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扎根乡村育新人——记玉林市博白县英桥镇第二初级中学校长许绍禄
杂志文章正文
扎根乡村育新人——记玉林市博白县英桥镇第二初级中学校长许绍禄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30        返回列表

□本刊通讯员 阮达沛

“育人至上,苦中求乐,忘我敬业”是他的精神追求;“心中只有事业,唯独没有自己”是师生们对他的真实评价。但他却总说:“我只是尽力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我希望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点微薄之力,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多年来,他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不分工作日与节假日,奔走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他就是玉林市博白县英桥镇第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英桥二中)校长、八桂优秀乡村教师许绍禄。

改善校园环境

许绍禄是从2008年2月开始担任英桥二中校长的。上任伊始,他就发现学校用水极其困难,全校1 500多名师生,仅靠一口老井供水。这口老井出水少,每天供应的水量不足以抽半个小时,并且水质很差。因为用水不便,许多家长不愿送孩子到英桥二中就读,学校的生源受到了极大影响。许绍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暗下决心: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一定要解决这个用水瓶颈问题,一定要给师生们打一口干净的水井。他说:“水是关系到1500多名师生的健康的大问题啊,问题不解决,我是定然无法安心做这个校长的。”

为此,许绍禄多次向镇、县级领导汇报相关情况,同时还向学校周围一些小企业求助。凭着一双腿、一张嘴、一颗心,几个月下来,学校周边村子的群众硬是被他说“活络”了。他还热情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学校座谈会,发动捐款,终于募集了一笔资金,打了一口较大的水井。但这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井水还是混沌的!许绍禄刚刚舒展的眉头又拧在了一起,他顾不上校长的“面子”,多次亲自下井了解情况。在井里探究一番后,他认定,是因为井打得不够深,导致井水掺杂了地表层的泥土而混沌。于是他要求工人继续深挖。不久,井眼终于流出了清澈的井水,师生们从此喝上了干净的水。

水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别的问题仍然困扰着许绍禄:学校没有真正的围墙,只是象征性地用竹篱笆围起来,学生的安全受到威胁;操场和校道没有硬化,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校园环境恶劣。于是,他又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并带头捐款,终于又筹到了一笔建设资金。

为了少花钱多办事,许绍禄决定亲自购买材料,并号召师生动手一起建设校园。那段时间,每当放学后,校园里总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校长带领师生们挖土、抬沙、平整场地……工作虽苦,但大家却非常卖力。就这样,经过师生们一年多的努力,学校修建好了围墙,并建成了校门、篮球场、羽毛球场、学生宿舍及标准化的学生食堂。如今,英桥二中的校园里绿树繁花、垂柳成行、假山池塘相得益彰,校园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该校教师杨道海说:“从规划到图纸,从图纸到施工,校长都亲力亲为进行指导。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几乎都是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去种、去抬的。原本要30万元才能建好的文化园,我们花了几万元就搞定了。”

许绍禄正是以这样一种任劳任怨的作风,争取学校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几年间,该校新建了一栋综合楼,五间各类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等功能室,每个教室还装上了多媒体电子白板;学生食宿条件也大大改善:增添了一个能容纳1 500人同时就餐的食堂,一栋六层高的学生宿舍,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优美的校园环境。

锐意改革创特色

许绍禄说:“一个学校要发展,核心是抓教学,教学质量上去了,这个学校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他非常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2008年秋,在柳州市召开的全区教育教学会议上,许绍禄听取了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介绍,被“杜郎口模式”触动。回到学校,他开始构想课堂教学改革事宜,并与学校领导班子积极讨论。深思熟虑后,2008年10月,在许绍禄主持的专题行政会议上,学校领导班子做出了开展“杜郎口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重大决策。但是,由于班额大、缺乏经验,该模式刚开始实行时,教学工作不能有序进行,与当初的设想相差甚远,少数教师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

