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同一起跑线 孩子笑开颜——来宾市忻城县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侧记
杂志文章正文
同一起跑线 孩子笑开颜——来宾市忻城县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侧记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216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欧金昌 陈蓉 通讯员 樊柳艳 蓝海慧

来宾市忻城县地处桂中,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教育基础薄弱。但正是这样一个县份,却以蓬勃的态势,书写着教育发展的新篇章,迎来了教育发展的春天。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就是其中一抹耀眼的亮色。从2010年起,忻城县理清发展思路,探索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农村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历经三年,成效显著。截至2013年12月,忻城县全面完成86所幼儿园的改、扩建任务,目前每个乡镇都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70%的村屯都有标准幼儿园,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6%,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0%,高于国家和自治区预定的规划目标。

基本解决“入园难”

2012年9月,家住忻城县新圩乡丹灵村的余女士把孩子从乡里的幼儿园转回村里的幼儿园就读。“现在好了,村里建起了幼儿园,而且就在家门口,送孩子过来也就两三分钟的事情,方便得很。”余女士十分高兴地告诉记者,“这里的老师大多是自己村里人,容易沟通,把孩子送来这里很放心。”

余女士的孩子就读的丹灵幼儿园创建于2012年9月,是用丹灵村小学的闲置校舍改建而成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民营幼儿园,目前有在园幼儿135人,基本能满足本村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在家门口就能上正规的幼儿园,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余女士说:“过去,我的孩子在多个地方上过幼儿园,县里的、乡里的,公办的、民办的,我们都觉得十分麻烦,哪怕是在最近的乡里上幼儿园,开电动车接送也要20分钟,遇上刮风下雨,真是太不方便了。当时我们就想,要是自己村里也有幼儿园就好了。”

余女士的话代表了许多村民的心声。由于过去村里没有幼儿园,许多村民只能把孩子往外送,经济负担较重,并且十分不便;有的家长甚至不送孩子读幼儿园,让孩子在家里玩泥巴,成为不折不扣的“灰孩子”。

忻城县教育局局长罗高勋告诉记者,过去由于幼儿园园舍紧缺,全县近60%的幼儿没有上幼儿园的机会,导致群众对“入园难”问题反应十分强烈,每年新学期开学,到县教育局要求让孩子进忻城县直属机关幼儿园(以下简称县直幼儿园)就读的家长络绎不绝,局领导苦不堪言。

改革,迫在眉睫。2010年10月,忻城县被列为广西学前教育机制改革试点县。该县抓住契机,在当年11月成立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决定把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作为实施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和突破口,制定出台了《忻城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了“以布局调整为抓手,一乡镇办一所中心幼儿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鼓励社会多形式办园”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以国家的基本要求为标准,扩建县直属机关幼儿园,利用小学闲置校舍改扩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11所、村级幼儿园75所”的发展任务。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良性发展,一批乡镇幼儿园应运而生,欧洞乡中心幼儿园便是其中之一。该园系利用原欧洞乡中心小学撤并后的闲置校舍创办而成,于2011年秋学期开始招生,当期就接收了幼儿330多人,开设大、中、小班各两个,还有一个托班,基本满足了乡镇附近村屯适龄幼儿入园的需求,再加上边远村屯大都建立了像丹灵幼儿园一样的村级幼儿园,“入园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与此同时,县城的幼儿园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作为忻城县唯一的公办幼儿园,县直幼儿园抓住发展契机,无论是办园条件还是教育质量,都获得了质的提升。三年来,该县不断加大对县直幼儿园的建设力度,2010年县财政投入资金200万元为该园新征土地2000平方米,2011年县财政投入资金120万元为该园新建食堂、围墙、绿化区场地、塑胶场地等,不断扩充园所容量。

家住城关镇盘龙村的蓝先生在县城务工,2012年秋季,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着儿子来县直幼儿园报名。作为农民,他当时很担心“挤”不进这所县里最好的幼儿园,但没想到很快就获得了批准。他感慨:“农民的孩子如今也能进入县直幼儿园就读,政府真是为民造福啊!”

发展,需要财力的支撑。忻城县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加大县级财政投入,三年间,共投入学前教育项目资金3789.81万元,2011年完成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0所村级幼儿园改建任务,2012年完成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32所村级幼儿园改建任务,2013年完成33所村级幼儿园改建任务,目前该县共改、扩建幼儿园86所,已全部投入使用。

能入园,更要入好园

罗高勋局长说:“创办了新的幼儿园,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与此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办园质量,让孩子不但能入园,更要入好园。”为此,该县积极做好引导,实施了一系列举措。

宽阔的园所环境,内置小花园;崭新的室外游戏设备,两栋教学楼布置得温馨而充满童趣,教室里传来孩子们阵阵欢笑声……在县直幼儿园里,园长韦江妮与记者畅谈该园的特色办园方式:组织全园性的六一和元旦亲子活动,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举行毕业汇演,各班教师精心组织排练精彩的节目,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作为忻城县学前教育的“龙头老大”,县直幼儿园的办园水平较高,但肩上的担子可不轻,肩负着引导全县幼儿园发展的重任。“必须处处起示范带头作用。”韦江妮园长说。近年来,该园通过驻点支教、乡镇幼儿园到县直幼儿园跟班学习等形式,把县直幼儿园的经验不断传授给乡镇、村屯的幼儿园,从而形成辐射趋势,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

欧洞乡中心幼儿园创建起来后,如何提升办园质量一直是该园领导班子努力探索的问题。园长罗红英告诉记者:“新的园所建起来后,我们发动老师们多动脑子,多想办法,自己动手布置校园环境。”她带领记者来到室外的一处活动区,指着树上挂着的一组气排球说:“这些球都是漏气的,是坏的,我们就用五颜六色的网袋把它们吊起来,让孩子们跳起来触摸拍打,锻炼孩子的弹跳能力。”

