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普通高中社区服务课程的案例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普通高中社区服务课程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8        返回列表

□南宁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龙 云

社区服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参与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试行)》明确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领域中”,要求学校在社区服务的整体设计上从本地区的社会活动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做到社区服务本地化、特色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性。

人的社会性是人类智能的表现,主要包括人的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课改以来,我区各地各校在执行社区服务课程时,因为针对该课程的设计往往只有活动方案、没有教学设计,导致学生在自主执行社区服务课程时常常陷入迷茫状态。为此,我们应强化各校对社区服务的整体规划和系统的教学设计。

一、学校应自主开发当地的社区资源

社区服务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让学生习得利他性、协作性和自觉性。社区服务的顺利实施,社区资源的开发是关键。受地方差异性影响,社区服务往往呈现出地域化特征,这就使得学校在社区服务内容的选择上拥有了很大的自主操作的空间和灵活性。

社区服务资源主要包括社区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两方面内容。社区教学资源是指学校为社区服务教学的有效开展而必备的素材以及各种可供利用的条件,如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教师、教具、基础设施等;社区社会资源的内容则更为丰富,与地方社区的各方面条件紧密相关。

二、学校应对社区服务有一个总体规划

社区服务课程需要学校整体规划,至少应在每个学年开学前把该年度5个工作日社区服务的时间和活动内容规划好、设计好。比如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防城港高中)自2012年实施新课改起,连续规划了该校新一届课改生源2012年秋季学期和2013年整个学年的社区服务计划(见下表)。

学校有规划,教师和学生才会有准备的时间,用来与家长和有关单位进行沟通,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有效配合等。

三、社区服务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把活动目的转换为教学目标,教师应明确每一次社区服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清楚自己可以通过这些社区服务活动学到什么内容、有什么具体的收获。教学目标是课程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通常情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缘条件和培养学生社会性的需要,去设计社区服务的教学目标。如防城港高中的社区服务项目《清洁——从身边做起》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该课程,切身体会到保持身边环境清洁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美丽防城港·采集秋茄造林绿化》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红树林的保护现状。

学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区服务课程就应当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生活中去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让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结合地缘条件确定教学目标,主要是结合当地的社会氛围、民俗风情、环境优势等。

(二)明确活动主题及完成时间

1.树立正确的课程主体观。在社区服务活动中,要树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设计者的新型课程主体观。教师应充分挖掘当地及本校的各种资源潜力,成为学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而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从各种渠道和环境中搜集、整理、研究信息,在分析思考和实践探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学生不仅应当学习人类传承下来的丰富、系统的文化知识,还应尝试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学会自主参与、积极反应、主动创造,真正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2.确定社区服务的主题。社区服务的主题,既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选定,也可以由学生自主申报;学生社区服务主题的选定,通常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高级形态是学生的真正自主。

3.合理安排主题活动完成的时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高中生社区服务活动每学年不少于5个工作日,因此,学校应在统筹各门课程的基础上,总体规划学生社区服务的时间,每个主题的完成时间最好以一个工作日为准来进行设计,并最好在新学年之初就做好整体设计与安排,以便于学生有计划地实施。

(三)明确活动的步骤和具体内容

确定了活动主题,下一步便应让学生知道活动的内容、步骤和要求。有的学校在活动开始之前,只是发一张社区服务卡给学生便算是完成了任务,致使学生拿着表格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填;或者老师安排好了社区服务的主题以后,便打发学生自发地去某个社区劳动,因为事先没有进行教学设计,没有与社区服务单位建立起码的联系,社区工作人员无法作出有效的配合,致使学生无法有效地完成社区服务的任务。如防城港高中在确定了《清洁——从身边做起》的社区服务主题之后,便制定了以下详细的活动内容:第一,为社区打扫卫生;第二,参加公共卫生宣传;第三,在旅游胜地担当志愿者,维护环境清洁;第四,在公共交通集散地担当协管员,维护环境清洁等。这样一来,学生、家长和社区机构都很明确学生到社区做什么事情,操作起来就很顺畅了。

(四)设计教学过程

虽然社区服务要求在社区内进行,教学过程呈现出较大的开放性,虽然学生与老师同样是课程的主体,但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还是需要教师的具体引导。所以在展开新的主题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对本主题的教学过程有一个充分的预设,包括对本主题进行简单的介绍,指导学生做出主题选择,教会学生分组实施社区服务活动、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总结活动中的得失等。以下是防城港高中的社区服务《清洁——从身边做起》的教学过程设计:①播放关注环境污染、珍爱生命的视频;②让学生举例说说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③引导学生自主分组,根据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表有关要求,选出组长,将组员填写到名册中;④针对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各小组制定相关的活动方案(可根据活动记录表填写);⑤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社区活动的教学评价表可以用《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试行)》里面的评价表,也可以另行设计评价表,要求体现学生亲自参与、与人协作等内容;⑥其他要求(略)。

(五)活动的组织形式

各校的社区服务活动或以年级为单位,或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案例《清洁——从身边做起》便是以班级的组织形式,通过设计统一的主题让学生明确本次社区服务的目的和意义,再让学生灵活选择活动的方式、地点,鼓励学生合作拟定活动方案,培养团队意识;最终的活动登记表则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填写。《美丽防城港·采集秋茄造林绿化》社区服务以年级为组织形式,重在让学生充当收集秋茄的志愿者,所以学生在填写活动登记表的时候需要个人自行填写。

四、落实社区服务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具体,才能确保课程实施的目标准确、到位。通常社区服务的基本要求包含以下一些内容。

(一)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鼓励并要求学生自主参与设计课程内容、自主选定课程主题、自主组织课程实施、自主实施课程评价,尽可能地自己去观察、感知、判断、分析、反思、创造,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改变学习方式,参与、体验、感悟生活世界的生动的过程。

(二)落实社区服务活动规范,保证其严肃性和真实性

每一次社区服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做到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责任人四落实。在社区服务活动结束后,每一个学生都要如实填写《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登记表》,教师则要做好考勤记录和活动的原始材料收集、建档。

(三)注重态度考察,重视过程体验

社区服务要着重考察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的能动性和体验的真实性。

(四)增强安全意识

在组织社区服务活动时,家长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与社会相关部门建立一定的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

(五)设计活动要量力而行

学校或学生在设计具体的社区服务活动时要从实际出发,讲究诚信、遵纪守法,积极主动、量力而行。

五、充分发挥家长与社区机构人员的作用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区服务不仅仅是学校、师生的事情,还需要社会的关心与支持。设立社区服务基地可以更好地把学校和社会结合到一起,为学生的社会区服务活动创设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服务对象。有了固定的基地,学校和家长便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去设计并执行有关的社区服务活动了。(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