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扬课改风帆促内涵发展——贺州市昭平县实施有效课堂改革纪实
杂志文章正文
扬课改风帆促内涵发展——贺州市昭平县实施有效课堂改革纪实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27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蒙秀溪 欧金昌 通讯员 邱 丽 邱彩英

“小眼睛!”“亮晶晶!”口号一起,学生们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到了黑板上。杨老师温和的声音响起:“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植树问题。现在,一个工程队要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能种几棵树?”“4棵”“5棵”,学生们纷纷抢答。“同学们真棒!可是,有那么多答案,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现在由你们来做设计师,为工程队设计植树方案,好吗?”课堂随即陷入“混乱”状态,各小组成员开始进行激烈的讨论。短短几分钟时间,学生们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出了各自的“方案”。接着是展示环节,各小组代表走到本组的小黑板前,向全班同学讲解了本组的设计思路。他们流利的语言、活跃的思维,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4月15日,昭平县教育局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昭平县第二小学(以下简称昭平二小)的数学老师杨云上了一节示范课,与现场听课的教师一起探讨如何使课堂更“有效”。

如今,像杨老师这样的课堂在昭平县各中小学已成常态。自2012年起,昭平县启动有效课堂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各中小学以实验班的形式推进,全县每年按照20%的比例逐步铺开。这个位于桂东一隅的山区县份,目前正以奋进的态势,走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道路上。

转变旧观念,课堂改革初“试水”

4月15日的活动结束后,上文提到的杨云老师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现在的学生都变得大胆了,课上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在以前,这是不敢想象的,学生们大都很害羞、腼腆,课堂中往往只有老师的声音。昭平县教育局局长黄启书说:“以前的课堂都是老师在讲,学生机械地学,课堂很沉闷,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老师和学生都觉得很累,教学质量的提高举步维艰。这已经成了阻碍我县教育发展的拦路石。”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昭平县对全县的教育状况做了一次摸底调查,并组织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学校校长到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以及区内玉林市玉州区、梧州市蒙山县等地进行交流学习。经过对内调研、对外取经,该县最终决定全力开展有效课堂改革工作。

“只有主动出击搬起那块拦路石,我县的教育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黄启书局长这样表达实施课改的看法。为了使课改工作顺利推进,该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书记为组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领导与教研员为成员的有效课堂改革领导小组,对课改工作进行统筹部署,并以讨论会等形式大量征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符合县情的课改实施方案,同时要求各学校根据教育局制定的总方案,结合自身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层层严抓,确保有效课堂改革顺利推进。

课改“试水”之初,最大阻力来自教师,许多教师未能改变原有观念。昭平县昭平镇中心小学校长刘平谟告诉记者,学校刚启动课改工作时,遇到了不少阻力,尤其是老教师,他们课改积极性不高,往往是应付的心态,“老师们的懒惰心理和传统观念是导致他们产生不良情绪的重要因素”。该县教育局副局长黄四海也指出:“不改变观念,课改就不会成功。”为此,该县多次组织学校领导和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有针对性地让他们发现自身办学和教学上的种种问题,认识到实施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坚定课改的信心。昭平县逸夫小学的数学老师邱燕曾到蒙山县体验新课堂,虽时隔已久,但邱老师记忆犹新:“那样的课堂太让我惊讶和羡慕了!学生那么活跃,老师那么轻松,课堂容量那么大。那次观摩学习在思想观念上给了我巨大的震撼和冲击,我当时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学习他们的教学模式。”邱燕老师的话反映了该县大多数教师的心声,记者在采访中感觉到,该县许多教师都对有效课堂改革表现出高度的热情。

