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发展儿童阅读的策略及实践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发展儿童阅读的策略及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5        返回列表

南宁市桂雅路小学 卢莹

对于有志于推动儿童阅读的教师而言,实用的阅读策略比深奥的阅读教学的理论阐述更可解决燃眉之急。从教育学的角度讲,阅读是一个解难和思考的过程,阅读策略是为了达到一定的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掌握阅读策略等于拥有一套解难的方法,可以使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挖阅读内容的深层意义,提升阅读的质量。阅读策略需要通过步骤化、程序化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不限天生能力强弱、背景知识多寡,都能慢慢学会阅读,并在阅读中学会学习、习得能力。

一、发展儿童阅读的策略

儿童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阅读具有盲目、随意、无计划、缺乏持久性等特点,通常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有计划地选择相对固定的时间用于自主阅读,阅读效率也相对较低。因此,儿童的阅读需要学习,儿童学习阅读需要策略,儿童的阅读学习策略需要专业的研发。

促进儿童自主阅读,发展儿童阅读策略是一项技术取向很强的工作。梳理常用阅读策略的已有文献,关注国际及国内的港、台等地对阅读策略的研究,可以发现:预测(Predicting)、连结(Making)、提问(Questioning)、图像化(Visualizing)、推论(Inferring)、找出重点(DeterminingTmportance)、统整(Synthesizing)、理解监控(MonitoringComprehension)等阅读策略,都已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预测与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清楚地教导学生一些阅读的策略,让学生学会自主检验自己的阅读过程,从而学会阅读,成为熟练且有效的读者。

请看以下四格漫画中的第一至第三幅图画,然后发挥想象力,猜猜第四格漫画中“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如何猜呢?通常我们会让学生认真观察。那么,观察什么呢?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些方法和策略?有的。对于“预测”结局这一类的事物,通常有这样两大招数供我们选择:①找线索。比如上图,你找到的重要线索如下:图中的动物是鸽子,撒在天空的东西是谷物,一对鸽子在举行婚礼等。②联想生活经验。还是上图,通过平时你对鸽子这种动物的了解,你应该不会不知道鸽子这种动物喜欢吃谷物这个常识。这样一来,结果便可“浮出水面”了:第四幅图,结局是“所有的鸽子都开始低头啄食地上的谷物”。

我们将以上问题中有关预测策略的步骤归纳如下:

使用预测与推论策略,非常有助于推进儿童阅读。如果在引导学生阅读较长篇或情节较复杂的故事时运用预测与推论策略,让学生尝试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故事的结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文章的观点等进行推论和验证,可以促进儿童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故事当中,提高阅读趣味,增强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二)找出重点,统整信息

“找出重点”是指抓住文章的主旨,从文章中建构意义。好的读者不会迷失在文章琐碎的细节与信息中,他们会确认阅读的目的,分清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来玩一个“谁是主角”的游戏:

逐句速读,谁能最快找寻出其中的哪一句话是该文段中的“主角”?

所谓“主角”,说的是文段中的主题句。主题句是段落中最重要的句子,通常可以概括全段主要内容。那么,如何找出这个主题句呢?游戏初,教师可以用“认头尾”的方法,引导学生留意段落中的首句或尾句,但这仅是其中的一种方法。继续判断下面的选段,你是否有了新的发现呢?

如此这般,教师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实践、探索,不断体悟“找出重点”的策略:学会利用“最后”“由此可见”“总之”“最重要”等关键词,并用“逐句衡量法”判断该句子能否包含其他句子的内容等。

“统整信息”是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把琐碎的知识连结起来形成线索,以此提高洞察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略去”不重要的或重复的信息,甄别并圈画出重要的关键词、句,再运用解释性文字或例子来自行归纳概括,从而全面掌握找出重点、统整信息的完整方法。

