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耕在“田园”乐享幸福——柳州市鱼峰区柳石路第三小学办学侧记
杂志文章正文
耕在“田园”乐享幸福——柳州市鱼峰区柳石路第三小学办学侧记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37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郭婷婷

“快快块!把毽子传给我。”“我先进去,你等下再进。”“快呀,快呀,猪仔要进栏了。”……又到了柳州市鱼峰区柳石路第三小学(以下简称柳石三小)的“阳光大课间”活动时间,校园里开始热闹起来,学生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学武术。校长麦燕告诉记者:“‘阳光大课间’里每个学生都能参加,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每个学生都能收获快乐。”

2013年秋季学期,柳石三小提出“1+2+4+6”大课间活动目标,即“人人会踢毽子,人人会跳长、短2种绳,人人会5种操(礼仪操、武术操、手语操、手指操、韵律操),人人会6个游戏”,即每天安排半个小时的时间,开展转圈接龙、跳房子、运球接力、“赶小猪”、“抢种抢收”、组圈踢毽子游戏活动,分年级、分区域进行全校性的集体训练。

“阳光大课间”是柳石三小“田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据麦燕校长介绍,该校地处城乡接合部,70%的学生来自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学习基础较差、家庭教育普遍薄弱,加上教师队伍趋于老龄化,存在职业倦怠、幸福感不强等问题,一度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为激发学校发展活力,该校根据大多数师生均有田园农作经验的实际,于2011年提出了“田园文化”理念,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完善,于2013年最终确定了“乐耕田园,创享童年”办学目标。“我们希望通过‘田园文化’建设,让师生收获幸福的人生。”麦燕校长这样说。

学生发展的大舞台

刘羽(化名)是柳石三小2007级的毕业生,现就读于柳州市第八中学。说起小学时参加学校的科技社团,他依然难忘。他回忆说,以前,他成绩不理想、调皮好动,但由于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老师推荐他参加了科技社团,“老师的指导很有耐心、很到位,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在社团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社团的训练,让刘羽迅速成长,他当时的班主任韦老师非常欣慰地告诉记者:“参加科技社团后,刘羽上课不再调皮捣蛋了,而是十分认真地听课、做笔记,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刘羽还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自治区级各类科技比赛,获得多个一等奖,为学校争了光。

刘羽的转变与柳石三小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分不开。近年来,该校以学生社团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发展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该校设置有书法、跆拳道、舞蹈、绘画、串珠、民乐、科技、体健等社团,利用校本课程、文体课等时间,安排各社团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该校还做到时间、场地、对象、教师“四落实”,计划、内容、组织、讲课、检查、考评“六到位”,提高社团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柳石三小充分挖掘校外资源,推进社团建设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近年来,该校长期聘请柳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谢雄峰为学校书法社团的指导教师,聘请柳州市音乐舞蹈家协会会员潘荣坤为学校民乐社团的指导教师,由此进一步扩充了兼职教师队伍,为学生社团的建设提供了师资保障。串珠社团是该校与所在街道办共同建设的学生社团,由街道办提供师资和资金,该校则将学生的串珠成品进行义卖,所得钱款除返还街道办材料费外,其余均用于爱心捐助。麦燕校长说:“这不仅能教给学生技能,还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还通过开展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社团的建设。”麦燕校长介绍说,“在内,我们坚持每学年举办一次社团活动展示、召开一次体育运动会、进行一次校园开放周活动,通过体育运动会、阳光体育大比拼等竞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外,我们将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每年五月艺术节、十二月展示周、深入社区义演义展等方式,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拓宽教育平台。”

柳石三小的学生社团在锻炼学生能力、培养良好品格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陈衡(化名)小时候患过疾病,交际能力不强,比较内向。但他的书写非常工整,于是他的语文老师推荐他参加了书法社团。在书法老师和父母的共同指导下,陈衡的书法水平突飞猛进,作品多次被张贴在学校书画长廊,外送参加评选也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且,在和社团成员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他逐渐变得阳光自信、活泼开朗起来。陈妈妈激动地告诉记者:“过去,我的小孩见到亲戚都害羞,在课堂上也不发言。可现在不一样了,老师们都说他在课堂上很积极。”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柳石三小“田园文化”建设成效初显,培养了许多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该校科技航模社团在2013年广西中小学航模运动中获第二名,彩调社团在2014年4月获柳州电视台科教频道《尚学堂》节目的专访报道……在“田园”中辛勤耕耘,该校的师生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教师成长的新途径

2011年7月,柳石三小的卫生教师陆志玲参加全国红十字会急救知识赛课活动。活动中,她以鲜活有趣的案例、扎实有效的课堂,“俘获”了与会专家和教师的“芳心”,荣获二等奖。中国红十字会的专家们这样评价她的课:“这是一节高水准的急救知识教育课,今后将被纳入全国中小学卫生教育课的教育资源。”2011年春季学期,陆志玲带领该校卫生赛课团队先后摘取城区级、市级卫生知识现场急救挑战赛的冠军。陆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很关心老师的专业成长,经常请专家来校指导教学,派老师外出学习,我从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陆志玲老师的成长并非个案,在该校,还有许多老师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培养迅速成长。覃柳云、莫红梅、郭婷婷、钟苏丽、韦芳菊、梁碧云、邹洁、蔡润娟、贾吉林、韦小白、蔡润娟……麦燕校长如数家珍般向记者列出一份名单,这些老师都曾在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等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麦燕校长说:“学校的发展要靠一支素质很高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有高尚的师德。”自开展“田园文化”建设以来,柳石三小提出“乐教善教,教有所成”的目标,提出“用制度来管理,用情感来感染,用文化来改变,用事业来激励”的理念,让教师乐享“耕耘”,品味职业幸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撑。

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缺乏奉献精神,曾一度使柳石三小陷入发展困境。“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如果不改变,学校将很难有发展。”麦燕校长说。为此,该校首先从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着手,强化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检测、认真组织课外活动),通过检查备课、随堂听课、教学调研、成绩管理等方式,建立起教学业务档案,将其作为考核奖励的主要依据。该校引进“I+E教学法”项目,推行分钟训练、课前三到位、小组合作等训练,促进了课堂教学优化,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此外,该校还完善《出勤考核》《绩效奖励方案》和《教师期末评价考核方案》等考核制度,积极开展礼仪标兵、师德标兵、团结标兵、善学标兵、奉献标兵等评选,引领教师实现个人价值。

柳石三小的覃老师告诉记者,过去,她每天都像机械一样运转,“没有激情,没有进步”,渐渐产生了倦怠感。她说:“开展‘田园文化’建设以后,学校很关心老师的成长,学校领导经常进到课堂听课,还请专家来给我们作指导,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我感觉自己又回到刚进学校时的状态,工作很有干劲。”如今,她已是学校的骨干教师,还指导一位年轻教师在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柳石三小十分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一方面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培训队伍,针对教师日常教学中碰到的难题,进行一对一辅导;另一方面聘请校外专家到校授课,指导教师如何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开展相关研究。该校还配备了科研管理人员,对教师的研究课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师评优、晋升的重要条件,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如今,柳石三小的科研成果显著,所承担的广西教育科学规划A类重点课题“学困生自信心培养的实验研究”已于2013年9月顺利结题,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课题及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经过多年的努力,柳石三小的办学成绩节节攀升,师生们在学校打造的“田园”里快乐耕耘,收获幸福。面对成绩,麦燕校长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田园文化’建设,让每一名老师和学生都能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