随着教师观念的逐步转变,课改工作开始有序推开。在工作中,昭平县提出“树立课改典型,示范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策略,确定昭平县第四中学(以下简称昭平四中)、黄姚中学、古袍中学、昭平县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昭平一小)、富裕中心小学、巩桥中心小学6所学校为试点学校,以此带动全县逐步扩大课改范围,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课改工作。富裕中心小学作为该县课改的首个试点学校,在改革工作中着重在教师培训、小组长训练、集体备课等方面下功夫,经过半年的模仿、借鉴和改进,初步摸索出了一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2012年3月,全县课改动员会在该校召开,与会的巩桥中心小学校长贝为刚说:“我一进入该校的课堂,就被深深吸引了,当时就决定改变观望状态,积极加入到课改行列中。”2013年,巩桥中心小学也成了该县有效课堂改革试点学校的一员。

为了充分发挥试点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昭平县把全县学校按地域划分为县城学区、沿江学区、黄姚学区3个学区,每个学区设有1所初中、1所小学为课改试点学校,带动学区内学校全面开展课改活动,并由教研员分片负责,经常深入责任学区进行指导,随时跟踪掌握课改进程与动态,经常与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为教师解惑释疑。

课改,除了要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还要改变师生的评价方式。在教师评价方面,昭平县教育局制定了《昭平县教科研奖励方案(试行)》,定期评出课改先锋、科研先进个人等,激发教师的课改热情;在学生评价方面,该县要求学校根据校情和生情制定《××学校有效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方案》,主要从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行为规范等方面评价学生,分别定期评出课改合作之星、展示之星、先锋小组、优秀班集体等。

昭平县的有效课堂改革一经“试水”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富裕中心小学校长李华楠说,刚开始课改时,有些家长持反对意见,反映说:“课堂嘈喳喳,学生怎么能学得好?”为此,该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锐意创新、不断改进,并多次邀请家长代表到校观摩课堂。看到孩子的改变,许多家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该校一名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我家的孩子成绩不错,但是以前胆子很小,上课的时候不敢发言,在家里也很怕生。现在不同了,孩子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也能主动打招呼,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样的反馈,无疑让老师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更加坚定了他们课改的信心。

建设新队伍,课堂改革添助力

2011年10月,昭平四中的数学教师陈燕去了一趟蒙山,亲身感受了该县的新课堂,鲜活有效的课堂深深震撼了她。回校后,她便迫不及待地尝试模仿“蒙山模式”进行教学。可第一堂课,她便有些犯难了,“那节课有点乱,小组不成小组,内容也讲不完”。此后,她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但凡有专家讲座或外出学习机会,她都积极争取。如今,她已能熟练操作有效课堂的各个环节,并多次承担学校公开课、示范课任务,成长为学校的课改骨干教师。

与陈燕一样,昭平县的教师们在培训中逐渐成长,涌现出一批教学能手。在各级各类优质课比赛中,该县廖世朝等5位教师获自治区级奖,李德财等6位教师获市级奖,韦群等48位教师在昭平县第一届教学能手大赛中获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该县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正如黄启书局长所说:“教师是课改的操作者和实践者,课改要想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新型的、拥有较高技能的师资队伍。”

昭平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邀请区内专家为教师举办专题讲座,讲解有效课堂的操作模式,进行有效课堂改革理论培训,使广大教师进一步了解有效课堂的具体内涵和理念;邀请蒙山县学科带头人、玉林市玉州区第七中学的骨干教师为全县校长和实验教师上示范课,让教师学习有效课堂的操作思路和方法;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先后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800多人次赴玉林、蒙山、北流等有效课堂改革先进市县观摩学习,实地体验有效课堂的操作模式……

这些培训让教师们初步掌握了有效课堂的操作方法,但这样的培训也有一定的缺陷。该县教研室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培训覆盖面小、成本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全员培训、强健课改队伍的目的,昭平县创新培训形式,大力开展县本培训工作。在划分学区的基础上,该县实施了学区联动制度:学区内以试点学校为核心,经常性开展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加强校际间和教师间的交流,及时解决学校、教师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如果某些问题本学区内不能解决,则由教育局教研室牵头进行学区间的交流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不同学区的教师间也经常沟通,互通课改新信息,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另外,昭平县还开展教师跟班学习培训,由教育局安排非试点学校的教师到试点学校跟班学习,让试点学校的骨干教师手把手教,使学习者掌握有效课堂的基本操作流程,加快适应新教学模式的步伐。该县还选出了一批课改优秀骨干教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通过实地展示和面对面的指导,及时解决教师们的困惑。

