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家庭作业家长免签值得推广
杂志文章正文
家庭作业家长免签值得推广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5        返回列表

马 鸣

“已听写三遍”“已背诵”“已预习”……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家长每日在孩子作业本上例行“签字”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然而近日北京市的昌平城关小学、朝阳白家庄小学、农科院附小、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等部分小学却开始实行家庭作业“家长免签”。校方管理者称,此举旨在减轻家长负担,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但一部分家长和老师对此存有异议。(3月23日《北京青年报》)

长期以来,“让家长签字”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惯性”。不单是家庭作业,平时的测试卷、成绩单、社会实践表等,一般都设置有“家长签字”一环。从家校合作的角度来说,“家长签字”的方式对于督促孩子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这样的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

一是会弱化孩子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以签字的形式督促孩子学习,其实带着浓厚的压制意味,实际上是对孩子不尊重、不信任的表现,是典型的“严于管教、疏于引导”,很容易给孩子造成“爸妈要我学”的潜意识。这样的意识一旦变成了习惯,孩子在没有家长监管的情况下,往往就容易偷懒、敷衍,甚至为逃避作业而模仿家长签字。如此一来,反而走上了对抗学习、弄虚作假的弯路。

二是签字容易流于形式。让家长签字,本意是家长在认真督促、指导孩子完成作业,或者是在认真检查了孩子作业后进行的一种认定,而不仅仅是签上一个名字这么简单。但如今社会工作压力大,家长常常力不从心,尤其是对于许多农民工家庭,督促孩子学习无疑会成为一种负担,既然很多时候学校只要一个“签名”,家长也难免有偷懒的心理,久之而久之,签字也渐渐成为了一种形式。

三是“让家长签字”带有功利主义色彩。这一点可以从某些老师和家长对此事的“反弹”中得到印证。北京市的这些小学实行“免签”后,不少老师和家长都有较大意见,原因何在?对于教师而言,家长不督促孩子学习,孩子学习跟不上,拖了全班后腿,对教师的考评当然不利;对于家长而言,不签字不习惯,一定要通过这种方式督促孩子学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签字”不啻于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那么,“免签”就能一改以上弊端了吗?不能一概而论,还必须配之以更多的改革。

首先,“免签”并不等于否定家校合作。相反,实行“免签”后,还应该探索更为科学的家校合作方式,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校与家长必须形成共识,强调授之以“渔”,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要加强老师、家长、学生的三方互动,鼓励并引导孩子“自学自检”,在“陪伴而非代替”的帮学、促学中发现不良学习习惯,及时对症下药,避免陋习成癖,最终帮助孩子树立会学、好学的积极态度。

其次,大力实施减负,改变考评方式。布置过重的家庭作业,有违减负精神,给学生、家长都造成了过重的压力,从这点来说,还需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做到作业在课堂上完成,改变考评方式,不仅以分数来考评学生。对于教师而言,学校同样应该改变以班级分数考评教师的方式,要让教师从分数中解放出来,以更积极的心态教育学生。

总之,作为一种教育改革尝试,北京市的这些小学实行家庭作业“家长免签”值得深思,也值得推广。与其用“签字”之类的刻板方式束缚孩子,不如持之以恒地关注孩子,探索更好的家校合作方式,共同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