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中考语文考汉字笔顺的意义解读
杂志文章正文
中考语文考汉字笔顺的意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7        返回列表

□李摆如

6月24日至26日,北京市8万多名初中生参加中考。该市今年中考语文题目出现了很多新花样。其中,选择题紧跟央视“汉字听写大赛”的热潮,出现了笔顺题、字谜题。这些语文试卷新题型让许多学生很不适应,尤其是第一题考“为”字的笔顺,给了不少考生一个“下马威”,引发学生的议论。(6月25日 《京华时报》)

考笔顺,不少网友对中考出这种小学一年级的题目表示不解,有的网友评论说:“真不知道出这道题目有什么意义?字能够写对不就可以了吗?”对于这样的看法,笔者不敢苟同。中考语文试题出现小学一年级的笔顺题,其意义不容忽视。

一是能引导考生重视汉字书写的规范。汉字书写的规范是每一个中国学生的必备素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脑与网络充斥在新生代“80后”“90后”的日常生活中,手写汉字的情况越来越少,不少人在提笔写字时感叹:“许久不写,手都生了。”提笔忘字的现象如今已十分严重,而汉字书写的美观程度更是每况愈下,令人痛惜。因此,引导学生乃至大众重视汉字书写的规范尤显必要。“汉字书写大赛”电视节目受到热捧,中国传统文化再受重视,汉字书写的回归应是顺理成章的事。

二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心态。我们知道,笔顺题本该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题,然而它出现在中考试卷中,并且成功地给许多考生一个“下马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出题者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本功的掌握程度存在怀疑,并且这种怀疑也得到了印证,因为有许多考生答错此题。

三是能促进语文教学回归根本。从整体来看,今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在注重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积累水平的同时,更关注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考查。这样的变化无异于提醒教师,以后的语文教学切不可拘泥于题型技巧,而要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根本上来。以往的语文教学,注重对汉字音形义的考查,但汉字笔顺作为语文基础知识,往往容易被忽视。就拿这次考笔顺来说,考生感到困难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为”字是独体字,而且在日常学习中容易被轻视,这就再次提醒广大教师,今后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汉字的细节进行讲解。

四是对汉字文化的传承。古朴端庄的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和交流工具,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几千年来,汉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衍变,已经形成了一种汉字文化。它的一笔一画,皆有法度,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说,汉字的笔顺很重要,不是“将汉字囫囵写对了就行了”的问题,它的意义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中华民族历史的铭记。

新课标在语文“课程性质和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掌握好语文基础知识,打好语文课程基本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

总之,中考语文试题中出现小学低年级的笔顺题,并非是出题者异想天开、哗众取宠,而是有着深远考虑的,其所蕴含的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