富裕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严小平就从中受益匪浅,她告诉记者,学校刚开设课改实验班的时候,她就参加了课改活动,但由于农村孩子基础差、学习条件不好,所以她常被如何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等问题所困扰,后来昭平二小的课改骨干教师来了,他们进入她的课堂手把手指导,并一起观看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视频,研究教学。现在,她已能熟练操作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小组内“帮扶结对子”活动,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以活动促教研,以教研带发展。迄今为止,昭平县开展了多层次的以赛促教、专题教研、以评促改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长。2013年10月,该县举办首届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录像课评比活动,老师们踊跃参与。活动中,富裕中心小学教师黄德欣执教的《负数》一课获得了此次活动一等奖。活动之后,许多教师找到了她,向她请教有效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她一一解答,获得了教师们的赞许。她告诉记者:“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老师更加直观地感受有效课堂,还让执教者从评比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学习他人的有效方法,是一条能较快提升教师课改能力的途径。”

在专题教研方面,昭平县针对教师们在有效课堂实践中碰到的困惑与疑难进行专题研究,如针对“如何进行小组建设”的问题,召开主题展示活动,组织全县教师观摩学习;在以研促教方面,该县鼓励广大一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近两年,该县有50多个国家、自治区等各级课题获批立项,仅2013年就有15个课题获区、市立项,当年还有5个课题成功结题,并有300多篇教师论文获自治区级奖励;在以评促改方面,该县树立课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传、帮、带”的引领示范作用,为顺利推进课改提供了有力支撑,仅2013年,该县就评出中小学教师“课改能手”20名。

昭平县还鼓励各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这方面,昭平四中走出了一条较有特色的校本培训之路。据该校校长徐国业介绍,为了让全校教师能较快地适应有效课堂教学,该校成立了督促小组,每天督促小组会进到教师的课堂中,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氛围,现场指导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实践。该校还组织各学科的教师到兄弟学校上课,由兄弟学校的教师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了有效课堂改革工作的有效展开。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昭平一小语文教师邹秋华对此颇有感触,她告诉记者,接触有效课堂之初,她受到很大的触动,“不改就要被时代所淘汰了”,但她发现自己早已熟练操作的教学方法在有效课堂上“不管用”,这让她一度感到迷惘。“是教育局开展的多种培训,让我很快从迷茫中走出来。”她说。自全县开展教师提升工程以来,她不错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让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2013年10月,她执教的有效课堂课例《冬夜读书示子聿》荣获中央电化教育馆举办的首届全国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应用交流推广活动一等奖。

诚然,仅仅建成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还不够。“学生是有效课堂的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如果学生的整体水平跟不上,有效课堂也很难取得效果。”黄启书局长如是说。实施课改之初,昭平县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培训,尤其是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要求各学校根据校情实行小组长轮换制度,并且每更换一次都要对新的小组长进行相关培训,让其能更好地带领组员参与学习。另外,该县还要求各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成员挑选、组长选拔、组员分工,以及小组文化构建,组名、组规、口号的选定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学生学习《学生课堂行为规则》《课堂约定》,让学生掌握独学、对学、展示的行为规则,熟悉有效课堂的具体流程,确保课堂教学改革顺利推进。

