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创新办园路 浇开幸福花——桂林市七星托幼教育集团办学纪实
杂志文章正文
创新办园路 浇开幸福花——桂林市七星托幼教育集团办学纪实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2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蒋文婧 秦艳玲 黄素丽

“孩子们,请看你们手上的画册,这是什么动物呀?它是一只鹿。大家看这只鹿身上是不是有很多白点?这种身上有白点的鹿是梅花鹿……”

2月28日,对于史女士来说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日子。作为桂林市七星托幼教育集团(以下简称七星托幼集团)的一名家长义工,她在这一天给该集团七星高新幼儿园中(2)班的孩子上了一节识物课。为了上好这节课,从未做过老师的她做足了“功课”,不仅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还提前向园里的教师请教了“教学经”。她激动地告诉记者:“孩子们的一声‘妈妈老师’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育儿经验。”

让幼儿家长尝试上课是七星托幼集团的一个创举。该集团由七星幼儿园、花桥幼儿园、七星高新幼儿园三个分园组成。自2002年起,该集团不断创新办园思路,促进了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

家园共育,以活动促改革

和史女士一样,廖君(化名)的妈妈也是七星托幼集团的一名家长义工。平时,廖妈妈一有空就会到女儿的班级,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她说:“做义工太有趣了,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做老师的乐趣。”据她介绍,家长义工除了协助教师教学之外,还要帮助教师记录幼儿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并提出解决建议。

七星托幼集团总园长蒋小宏说:“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孩子的教育需由家庭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完成。”在推进家园共育工作中,该集团提出了家长进课堂、以活动促进课堂改革的思路。

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内容丰富,家长助教、义工活动是其中一项。七星托幼集团让家长以“助教”或“义工”的身份每学期至少到园里组织一次活动,家长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确定活动的内容。目前,该集团已前后邀请了曾参与“神六”研究的家长为幼儿讲科学小故事、在职教中心任教的家长与教师一同给幼儿上科技小制作课、有烹饪特长的家长和教师一道给幼儿传授桂林风味小吃的制作方法……

家长进课堂还包括半日开放活动、家园亲子活动。每年的元旦、“五一”、“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七星托幼集团都会举行大型亲子活动,并将全园性的亲子活动纳入园务常规管理。半日开放活动形式更为灵活,内容也比较多样,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主题,各年级的活动内容五花八门、精彩纷呈。例如感恩节活动中,有的开展大型亲子绘画活动,有的开展亲子手工制作活动,还有的开展亲子阅读分享活动。

此外,七星托幼集团还开辟了一条新的家园共育途径——家长参与幼儿个案研究,即家长针对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从中发现、分析幼儿存在的问题,然后与教师共同探讨解决对策。该集团的叶老师对此颇有感触,她说:“在课堂上,教师关注的是群体,而家长则更多关注个体,他们往往能及时发现个别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位家长义工就曾经连续几天观察到一名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不积极,随后及时向叶老师反映了这名幼儿的情况,并与叶老师一起研究解决办法。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的引导和鼓励,这名幼儿逐渐“动”起来,慢慢变得开朗了。

家长进课堂,转变了家长的教育旁观者身份,使家长真正参与到教育中,促进了家长与幼儿园的有效沟通。该活动还改变了教师一成不变的上课模式,促进了教师的发展。蒋小宏总园长说:“教师通过与家长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感受、认识,能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育理论、教学水平得到螺旋式的提升。”

走班教学,开创教法新模式

“弟弟你别哭了。”大班的宋瑄(化名)一边给小班的王鹏(化名)擦眼泪,一边说,“建房子很容易的,只要你不哭,哥哥就教你好不好?我们一起建一座城堡好不好?”一旁的王鹏闻言立即破涕为笑,和宋瑄一起将积木一块一块搭起来,城门、碉堡楼……不一会儿,一座城堡便有模有样了。搭好城堡之后,宋瑄又带着王鹏玩起了拼图游戏。

