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传承体育传统 培养运动新苗——南宁市江南区平西小学体育特色办学小记
杂志文章正文
传承体育传统 培养运动新苗——南宁市江南区平西小学体育特色办学小记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88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周翠如 张竞文 通讯员 李秀玉 许慧燕

在2012年7月举行的伦敦奥运会上,“南宁妹”何姿与名将吴敏霞搭档,一举摘得跳水项目的首枚金牌。奥运会结束后,何姿回到家乡南宁市江南区平西村探亲,并在父亲的陪伴下重返承载着自己童年记忆的母校——南宁市江南区平西小学(以下简称平西小学),给母校的全体教师送上教师节祝福,勉励学弟学妹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实际上,除了何姿,这所坐落于城中村、占地仅十几亩的小学,还曾经培养出吴文凯、吴文静、秦艺源、周蜜、胡宁、尧燕、陈郁等多名世界羽毛球冠军,让人惊讶。这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平西小学。

发扬传统,培养阳光少年

江南区是南宁市较老的城区,平西小学便坐落于此。这所仅有三幢教学楼的学校,很难让人与多名世界冠军联系起来。该校校长李秀玉告诉记者,平西小学有着百年的建校历史,因靠近广西体育馆,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一些有体育特长、身体条件较好的学生就被选送到体工大队进行专门训练。通过这种合作共建的培养模式,该校先后为自治区体校和运动队输送了169名体育苗子,培养出了上文所提到的多名世界冠军,学校也被坊间称为“世界冠军的摇篮”。

近年来,平西小学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的工作部署,课堂与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该校负责体艺工作的副校长许慧燕说,当前,许多学生不爱运动,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既要发扬传统,又要立足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阳光少年’”。该校根据现有师资,从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出发,设置了啦啦操、乒乓球(颠球技术)、篮球、跳绳等项目,充分利用每周的“三节体育课”(即两节常规体育课和体育大课间),组织全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在该校的常规体育课上,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训练乒乓球、跳绳等基础项目,以及百米跑、立定跳远等小学生体育素质健康测试常规项目。每周二下午的体育大课间则用来进行优势项目啦啦操(包括花球和街舞)的训练。大课间共有三节课,该校将学生分成低(1、2)、中(3、4)、高(5、6)三个年级组,每节课训练一个年级组。由于师资不足(该校仅有3名体育老师),该校便借助南宁市校外活动中心的师资力量,邀请那里的专职教练到校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已经向全校学生推广了两套花球套路,下一步将推广街舞。

该校在抓好全体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同时,还不断满足部分有特长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该校体育教师覃英丽告诉记者,每周周三、周四下午放学后,学校街舞队的学生都要进行集中训练。为了保证“不断层”,该校根据学生的入学时间组建了街舞一、二、三队,开展针对性强的层级训练。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可以进入街舞队,从最基本的发力动作学起;随着基本功的提高,训练的难度会逐渐增强,学生要学会听音乐找节拍,并能跟着音乐进行简单的套路练习;进入更高层次的训练后,学生不仅要练习自编套路,还要练习全国街舞协会的规定套路。

在覃英丽老师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该校的舞蹈室,看到20多名年龄相仿、身高相近的学生正在一名年轻男教练的指导下,认真地对着镜子纠正自己的动作。覃英丽介绍,这是街舞一队,也是学校的代表队,就在去年11月,他们在全国啦啦操联赛、中国啦啦之星争霸赛总决赛上获得了小学组街舞规定新套路的第一名。“来一段吧。”听到老师的指令,这群早已跃跃欲试的孩子,大方自信地给记者“秀”起了街舞。他们动作娴熟,队列协调,眼神和笑容还随着音乐节拍不时地调整,俨然一副“大咖”模样。在该校的羽毛球馆内,记者看到了街舞二队的学生。与一队的学生相比,二队的学生显得有些稚嫩,他们学得怎么样呢?还没等记者开口询问,他们就已经欢欣雀跃地舞动起来了。虽然所展示的套路相对简单,但他们的动作却也有模有样,一点儿也不怯场。与他们进行了简短的互动之后,记者在楼下的校史室看到了街舞三队的学生。这群平均年龄不到9岁的学生,正随着教练喊的节拍练习简单的发力动作,个别学生因为个子太小,稍微用力就险些站不稳,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练得很认真。

通过有梯度的训练,平西小学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街舞队,在市、自治区乃至全国的啦啦操比赛中,这支自称“飞悦队”的街舞队均表现突出,屡屡夺魁。