一校一模式,课堂改革见成效

“什么是奇思妙想?生活中,你发现什么东西能体现奇思妙想?”在昭平一小语文教师邹秋华的《漫话奇思妙想》一课中,她以问题导入的形式切入教学。之后,她通过多媒体出示了许多创意图片——歪斜的房子、倒立的房子甚至飞在空中的房子,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奇思妙想”。然后,她让各小组进行妙想设计,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讨论,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妙想:有的小组提出了“百变雨伞”的设想,这样的雨伞不仅可以根据季节变更颜色,还可充当天气预报员;有的小组设想了多功能桌子、万能衣服、自动电子笔盒、纽扣手机……在陈述环节中,各小组代表语言流利、逻辑严谨且自信大方,如果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还可以进行补充。在学生评价环节中,学生们或点评他人的得失,或畅谈自己的课堂感悟,都比较中肯、准确,课堂在愉快的氛围中推进。课后,该班学生邱晓兴奋地说:“这节课太有意思了,太奇妙了,同学们不仅对我的设想提出了有用的修改意见,他们的奇思妙想也让我大受启发。”

邹老师的这一课较好地体现了昭平一小的“一五一”快乐教学模式。据该校校长邱宗灵介绍,所谓“一五一”快乐教学模式,前一个“一”是指一份导学案,每节课之前,教师都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导学案;“五”是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盘点收获→达标测试”5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所教科目和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后一个“一”是指一个评价制度,即一个将班级、小组和个人合为一个整体的“捆绑式”评价制度,全面、综合、多元化地评价学生。邱宗灵校长说:“我们要求老师们严格执行快乐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完善,如今,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的现象少了,都能积极参与学习、大胆表达思想,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昭平一小课堂的变化是昭平县有效课堂改革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该县目前已有6所课改试点学校逐渐探索出了符合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富裕中心小学的“三三五”模式,即课堂教学的3个特色——自主互助、小组竞争、和谐有效,课堂自主学习的3个板块——预习交流、合作展示、反馈总结,课堂学习的5个环节——精彩导入、预习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反馈总结;昭平四中的“四阶段三环节”,即个人自学阶段、检测基础知识阶段、突破重难点阶段、总结巩固阶段4个教学阶段,以及合作探究环节、展示环节、质疑创新环节3个学习环节……这些试点学校的成功转型,让非试点学校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加快了进行有效课堂改革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昭平县还要求各学校在有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德育,强化课堂教书育人的功能,如巩桥中心小学以有效课堂为载体,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工作。该校二年级语文教师刘德燕告诉记者,她自编了一套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口令操,效果不错,她说:“以前,学生学习写字的时候有许多不好的习惯,实施有效课堂改革以后,每个教学环节结束时我都会让学生做一遍口令操,现在学生们改掉了许多以前不好的习惯,字也写得漂亮了。”昭平一小邹秋华老师也说:“经过有效课堂的训练,学生们变得懂事多了,学会了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懂得尊重他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也平和多了。”

扬课改风帆,促内涵发展。昭平县有效课堂改革已渐成规模,成效也初步显现,教师们的课堂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昭平县逸夫小学的语文教师陆小如兴奋地说:“过去上课觉得很累,老师需要讲很多东西,而且就算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还是有学生在下面睡觉,感觉身心俱疲。实施有效课堂改革之后,虽然课前要做很多辛苦的准备工作,但我还是觉得很有动力,总有用不完的精力,因为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开心,我也很开心。”该校学生林秋伃则告诉记者,她很喜欢现在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她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还让她“很有成就感”。

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调研员、全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项目专家组组长韦昌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充分肯定了昭平县的课改成效,他说:“教师自信向上,学生积极活跃,课堂灵活有效,是昭平县有效课堂改革给我的印象,这说明昭平县的课改取得了初步成效。该县结合本地实际,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精神,也值得全区其他县市学习。”2013年12月18日,贺州市2013年高效课堂现场会在昭平县召开,贺州市教育局局长包路生等领导出席会议,与会领导对昭平县有效课堂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面对本县有效课堂改革取得的初步成绩,黄启书局长说:“现阶段的成绩离我们预期的效果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创新,探索出适合我县地方特色的课堂改革模式,并把它推向县内的每所学校、每位教师,使全县的课改工作不断成熟起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