在教学时间,小班的孩子为什么会与大班的孩子一起玩呢?原来,这是七星托幼集团“走班制”教学中的“大带小”活动。该集团的黄老师说:“在‘大带小’活动中,大班的孩子常常像小大人一样认真地带着小班的孩子玩游戏,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增长知识,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敢担责任的品质。尤其在现代社会,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带小’活动更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自2004年起,七星托幼集团借鉴了大学的选修课制度,创造性地开展“走班制”教学改革。所谓“走班制”教学,是指在一日活动中,幼儿、家长、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特长等,自主选择所在幼儿园的任意班级,参与该班级的活动;教师还可在集团三所分园间互换班级上课。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教学界限,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七星托幼集团的“走班制”教学形式多样,包括:自主走班,即幼儿根据某班级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自主或与家长商议后,有选择地参与该班级的活动;班级教师走班,即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意愿,针对园里制定的阶段教学内容进行走班教学;专职教师走班,即专职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到各年龄班级组织活动;家长走班,即家长根据需要到同年龄班或其他年龄班参与活动,也可在同年龄班内带他人的孩子(经孩子同意)参与活动……

“走班制”教学增强了幼儿、教师、家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尤其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集团的翁老师说:“刚开始走班的时候,我担心其他班的孩子不喜欢自己的教学,可是经过几次实践之后,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走班。走班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好的教学和管理方法,还给了我不断学习的源源动力,增强了我的综合能力。”

翁老师提到了自己班上的一名男孩。这名男孩性格内向,班里跟他玩得来的同学不多。一次,翁老师带着他走班到一个大年龄班,刚开始时他一个人躲在角落玩,后来该班的一个女孩发现了他并主动跟他玩起来。也许是受女孩开朗的性格感染,男孩慢慢活跃起来,与女孩一起参加了随后的几项活动。此后,这名男孩每次走班都要求到女孩所在的班级,听女孩讲故事、和女孩一起做面包……一段时间后,男孩的胆量变大了许多,参与班级活动时也更积极了,连他的父母都觉得他爱笑、爱说话了。

虽然“走班制”教学活动一周只开展一次,但每到走班的日子,无论是幼儿、家长还是教师都很兴奋,“走班制”教学活动已成为七星托幼集团一张闪亮的名片。

多元化培训,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蒋小宏总园长说:“幼儿教育的服务核心是幼儿,指导核心是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遇到了不少新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为幼儿提供更贴心的服务?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七星托幼集团深知好质量源于好教师的道理,始终将打造一支质高德美的师资队伍摆在园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该集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园本培训,“家长、教师对对碰”就是其中一项。据蒋小宏总园长介绍,幼儿家长中有医生、有警察,还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不少家长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较突出的成绩,该集团便经常邀请他们到园里给教师做相关的专业培训。如请有相关专长的家长给教师开美术、英语、写作培训班;请有教学经验的家长给教师上示范课;与家长一起开展年级家园育儿知识擂台赛、辩论会、座谈会等。

前文提及的叶老师与记者分享了她的经历。以前,她对儿童的健康护理所知不多,碰到学生生病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她向集团反映了这一情况后,集团考虑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便聘请做医生的家长蒋先生到园里开展了一次全员培训。叶老师说:“参加这次培训之后,我对儿童健康护理有了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如其中提到的儿童流鼻血的正确应对方法就很实用。”

此外,七星托幼集团积极开展“一课多研”“一教多研”等教研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通常先由教师个人自行备课,然后集体选定某一节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再修改→再观摩”的过程,不断挖掘该课的教学价值,打磨教师的教学技能。“问题菜单”培训则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培训方式要求教师以“菜单”的形式列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然后由园长根据“菜单”内容和教师讨论,从而制定出符合教师个人成长需求的培训内容。另外,该集团还在教师办公室设置了问题板,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写在上面,其他教师可以在其后写上解决建议。这种轻松方便的互动方式加强了教师间的交流,实现了教师间的互助成长。

多种培训活动的开展,使该集团的教师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近年来,该集团有多名教师在市级、自治区级和国家级的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部分教师还进行小课题研究,并承担了多个市级课题研究任务。此外,该集团的园务管理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办园成绩连年刷新:在2003年自治区示范园复评中,该集团七星幼儿园以教育教学水平第一、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复评;2009年12月,该集团七星高新幼儿园通过了自治区示范幼儿园评估验收……七星托幼集团多年来推行的办园新思路取得了突出成效。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