政教处→班主任→学生”;第二条是“教务处→教研组→教师→学生”;第三条是“党总支书记→团委→团支部→学生”。由此分层管理,分级落实,齐抓共管,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2012年4月22日,自治区副主席李康、时任教育厅厅长高枫等领导深入德隆初中检查指导工作,对该校的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德隆初中的德育管理模式是全县各个学校德育工作的缩影。为了做好德育工作,那坡县教育管理部门狠抓组织落实、责任落实、内容落实,注重引导各校创建各自的德育工作方式,坚持把学校德育作为校领导、教职工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充分利用“德育团队”,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孝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抓好德育课堂教学主阵地,策划各类课外实践活动,做好每年的评先评优工作和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促使德育工作做出成效。

对于全县的德育工作举措,许多教育工作者印象深刻,实验小学的李冬老师告诉记者,令他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那次全县的千人诵读经典比赛,参加的学生达2 000多人、观众5 000多人,场面宏大,气氛十分热烈。据不完全统计,该县近年来类似的大型经典诵读比赛、感恩演讲比赛等有近10次,各学校更是把德育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

跳出教学,以德促智,那坡县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实效。隆万勋副校长告诉记者:“狠抓德育的成效是明显的,且不说学生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单说学生变得懂事、有礼了,就让我们感到很欣慰。”记者在该县的多所学校采访时也看见,学生们见到师长都会主动鞠躬问好,展现了较高的文明礼仪素养。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那坡县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的重要性,精心谋划布局,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该县教育局注重打造文化教师团队,以团队的力量在各校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全县涌现了许多特色文化校园。

走进那坡县民族初中,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偌大一个校园,居然找不到一个垃圾桶。原来,从2011年春季学期起,该校掀起了一场“打造洁净校园”行动,第一件事就是撤掉了校园里的垃圾桶,让学生自行把垃圾扔到校园里唯一的大垃圾箱里,这样一来,反而促进了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校长梁家胜说:“靠天天扫地净化校园是行为文化,靠自觉自律净化校园才是精神文化!”该校七年级的韦翠芹、农彩莲两名同学对记者说:“我们身边的同学都会自觉把垃圾扔进指定的垃圾箱里,不会随手扔在地上。”看着这个干干净净的校园,记者也不禁为该校的“洁净文化”赞叹。

德隆初中打造的宿舍文化深深吸引了记者。该校每一间学生宿舍的装饰都不一样:明星主题的、风景主题的、书香主题的、历史主题的、花卉主题的……宿舍装饰主题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喜好选定、设计、布置,而日常生活用具的使用则由学校统一制定标准,必须做到“五个统一”:被褥折叠要统一,口盅、水桶、鞋子摆放要统一,蚊帐朝拆晚挂要统一,箱子摆放要统一,毛巾晾挂要统一。学校同时提供统一样式的储物箱、鞋柜等物品,使宿舍看起来整齐美观。在这样一种宿舍文化中生活,学生自觉养成了爱干净、讲卫生、懂审美的生活习惯,该校八年级的学生小农告诉记者:“我觉得在这里养成的生活习惯将会使自己终身受用。”

作为全县唯一的高中,那坡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当地独树一帜,该校依托山坡地形,以“自然和谐、地域之美”为设计目标,融文化性、地域性、景观性为一体,通过广场空间、文化景观、花卉植被等,将校园划分为运动区、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文化景观区五大区域,融入了不同装饰元素,形成“一轴”“两翼”“三环”景观格局,在内容上围绕校园文化、边陲文化、地域文化三个主题文化,建设多个文化景区,使校园环境文化形成有纵深、有细节、“点、面、带”有机结合的整体,从而提升了学校景观的人文内涵。校长罗德志告诉记者:“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我们尽力发掘利用校园环境,形成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2014年1月中旬,那坡中学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评估验收。

此外,还有“国门学校”那坡县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以“热爱边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校园文化,那坡县实验小学以“阳光学子,快乐成长”为主题的班级特色文化,等等,都给记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采访行将结束时,陈忠林局长再次强调创新理念的重要性,他说:“创新理念才能谋取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边陲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