家校合力,磨砺良好品性

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不会影响学习?家长是否支持呢?记者在平西小学的篮球场,见到了正在观看学生训练的家长谭先生和杨先生,他们兴致勃勃地与记者聊起了自家的孩子。

谭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一名篮球爱好者,曾经在广东队“服役”过的他亲历了平西小学篮球队的组建过程。在他的影响下,他儿子三年级的时候喜欢上了篮球,放学后经常在学校的球场上“摸爬滚打”,作为父亲,谭先生喜欢一下班就到学校陪孩子练习。渐渐地,一些学生被这对活跃在球场上的父子吸引了,每当谭先生停下来对儿子进行指导的时候,身边总围着一圈认真旁听的学生。一次,谭先生随口对这些学生说:“如果你们也喜欢篮球,可以一起来练!”受到鼓舞的学生兴奋不已,当即加入了训练的队伍,而谭先生也由此成了“谭教练”。见此情景,学校便与谭先生商量组建一支篮球队,这与谭先生的想法不谋而合,不久之后,一支仅有10名队员的篮球队成立了。

虽然没有训练学生的经验,但凭着对篮球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关怀,谭先生摸着石头过河,用心研究适合学生的篮球训练方法,短短两年时间,就成功打造出了一支水平较高的小学生篮球队。随着学校篮球队的成立,平西小学掀起了一股篮球热,现在平均每个班有八九个男生喜欢打篮球。2013年12月,在南宁市江南区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平西小学篮球队获得了篮球比赛小学男子组的第一名。谈到篮球队未来的发展,谭先生说,我们广西有良好的体育运动传统,发扬和继承这样的传统需从孩子的启蒙抓起。为了让训练更加科学系统,在他的建议下,学校请来了国家一级运动员陆教练对学生进行辅导。“孩子的成长需要好的环境,我们很感谢学校为孩子们创造了这样的条件。”谭先生由衷地称赞道。

“这是一支充满希望的球队!”一提起平西小学的篮球队,从事投资工作的杨先生赞不绝口。杨先生的儿子从五年级开始就跟着谭先生练篮球,刚练了一段时间,他便抱怨起来:“每天练球脚很痛!”“为什么其他小朋友放学了可以回家玩游戏、看电视,而我却要在学校练球呢?”此话引发了两位篮球教练的思考,如何让学生真正地热爱这项运动并坚持下来呢?陆教练随即对教学进行了一些改进,他抓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将游戏、比赛、幽默歌曲等融入训练中,将枯燥的训练转变为有趣的活动。此外,两位教练还引导学生在课后观看国内外篮球赛事,通过赛场上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让学生真正爱上了篮球。

看到儿子坚持了一年多,杨先生心里感到非常欣慰,与此同时,他还为儿子身上悄然发生的变化感到惊喜:以前有些腼腆,不太爱说话,现在整个人变得阳光、开朗了许多;以前总是等着父母催促才愿意写作业,现在常常在学校与小伙伴一起完成作业了才回家……杨先生动情地说:“养正一个孩子,兴旺一个家族。”在他看来,篮球是一项讲究团队合作的综合性运动,具有一定的对抗性,让孩子练篮球,不仅能磨砺孩子的意志、开阔孩子的视野,还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集体意识,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大有裨益。如今,杨先生经常陪孩子一起训练、与教练交流教育心得,还常常随球队参加各种友谊赛。学生们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气度和冲劲让杨先生深感佩服,他激动地说:“这群孩子今后无论往哪一方面发展,我相信他们都能获得成功!”

记者随后还采访了刚结束训练准备回家的黄键滢同学。身为学校街舞队的队长,黄键滢练舞已有4年时间。她对记者说,刚开始练舞时,父母有些反对,后来看到练舞不但没有影响学习,反而更利于身心健康,就非常支持了。在训练的过程中,经常要克服一些难度动作,黄键滢因此锻炼出了一股韧劲,遇到困难从不退缩。而且队员们一起吃苦、相互勉励,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黄键滢说:“去年,上一任队长因毕业要离队,我们都哭了,大家都恋恋不舍。还有一次我生病了没能参加训练,许多队友都来家里看望我,让我很感动。”

临近晚饭时间,平西小学的校园渐渐安静了下来。只有篮球队的队员们还在球场上练习上篮技巧,他们的欢声笑语和鞋子与地面摩擦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动人的音符,或许他们中的某个人,也会成为明天的世界冠军。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