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驾着“龙舟”腾飞——南宁市第十五中学建设“龙舟文化”纪实
杂志文章正文
驾着“龙舟”腾飞——南宁市第十五中学建设“龙舟文化”纪实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38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蒙秀溪 陈 蓉 张竞文 通讯员 陈仕俊 隆 华

“……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何处不能欢乐无限,抛开烦恼,勇敢地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台中间,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5月30日下午,南宁市第十五中学(以下简称南宁十五中)的两名男生以一首《I believe》拉开了该校龙舟出征仪式的帷幕。仪式上,该校龙舟队员和教师共同表演龙舟舞,统一和谐的动作、高亢嘹亮的歌声、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示了南宁十五中师生的蓬勃风采。

“这是我校开展‘龙舟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突出表现。”活动当天,南宁十五中校长梁华山如是说。近年来,该校以龙舟队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龙舟文化”,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办学遇瓶颈,特色谋出路

南宁十五中创办于1969年,是一所完全中学。1984年12月,该校加挂“南宁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的牌子,进入“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办学阶段;2010年,南宁市编制委员会下文撤销“南宁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该校恢复完全中学的身份。2009年以来,该校办学质量连年提升,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现已发展到有教学班45个(高中25个,初中20个),在校学生2 254人。

过去,南宁十五中曾因学生入口低、生源层次靠后、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等因素,导致办学成绩长期徘徊不前。该校党组书记郑兴武告诉记者:“学校办学质量不好,不仅影响招生,更会阻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扭转这样的办学局面。”为此,该校领导班子经过多方调研,产生了建设以“龙舟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来实现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想法。随后,该校制订了规划:首先在高中年级成立龙舟队,并提炼“龙舟精神”;接着通过开展校运会、参加各种比赛以及建设“龙舟文化墙”等举措,使全校师生了解、接受“龙舟精神”;最后延伸并弘扬该精神,建设以“龙舟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培养团结奋进、乐于奉献的教师和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学生。

2009年4月3日,南宁十五中的龙舟队成立了。成立之初,龙舟队面临着“无龙舟、无场地、无师资、无专业队员”的窘境。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校领导班子创新了工作方式,分步骤逐一攻破难题:第一步,开展龙舟队小组成员“海选”活动,通过体能测试、身体柔韧性检测等,选拔出25名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作为龙舟队的首批成员;第二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帮助下,以每艘4 000元的价格回购南宁市体育局淘汰下来的两艘龙舟,解决了“无龙舟”难题;利用学校靠近邕江的地理区位优势,将邕江作为龙舟队的训练基地。

缺乏指导教师是最大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南宁十五中一方面与广西民族大学合作,长期聘请该校龙舟队的教练和队员担任本校龙舟队的兼职教练,另一方面积极派送本校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该校龙舟队教练隆华是龙舟队建设的发起人之一,他亲历了龙舟队从无到有渐渐壮大的全过程。他告诉记者:“刚开始训练队员的时候,只有我一个老师,而且我学的专业与龙舟训练无关,所以训练时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各项工作开展得举步维艰。现在龙舟队的规模渐渐扩大了,学校还准备从民大龙舟队的毕业生中招聘老师呢。”几年下来,隆华老师不断提高龙舟教学技能,已从“业余级”教师成长为“专业级”教师,能够培训学校的年轻体育教师,让这些教师平时也参与到龙舟队训练工作中,有效缓解了师资紧缺的情况。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南宁十五中龙舟队的各项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在龙舟队训练方面,该校制定了两套训练方案:秋季学期,主要利用每天的活动时间对队员进行力量、耐力、技术等基本训练;春季学期,在保证基本训练的基础上,下水开展实战演练。这些训练使队员的意志得到了极大锻炼,龙舟队员王屹彬说:“虽然每天的训练都很辛苦,但在训练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初有退队想法的同学也都坚持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南宁十五中龙舟队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2009年5月,该校龙舟队作为唯一一支中学生队伍参加第六届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虽然终因训练时间短、经验不足等原因未获名次,却从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打出了南宁十五中龙舟队的名号;2011年6月,该校参加第七届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获得绿城组男子250米直道竞速第四名,同年参加南宁市宾阳县邹圩镇举办的“将军山泉杯”龙舟邀请赛,获250米直道竞速第一名;2012年6月,该校参加第八届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获绿城组男子250米直道竞速第五名、第六名,500米直道竞速第三名;2013年,该校应邀参加了印度尼西亚巴东市举办的国际龙舟赛,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划出国门的中学生龙舟队。

