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插曲”
杂志文章正文
“插曲”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9        返回列表

□南宁市西乡塘区明秀二区小学 黄海明

那天,我上的是三年级的品德课《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课程进行过半,对于“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处理问题学生已经心里有数,我开始让学生思考教材上的一个情境题:一名男同学在拖地时不小心弄脏了一名女同学的裙子,男同学向女同学说“对不起”,女同学却生气地要求男同学“赔我的裙子”。请大家思考:这名男同学会有怎样的感受?假如你遇到这样的事,你觉得怎样做更好?

男生王业高声作答:“这名男同学会非常难过。如果是我,我会用纸巾把女同学的裙子擦干净。”

“色狼!”王业话音刚落,不知谁忽然冒出了这么一句。

“哈哈哈……”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刺耳的笑声,全班同学的目光聚焦在王业身上。

王业的脸顿时胀得通红,他环顾四周,再无助地望向我,眼泪吧嗒吧嗒地掉下来。

“谁说的?!”我一边质问,一边扫视一眼教室里的学生。

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看见,有几名学生的手同时指向了杨冰。此时此刻,王业也转身指向坐在他身后的杨冰,边哭边说:“就是他说的!”

杨冰笑嘻嘻地看着大家,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不少学生在捂着嘴偷笑。

我本想狠狠地批评杨冰一顿,但转念一想,好像可以利用一下这个意外的“插曲”。

我平静一下心情,问学生:“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

“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同学们回答老师提问的声音,总是那么响亮。

“怎样才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呢?就是说话做事的时候,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不要伤害别人。刚才同学们的表现让王业很伤心,回想一下刚才大家的表现,你们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了吗?”我一口气说了一大堆,没有发火,继续着“平静的语气”。

教室里再次安静下来,好久没有人吱声。

“老师,我觉得杨冰太过分了,他没有站在王业的角度想一想,他应该向王业道歉。”一名学生打破了教室里的平静,说道。

“对,就是,他总是乱说别人……”

“就是……”

附和的人还真不少。杨冰开始不安地左顾右盼,时不时地瞄我一眼。

“杨冰,现在请你站在王业的角度想一想,如果别人这么说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你应该怎么办?”我尽量说得心平气和。

杨冰站了起来,说:“如果别人这么说我,我也会很生气。我刚才只是想开个玩笑,没有考虑到王业的感受。我想向王业说声‘对不起’。”说完,他真的离开座位,走到王业面前,鞠了个躬,说:“王业,对不起!”

王业抹抹眼泪,作慷慨状:“没关系……”

我走到王业跟前,拍拍他的肩膀,问:“王业,你这么快就原谅了杨冰,你是怎么想的?”

“他是我的好朋友,又不是故意的,我也得照顾他的面子嘛。”听王业说完,学生们都笑了。

我也忍不住笑着对学生们说:“大家看,王业为什么原谅了杨冰?因为他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不想让好朋友丢脸。只要我们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我们之间的很多矛盾都可以化解。掌声送给他们!”

全班学生如释重负,啪啪地鼓掌。

我回到讲台,收起笑容,问学生:“应该说对不起的仅仅是杨冰吗?”我停顿一下,接着问:“同学们,想没想过你们刚才的哄笑,也给王业带来了什么?”笑容倏地从学生的脸上消失,不少学生低下了头……我知道,他们的内心已经受到了触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果没有课堂上的这个“插曲”,我的学生对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可能仍然停留在书本的认知层面。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无意中为我“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使我得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得到真实的体验,习得做人的道理。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