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师生成长的乐园——河池市南丹县第一小学办学纪实
杂志文章正文
师生成长的乐园——河池市南丹县第一小学办学纪实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236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岑丹玲 莫黎明 韩冬梅

石先波老师到河池市南丹县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南丹一小)任教虽只有短短一年时间,但她已“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问及原因,她说:“学校环境优美,工作氛围好,成长空间大,而且同事友爱、学生聪明可爱。在这里工作能获得许多快乐。”走在该校校园里,成荫的绿树、如席的绿草引人注目,文明有礼的学生令人印象深刻。

这所办学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的老校,经数代人的不懈努力,积淀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自2003年以来,在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该校提出了“让教师成就事业,让孩子获得成功,让学校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不断寻求办学新突破,“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和孩子的未来托付给学校”,将学校打造成了师生成长的乐园。

教师乐教

小学四年级的课文《新型玻璃》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对学生来说较为枯燥。如何鲜活生动地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快乐中理解文章,对许多老师来说是一个难题。而南丹一小四(3)班的语文教师冉秋香却通过一个个小游戏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课堂上,她首先开展问题争分比赛,让各学习小组根据课前预习,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小组每提出一个问题可加1分,能初步解答一个问题可加2分,积分最多的小组获胜。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激活了,都开动脑筋,兴致勃勃地参与游戏,就连刚上课时“兴头”不是很足的学生也兴奋起来,抢着为小组争荣誉。接着开展擦黑板游戏,让学生“擦”掉之前各小组提出的无用问题,并说出理由,再由其他同学作出评价,根据评价的高低,该生所在的小组可加1—2分,“这既让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了具体的印象,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最后开展“充当小小解说员”游戏,即在完成以上两个游戏后,让学生再次默读全文,然后各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还没等老师说“开始”,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读起了课文,并且很快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有趣的游戏比赛,让学生感受了合作的力量;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开拓了思维;生动的解说,让学生展示了能力……一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在冉秋香老师的引领下衍生出了丰富的色彩。该校校长岑丹玲不无自豪地说:“这是我们开展新课改活动所取得的效果。现在,老师们都能轻松操作这样充满趣味的新课堂了。无论进到哪个老师的课堂,你都可以感受到新课堂的魅力。”

多年来,南丹一小始终把建设优质教师队伍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积极参与新课改,还把“以活动促教学,以活动促科研”作为建设思路,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活力与能力。谭春桃老师至今犹记得两年前经历的那一场“蜕变”。2012年10月10—12日,是该校一年一度的学科课堂教学比赛时间。作为数学科的代表,谭春桃备感紧张,她在赛后的反思文章中这样写道:“赛前的一周,真是一段煎熬的时日,如何导入教学?如何生成教学因素?自己心里完全没底。”然而,年级组“智囊团”的细致指导、周密部署,使她的紧张情绪逐渐平复。从试教到完善教案,再到优化过程,甚至上课时使用的语言,“智囊团”都与她一一敲定落实。最终,谭春桃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她说:“这次比赛对我来说真是一次蜕变。在磨课的过程中,自己的教学思维、方式、语言等细节问题不断得到优化,加深了我对‘教什么,怎么教’的理解,自那以后,我的课堂驾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是南丹一小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方式。该校每年都举办“三课一日活动”——骨干教师引领课、教师汇报课、学科优质课、课堂教学开放活动日;举办“六个一”活动——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摘录一万字的教育教学笔记,写一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案例或教学反思,上一节公开课,写一篇高质量教案,听、评其他教师的一节课。这些活动成了该校教研的一大特色。

除了开展大型活动,南丹一小还将“活动”细化并渗透到教师学习的方方面面:实施每周一下午学习制度;聘请校外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坚持集体备课活动;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与此同时,该校建立起了严格的管理机制:一是不断加强对老师课堂情况的巡查、督查力度,由值周领导和值周教师组成巡堂小组,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详细的记录,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二是由教务处对每位教师的教科研活动,备课、上课、听评课活动,以及作业批改、教案书写等进行定期检查,每次检查都会详细记录,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如今,南丹一小的教师们充满活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目前,该校的潘世明等6位教师是自治区级骨干教师,罗良宝等24位教师是市级骨干教师,周晓丹、魏波、梁月华、戴丽霞、郑翼、何忠莲、刘炯、黄晓华等多位老师曾在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学生乐学

操场上,南丹一小的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在做大课间游戏。有的学生在跳长绳,边跳边转身、单脚跳、合抱着跳,不断变换着花样;有的学生在比赛板鞋竞走,四五个学生一组,穿着长板鞋,喊着口号齐心前进,场面好不热闹;有的学生在掷沙包,一抓一抛,动作灵活敏捷;有的学生在玩羊角球,两手一抓,双脚一蹦,人与球在操场上飞快地向前移动……操场上回荡着学生们欢快的笑声。

开展丰富的大课间活动是南丹一小落实体艺“2+1”工程的重要举措。该校引进了滚铁环、竹竿舞等富于民族特色的游戏,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五(4)班的宋婧菲告诉记者:“我最喜欢跳长绳了。大课间活动的时候,我们总是最先冲去拿绳子。跳长绳可以锻炼反应能力,也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可好玩了。”

岑丹玲校长说:“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寓教于乐,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多年来,南丹一小在丰富校园文化方面下足了功夫。一是举办一年一度的文艺展演、亲子运动会、班级篮球赛、校园跳蚤市场等活动,老师、学生、家长齐参与。二是结合2008年我区开展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活动,根据学校实际开发出“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小手拉大手,文明路上一起走”“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优秀童谣传唱”“文明交通提升行动”,和“小绅士、小淑女”“书香家庭”评比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抓学生特长教育,以“六一”文艺晚会、学生艺术节等活动为纽带,开设民族器乐、民族舞蹈、科技、手工制作等多门兴趣课程,举办多种征文比赛、绘画比赛,让学生在玩中开发兴趣特长,在玩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锻炼,让每一个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南丹一小还通过探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践行这样的承诺。2013年8月,在全县吹响课改号角之际,该校敏锐地嗅到了新鲜空气,积极参与到课改工作中,将“三生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了鲜活的学习环境。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该校的课堂变了样。在四(3)班的蓝潘雅怡眼里,现在的课堂“就像一个知识的超市”,“商品”的种类众多,自己可根据喜好任意选择,还可“讨价还价”,她说:“高效课堂让我更加主动学习,喜爱学习了。”看到自己班里的一些“学困生”在高效课堂里取得进步,四(4)班的班主任颜菊打心眼里高兴,她说:“学生的变化太大了,害羞内向的变得开朗活泼了,活泼调皮的收敛了心性,认真参与课堂学习了,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南丹一小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虽然全校留守儿童仅有50余人,比例相对较小,但该校没有因此“偷工减料”,而是认真做好以下工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对其家庭情况、在校情况、学习情况等详细记录在案;实施师生结对和谈心制度,要求教师定期与结对“留守儿童”谈心,关注其心理状态和生活动态,及时予以开导和帮助;制定检查考核机制,对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的情况进行跟踪和考评;开通亲情热线,为“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该校五(1)班的“留守儿童”袁袁(化名)说:“老师和学校领导很关心我,老师会给我买文具、课外书,过节的时候学校领导会送我礼物,我感到特别幸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南丹一小还将微信引入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分享名师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问题,家长可以通过微信实时关注学校动态,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如今的南丹一小,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百年老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