看到这样的情形,许绍禄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多方搜集有关“杜郎口模式”的资料和视频,组织教师们观看并研究实施策略,重新制定出台了相关教学改革方案。为了进一步促进教改工作,许绍禄安排分管教务的副校长莫仕祺远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实地考察学习,自己又亲自带领十多名骨干教师前往博白县文地镇第二初级中学观摩学习。回校后,他带头总结经验,与教师一起反复研讨,将所学经验与学校实际结合,努力寻求最佳的契合点。

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对“杜郎口模式”的深入了解,2009年8月,英桥二中制定了《英桥二中“杜郎口模式”实验工作方案》,9月,英桥二中“杜郎口模式”实验工作正式启动。教改旋风随即在英桥二中刮起,吹活了英桥二中的课堂。教师们感叹说:“幸亏有许校长的坚持,我们才能拥有如此精彩的课堂,学生才能学得如此轻松、快乐。”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新的教学方式不断走向成熟,课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英桥二中也由一个名不经传的乡下中学成了全县“杜郎口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军学校。

为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许绍禄坚持经常推门查课、听课,及时对教师的教案、作业进行全面检查,安排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研修,选派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学术观摩、业务知识考试等活动,与教师一起奋斗在教学一线。在校内,他多次组织开展教学技能竞赛,2011年5月至今,该校每年都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鼓励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一批优秀教师成长起来,冯牡丹、冯英、阙宗兰、郑子夏、韦立婷等多名教师在市级、县级教学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陆续成为县、市的骨干教师。

传播“爱”的精神

许绍禄在工作中十分注重人文关怀,他说:“执行起制度来,我往往比较严格,但制度之外,我更愿意付出关爱。我希望做到既有严格的制度,也有人文的关怀。只有与教职工诚心相待,才能真正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他关心教职工的生活,每年都组织教职工进行体检,节假日亲自慰问教职工及退休教师,每年的教师节还邀请退休教师回校座谈,让教职工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对于有困难的教职工,许绍禄总是千方百计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梁必信老师摔断了腿,许绍禄不仅多次前往慰问,还让自己当护士的妻子每天到梁必信家里给他打点滴;黄海芬老师摔伤了膝盖,许绍禄特许同校任教的吴国庆老师(黄海芬的丈夫)换课或请假照顾。校长真切的关怀让老师们很感动,也让他们工作更努力。吴国庆并没有因黄海芬的伤耽误一节课,他说:“比起学校的工作,比起校长孜孜不倦的工作和悉心的关怀,我辛苦一些不算什么。”

许绍禄不仅关心教师,对学生也倾注了无尽的爱。2010年的一个夜晚,许绍禄第三次查完学生宿舍后刚刚躺下,就隐约听到学生宿舍发出一些声响。他立刻穿衣起床,到宿舍一看,发现一名学生口吐白沫,脸色发紫,正翻来覆去在床上打滚。他二话不说,背起学生就往医院跑。诊断结果是该生患了急性阑尾炎,医生说,多亏送医及时,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当学生的父母闻讯赶到,看见整晚守护在一旁的许绍禄,不由得激动地紧紧握住他的手连声道谢。今年春季学期开学,正是流行感冒的高峰期,许绍禄赶到药店买了几箱感冒冲剂和中草药,亲自到厨房和工人熬煮药汤和冲剂,分发给学生口服。学生们都很感激许绍禄,初三学生冯心怡在周记里写道:“校长如此关心我们,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校长,回报学校。”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许绍禄近三十年教师生涯的真实写照。在担任英桥二中校长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他让一所条件简陋的农村初中大为改观,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2012年,该校获得博白县常规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他本人也获得自治区、博白县常规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许绍禄一步一个脚印,谱写了一所农村学校发展的新篇章,也谱写了一名人民教师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人物小档案:许绍禄,中学高级教师,玉林市教科所兼职教研员,博白县目标教学实验课题组副组长,“杜郎口模式”实验学校优秀校长,2013年“广州助学基金八桂优秀乡村教师”。他所任教的化学科年年获县教学成果一等奖,连续12年参加玉林市中考评卷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评卷员,2006年还参与了玉林、防城港、贺州等市的中考命题。编著出版有《初中化学目标教学训练与检测》一书,有多篇论文获自治区、市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化学竞赛共23人获全国一等奖。)

(责编 陈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