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为何会有这么多大学生当“枪手”?
杂志文章正文
为何会有这么多大学生当“枪手”?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3        返回列表

□常乃文

据央视报道,今年高考,有人组织武汉在校大学生“枪手”前往河南杞县等高考考点替考,组织者自称华中科技大学老师,且雇主都是县里的“有钱人”或“当官的”。河南省招办称,2014年该省已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教育部对此表示,一经查实,将对涉及此事的教育系统工作人员,一律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替考大学生将开除学籍,绝不姑息。(6月18日 《新京报》)

近年来,高考替考事件频频曝光,今年的河南替考事件尤其令人震惊。毫无疑问,高考替考违背了最基本的考试公平原则,必须严厉谴责并作出相应的惩罚:制度漏洞应尽快堵上,有关当事人也应依法严惩。而追问为何会有这么多在校大学生充当“枪手”,对于杜绝高考替考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从表面上看,在校大学生充当“枪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追求经济利益,怀有侥幸心理,但追究其深层次原因就会发现,这何尝不是因为多年来教育失败造成的后果。

多年来,因为应试教育带来的扭曲竞争,导致我们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前紧后松”。现实告诉我们,如今不管是所谓的名牌高校,还是普通高职院校,都有许多在校大学生对现实很焦虑,对未来很担忧,对前途很迷茫。某些大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吃喝玩乐、网游网购、逃课兼职中度过,靠着考前突击一两天过关,而学校的制度又往往缺乏实效性,对学生疏于管理和引导。

以高考为分界点,不少学生判若两人:高中阶段疯狂学习,在题海里挣扎,进入大学后,缺失了目标,对自己放松了要求,再加上当前高校严进宽出的教育管理模式,使得他们逐渐迷失自我,经不起社会上某些经济利益的诱惑,从而误入歧途。

这难道不是当前教育失衡的一个真实写照?这些大学生“枪手”,何尝不是整个失败的教育产业链上的一个牺牲品。在这些“枪手”的眼中,接受高等教育不是为了追求更专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人生品格和境界,而是为了追求功利化的东西。

大学生充当“枪手”,或许只是当前教育问题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硫酸泼熊事件、大学宿舍投毒事件、大学生当“小姐”“二奶”事件,何尝不是教育问题的集中爆发。

到了让教育回归本质的时候了!我们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还教育以本来的面貌,让学生获得科学、完整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减少乃至杜绝学生参与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