“没有什么经验,我们就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为此我多次到县直机关幼儿园取经。”如今,该园开辟有风采墙、学生作品区,用以开拓幼儿视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各班教室内设置了区域活动区,如公共汽车区、交通治安岗、保龄球区、建构区、美发厅、小超市、小医院、烧烤店等,模拟生活情景,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同时还根据园所场地较为宽阔的实际,在室外开辟了攀岩、野战营、迷宫、跳高触摸等户外活动区,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锻炼。

与欧洞乡中心幼儿园一样,该县多个乡镇的幼儿园也在县教育局和县直幼儿园的指导下“多动手、勤动脑”,把新建的幼儿园布置成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乐园。上文提到的丹灵幼儿园尽管是村级幼儿园,但老师们心灵手巧,丝毫不逊乡镇和县城的老师。在参观该园时,园长蓝永贤指着走廊上吊着的一个风铃对记者说:“这是打吊针后的药水瓶子,我四处收集,别人还笑我捡垃圾,如今变废为宝了!”在老师们的改造下,丹灵幼儿园俨然儿童乐园。

看到“家门口”的幼儿园办得这么好,当地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李罗元的孩子在欧洞乡中心幼儿园读中班,他对记者说:“这里地方宽敞,环境好,各式各样的幼儿活动开设有不少,孩子在里面玩得十分开心,老师工作认真负责,送孩子到这里,我们家长很放心。”

群众的满意,还源于幼儿园规范的管理。忻城县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保教工作,不断加强幼儿饮水、食品营养、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幼儿园一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规范统一,有档可查。同时要求统一使用以“参与式、活动式、主题式”为主的正规教材,杜绝“小学化”教育,并规范幼儿作息时间、活动计划,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此外,该县完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从2012年起,每年开展一次幼儿园等级评估活动,主要从制度建设、卫生保健、幼儿心理健康辅导、膳食管理、生活常规指导、安全常规管理、应急演练等方面进行督导评估,通过“以评督建、以评督管”的方式,对办园成效显著的幼儿园给予奖补,激励幼儿园不断提升办园质量。

“这里的老师教得很好”

韦芳林是忻城县欧洞乡本地人,毕业后曾在外地打工,欧洞乡中心幼儿园建成后,园长立刻与她联系,邀请她到该园担任老师。韦芳林爽快地答应了,她说:“在自己家乡工作,很有归属感。”

像韦芳林老师这样的例子,是忻城县解决幼儿园师资问题的重要方式。罗高勋局长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幼儿园的师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招’‘转’‘募’‘让’的方式。”他进一步解释:“招”就是对乡镇中心幼儿园所需部分教师面向社会招聘;“转”就是转岗培训,即对小学富余教师进行幼儿教育转岗培训,培训合格后到所属中心幼儿园工作;“募”就是面向全区招募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志愿者,补充到边远的村级幼儿园,缓解幼儿教师紧缺问题;“让”就是把教师严重短缺的村级小学改、扩建而成小学附属幼儿园,再转让给有资质、有经验、有能力的社会力量经营,纳入当地中心幼儿园和所属小学进行双重管理。

县直幼儿园的莫菊老师是从小学转岗过来的。她告诉记者,今年已是她转岗来的第三年。经过一系列培训,她从最基础的保育员做起,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平时也经常自学幼教知识,逐渐实现了从小学教师到幼儿园教师的转变。

与莫菊老师一样,新圩乡丹灵幼儿园的蓝老师也是从乡里的小学转岗回来的。她说:“我就是本村人,所以愿意回来;而且,园里的这些孩子很可爱,我喜欢做幼儿园老师。”丹灵幼儿园是公办民营性质,招聘教师相对自由一些,“但也不会随意招,曾经做过老师的一般是我们首选的招聘对象。”蓝永贤园长说。

“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灵活处理,确保建成一所运营一所。”罗高勋局长强调。

有了老师,还需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忻城县建立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新机制,制定出台《忻城县教师全员培训方案》等文件,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今天有机会来观摩学习,真的很高兴,也给我很大的启发。”欧洞乡里苗幼儿园的黄柳倩老师这样说。黄柳倩老师所说的“机会”,是忻城县教育局于2013年12月9日在欧洞乡中心幼儿园举办的全县性幼儿园教学研讨活动。相关幼教专家、全县各乡镇中心小学分管学前教育的副校长、各园园长及部分教师共80人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中,与会人员对欧洞乡中心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幼儿区域活动、户外活动、教学展示课、幼儿进餐等进行了观摩与研讨,幼儿教育专家还进行了专题讲座。

事实上,忻城县经常为幼儿园的老师创造这样的“机会”。2011年以来,忻城县每年都开展学前教师全员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共开办了2个园长、保教主任培训班,2个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班,培训人数达994人次,并多次组织各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到区内外学前教育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为提高该县各类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2012年,忻城县共有108名小学教师通过转岗培训合格后担任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2013年,共有61名教师参加园长培训班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后担任幼儿园园长和保教主任。

当然,老师教的怎么样,群众看在眼里。学生家长樊慧慧的女儿目前在马泗乡中心幼儿园就读,谈到这些“家门口”的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樊慧慧这样说:“这里的老师教得很好,娃仔(孩子)在学校学会了唱歌、跳舞,也会画画,懂得了文明礼貌,我们家长非常满意,也很放心。”

成绩摆在眼前:2012年1月,忻城的县直幼儿园通过了自治区示范园的评估验收,成为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2013年1月,该县共有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被评为来宾市一级幼儿园,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被评为来宾市二级幼儿园。

同一起跑线,已经在忻城县逐渐拉直。

(责编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