四年多的发展,南宁十五中龙舟队的规模逐渐扩大,现在该校高中部每个年级都成立了一支龙舟队,甚至连男女教职工也分别组建了临时队伍。梁华山校长激动地说:“我校的龙舟队在多次比赛中获得奖励,为学校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南宁十五中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逐渐改变了。”

建“龙舟文化”,助学校腾飞

2009年5月,南宁十五中龙舟队第一次参加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当时虽然铩羽而归,但队员们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重整旗鼓,加倍努力参加训练。回忆当时情景,隆华老师不由得感慨:“看到一群原本纪律松散的孩子逐渐学会团结协作,遇到挫折时能乐观积极地面对,我感到非常高兴。”该校团委书记陈仕俊说:“我们建设龙舟队的出发点就是培养龙舟队员积极乐观、奋勇争先的精神。现在,我们的目标已经达到了,而且这种精神品格还影响到了队员身边的同学。”该校高三学生农心仪便是受影响者之一,她刚进校时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也不理想,是龙舟队员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感染了她,促使她渐渐变得积极向上,学习进步很快。她说:“每当看到龙舟队的队员不怕辛苦进行训练,我心里就产生一种昂扬的情绪,觉得新时代的学生就应该拥有这样的精神。”

随着龙舟队建设内涵的深化,2012年,南宁十五中提炼出了以“团结拼搏,奋勇争先”为核心的“龙舟精神”,并逐步将“龙舟精神”升华为“龙舟文化”,以此实现提升办学质量、扭转办学困境的目标。

为了营造浓厚的“龙舟文化”氛围,2010年,南宁十五中将划龙舟比赛确定为校运会比赛项目,要求全体师生参加,培养师生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该校还在环境建设上下功夫,投入约5万元建成了53米长的龙舟文化墙,以组图的形式展示我国悠久的龙舟历史文化和龙舟队员拼搏奋战的形象,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共同践行“龙舟精神”。

此外,该校还将“龙舟文化”渗透到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品德水平的工作中。在专业成长方面,该校实施行政听课制度,要求中层以上领导每人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并要求学科组间、组内教师间加强沟通交流,共享教育教学经验,形成团结协作、共同成长的良好工作氛围。在师德建设方面,该校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龙舟文化”,并在教师办公室等地方布置“龙舟文化园地”,让教师时时可学习,处处有提升。近年来,该校林海燕、韦金婕、黄莹、石婷、邓月秀等一批优秀教师在各级各类优质课比赛中崭露头角,教师们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屡获自治区级、市级奖励,并承担了多个课题研究(其中区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9个),还涌现出一批品德高尚的教师,多位教师获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

南宁十五中以“龙舟文化”建设为抓手,开展了“三无一有一讲一统一”(即无迟到,无早退,无乱丢垃圾,课前有读书声或歌声,讲文明礼貌,统一着装)的德育工作,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知团结、敢创新;还开展了“新生入学教育”,通过组织新生观看龙舟队比赛视频等方式,让新生充分感受“龙舟文化”的魅力,促使其形成遵纪、团结、拼搏的意识。随着“龙舟文化”的渗透,该校学风得到进一步改善,文明礼貌、争优创先蔚然成风,学生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学生陈雨萍在2012年南宁市第三届“十大阳光女孩”评选中获正气之星荣誉称号;学生林俊余在2013年“童声台奖”全国英语全能风采展示交流活动中获得银奖……

现在,南宁十五中以“龙舟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已逐渐成形,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该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极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学校先后荣获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文明庭院、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自治区和谐学校、南宁市教育局先锋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6月1日,在第十届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的现场,南宁十五中龙舟队作为唯一的中学生代表队积极参赛,再展飒爽风姿,龙舟上舵手、鼓手、划手齐心协力,划着龙舟向终点飞驰,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喝彩,飞驰的龙舟象征着奋勇争先的南宁十五中正昂扬地驶向更美好的明天。

(责编 陈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