(三)图像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图是一种世界语言,具有客观性、直观性、写实性等特点。图的使用能使我们快速、大量地汲取信息。多元智能理论倡导运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比如,绘画、列图表等。“图像化”是把文本中的内容转化成图像来帮助思考。学生在阅读完文本以后,可以尝试将文本转换成一幅幅图像,或者勾画出作者的思维导图,或者描绘出自己的思维导图,以此加强与文本的互动,同时激发灵感,“创造”出更有新意的智力作品,令阅读变得生动、有趣,且富有挑战趣味。

1.故事手掌。阅读故事时,如果能够用一只手掌的五指来分别呈现故事的五项基本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结果,这对于学生了解和记忆故事的内容会很有帮助。如上图“美猴王出世”故事手掌所示。

2.各种类型的概念图。概念图是根据文章重点绘制出来的简单图表,可以帮助读者组织内容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记忆。下图为《落花生》一课的概念图,借此可以重温文本借物喻人的手法及运用。

绘制概念图时,可先运用选取和综合策略找出文章各段的重点,再根据各重点之间不同的关系编排图表的形状。常见的概念图绘制方式有:

顺序关系——表示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或事物的从属关系,用来分析叙事或描述性的文章。

并列关系——表示同一主题同一范畴的不同内容,彼此相互补足,关系并列。

从属关系——用以显示同一主题的不同范畴,彼此间无从属或并列关系。

综合运用——概念图须按内容需要,以不同的组合变化而成,有时甚至要同时表示顺序、并列及分立关系。

此外,概念图还可以故事文法(StoryGrammar)、时间轴(Timeline)、维恩图(Venn-diagram)等方式呈现,没有固定的格式或形状,需要时甚至可以加入不同的图画来辅助表达,有助于依据文体特点采用相应读法,发展因文定法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四)理解监控

所谓理解监控,指的是对阅读理解的自我监控。一个自我监控能力强的读者知道自己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他们经常会自问:有没有字词或片语把我难倒?我是否明白文中的意思?用哪些方法可以理解?我对这个主题已经知道些什么?寻找书中的人物名字、特定地点等,有没有需要重读的地方?重读那部分,文章言之成理吗?而自我监控能力特别强的人,常常会用到以下“消除阅读困惑”的方法。

1.选择性阅读。在阅读时,为节省阅读时间,对于不懂或不想读的部分跳过去不读,只选择想要知道的或有趣的部分去读。

2.再读一次。对于不懂的部分,或针对文章的某一章节重读一遍,以提升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准确度。

3.速读。不管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很快地读过去,快速掌握阅读的重点,节省阅读的时间。

4.调整阅读速度。依阅读文章的内涵和自己选择性内容的不同而变换阅读的节奏,或快或慢,或粗或细。

5.反复推敲: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新词、难句、理解困境时,会链接已有知识或根据相关线索拓展阅读,以寻求对阅读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使用一系列加深阅读的技术,如配合使用“SQ5R”(见下表)策略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圈、点、画符号、做提示、做批注反思、做笔记、做卡片等方式来关注阅读重点,提高自主解决阅读中的困难的能力。

(五)连结

“连结”包含了文本信息与整本书的连结、与另一本书的连结、与已知事物和新资讯的连结、与生活的连结等。关注阅读文本之间的连结,是阅读中的关键能力。带着阅读的目的连结“多文本”,将筛选好的一些文章按一定的顺序、结构进行排列,比如依照文章的主题及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分组递进、反复阅读,借此建立起文本间的连结,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如我们以“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为主题展开的群文阅读教学:先引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让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去借尾巴的各种经历,师生一起画出文章内容和情节的概念图;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每篇文章的情节和内容结构图,使学生通过连结、比较,发现多种文章中所存在的“相同的表达方式”。这种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的阅读教学仅针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所进行的导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建构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一)整体阅读策略规划

国际阅读素养研究(PIRLS)将“阅读素养”的含义界定为: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语言书写的能力;能够从各式各样的文章中建构意义(阅读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者传递的信息,而是主动建构意义);能从阅读中学习(课堂上教学生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更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参与学校和社群中的阅读活动;从阅读中获得乐趣。这个界定带给我们如下启示:我们需要拓宽语文的教学内容,重新考虑阅读教学的安排,并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引入阅读策略。而构建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必须对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与革新,做到阅读课程系统化、阅读策略多元化、阅读课内效能化,以此推动学生阅读风气的形成,实现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的目标。

近年来,我校在推进学生阅读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下表为我校开展小学生“整体阅读策略”的规划。如今,我校正在一步步把这一规划变为现实。

(二)筛选、组合教材

推动阅读风气,促进学生从小养成“乐于阅读,勤于阅读,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拓宽阅读的范围、灵活选编及运用各种学习材料。学校为学生规划阅读课程及选定合适的阅读材料时,除了要仔细审视作品的文质是否优美,还应按照学生的认知心理、兴趣和能力,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通过不同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策略。

(三)融合阅读策略的教学单元设计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某种阅读策略,正确精要的指导固然重要,将策略教学融入单元教学,使策略变成具体有趣的活动,并为学生创设大量使用这种策略的情景,让策略的使用逐渐内化,同样重要。比如我们的教师为阅读策略“故事手掌”选定了章回小说《西游记》作为教学及延伸阅读的材料,编制了下面这个《爱上〈西游记〉》教学单元。

[设计构思]

1.发挥名著魅力,运用“故事手掌”吸引学生阅读兴趣。《西游记》脍炙人口,唐僧、悟空、八戒等人物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学生不会有阅读障碍;加上故事曲折离奇,能充分满足儿童的幻想欲和好奇心,学生很容易投入其中。可用“故事手掌”来帮助学生掌握故事内容。

2.设立“击掌”仪式,使阅读策略具体化。单元教材分为多个独立的故事,由《美猴王出世》《被困五指山》《三打白骨精》《芭蕉扇》《猪八戒吃西瓜》等篇章组成,符合创设大量使用机会的策略学习的要求。“故事手掌”将故事的五个要点分别借手掌的五指来帮助记忆。为了让学生牢记“手掌”的运用,教师亲身示范“击掌”,并将“击掌”设为一种固定的仪式,引导学生每阅毕一个故事即行此仪式,养成使用“故事手掌”的习惯。

3.听说读写结合,强化学生与作品的直接互动。运用“故事手掌”策略,还需要学生跟所阅读的作品有更直接的互动,对作品产生感情,真正爱上阅读。与此同时,作为学期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单元教学同时需肩负起听说写等各范畴的教学任务。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了“《西游记》趣问—故事共读—‘击掌’仪式—比较阅读—对话创作—演绎故事—阅读奖励”等大量活动环节,使学生投入作品、“代入”人物活动,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享受阅读。

四、结语

阅读是教育的灵魂,学会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必需。

在推动儿童阅读的过程中,发展儿童阅读的策略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行动研究。我们提倡:教师以一颗敏锐的心,洞察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以一份教学的勇气,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课程,引领学生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以一颗行动的心,真正帮助学生成长,让学生获得有效的阅读策略与技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促进学生阅读素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简介:卢莹,小学语文优秀教师,南宁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自治区小学语文教学先进个人。1996年至今,《植物妈妈有办法》等十余节课获国家、省、市级一等奖,多次担任人教社课改新教材的观摩示范课任务并作经验介绍,曾应邀赴北京、广东、浙江、安徽等多个省市作公开教学,课堂教学录像带在全国发行。主持编写的地方教材和教辅读物达40余本,撰写的30多篇论文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2008-2010年被国家教育部选派参与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协作计划,因驻港工作表现突出,获邀延期担任为内地专家组领队。在驻港期间,曾先后主持50余场次全港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讲座,撰写的多篇论文刊载于香港《文汇报》等。)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