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到辛辛那提市感受美国教育
杂志文章正文
到辛辛那提市感受美国教育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5        返回列表

柳州市柳江中学 李新年

高三时,一篇题为Perseverance(坚持不懈)的英语小品文打动了我,文章大意为: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一家书店,作者“我”看到一名贫穷的小男孩在央求店员,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一本地理书。在接连4次遭到拒绝后,他来到了第5家书店,店员问他买地理书的原因,他说:“我不能上学,但我要自学,因为不自学就会落后于人。我已过世的父亲是一名水手,我也想当一名水手,我想知道他以前到过的地方。”店员深为感动,不仅廉价卖书给他,还给了他一些纸和笔,“我”另外资助了他两美元,让他去买更多的书。30多年后,“我”所搭乘的航船在去欧洲的途中遭遇风暴,船长William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拯救了船上所有的乘客。这时“我”发现William船长就是当年在书店买书的那个小男孩……从那时起,这个故事深深地印在我心里,“坚持不懈”成为我追求的优秀品质。

2012年11月26日,作为“辛柳”交流项目团的一员,我有幸踏上William船长出生、成长的那片土地,到美国辛辛那提市交流学习。在半年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美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辛辛那提市的教师们那“William”式的执着与善良。

校园建设彰显人性化管理理念

我们参观了美国大、中、小学以及技术学校近20所,其中包括著名的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乔治敦大学、辛辛那提大学等,这些学校各有特点,但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这些学校环境幽雅,大多数都坐落在成片的草坪上。校门很简朴,有的甚至只竖一块写着校名的木牌,看上去非常不起眼。但是,走进学校,就会发现校内设施齐全且设计得十分人性化。推开办公楼的门就是接待处,来参观或办事的人必须在接待处登记,并领一张“Visitor”证,夹在胸前或衣袖上。来到Edvin H. Intermediate School,申领“Visitor”证时,我一眼就看到接待处办公区的上方悬挂着一台电视机,上面循环播放着当天该校过生日的师生的名字以及学校对他们的祝福。这样细致入微的关怀让作为参观者的我感到很温暖。

美国学校采取走动式上课模式,教师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教室。每到下课,学生们便急匆匆地抱着书包赶往下一节课的教室。这种上课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并有利于教师布置教室、摆放教具,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不需要把资料、教具搬去下一节课的教室,省时省力。

学校的教室学科学习氛围浓郁。地理课教室的四面墙上悬挂各国国旗,国旗下方摆放着各国有代表性的物品,如在中国国旗下摆放中国的龙雕像、毛笔等;中文课教室的墙上挂满了拼音汉字图等;数学课教室的钟各个整点分别是一道数学算式题。

美国的教师们很善于在教室里营造温馨的氛围。教室外走廊的墙上,张贴的不是大师的经典作品,而是学生的习作。走廊的墙上设计有内嵌式壁柜,壁柜分为若干小格,方便学生存放物品。教师的办公桌上,摆放最多的是他们与家人的合影、新菜谱或者备忘录。教室里的布置不像我们张贴成绩单及各式考试标语,而是张贴了一些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漫画或语录,或孩子们写给家长的信。受访的辛辛那提教师们表示这样的布置可以缓解教学压力,让教学工作变得更快乐。

这里的学校非常重视阅读,教室里一般都开辟有专门的读书角。每个学校都有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员需要与时俱进,没有相关专业的毕业证没资格上岗。图书馆内设施完备,也体现了为学生服务的办学理念。我最欣赏的是“Homework

Central”,许多学生在课后经常到图书馆做作业,因为有志愿者义务辅导学生学习。

课程以学习者为基础

美国的学校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连续的四级。这个学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和确立下来之后,迄今没有变动。学前教育招收3-5岁的儿童,分保育学校和幼儿园两个阶段。保育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养育;在幼儿园阶段,认知活动的教学量增多,有的学校把它与小学低年级合成一个单位。小学和中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年限为9-12年,各州不一。

我曾向交流项目负责人Bob提出想翻阅一下中小学教科书,他说不仅图书馆里没有,书店也没有,这让我感到很诧异。他向我介绍美国教育经费主要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学区三级行政部门提供与控制。学区是美国直接负责管理中小学教育的行政区划,与行政区(如县、乡)不一定一致,各学区的管辖范围有大有小。在小学和中学,教育标准通常由州政府制定,课程等由该学区选举产生的学区委员会决定。各校有自己的校本课程,课程以学习者、社会现实、人类价值为基础,小学课程有英语、数学、社会、自然、外语、美术与应用艺术、卫生与体育,中学课程有英语、社会学科(包括历史、地理、公民和经济等)、科学、数学、人文学科(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和哲学等)、体育与卫生、家政、工艺等。中学课程多样,除开设规定的必修学科外,还设有为升学而准备的学术课程,以及为就业而准备的职业课程,便于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所以,美国各州没有统一的教材就不足为怪了。

美国学校的上课模式基本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强调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教师起引导作用,负责组织课堂、监控教学全程、答疑解惑。我们观摩过的课有诗歌课、物理实验课、小说课、戏剧课、中文课、数学课、日语课、地理课、音乐课等,这些课程共同的特点是课堂生动有趣、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我最欣赏的是语言课,授课教师Annie强调“laugh love learn”,学生在开心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在学中用,在用中学。Annie的理念是,一个词或短语,如果学生一天使用上十次,那么它就归学生所有了。为了达成教学目标,Annie在备课时可谓煞费苦心,在讲授语音知识时,她从家里带来了吸尘器、电动剃须刀等辅助教学。

教师布置的课后家庭作业非常灵活,有缩写故事、小组合作制作图画书、写实验报告、读书、看电影等。美国学校对学生学业的评估也很人性化,到毕业季,针对不同起点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绩,每个人都能获得不同的奖状。交流学习结束后,我顺利通过学业评估,获得了写作奖和优秀学员奖。

来自“william”们的“正能量”

自从踏上辛辛那提这片土地,我就时刻惦记着书中的William船长,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故事原型。我把我的辛辛那提情缘告诉了我的住家Pam、Kani、Annie Senior、Pamela Healy、Kathy等人。他们对这个故事也很感兴趣,热心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我寻找故事原型。遗憾的是那篇小品文除了辛辛那提这个地名,再无更多线索。他们安慰我,他们会继续寻找,有消息会第一时间告诉我。虽然有点失望,但我已知足,因为我与更多的“William”日夜相处了半年多。

美国教师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负责。我们去辛辛那提的入学考试有阅读、语法、口语、词汇、诗歌、写作考试等,试卷不发回给我们,成绩也是保密的。半年期培训结束前也用同样的试卷进行考试,目的在于考察学员们的英语水平是否提高。学习过程中经常有小测试,如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虚拟语气、非谓语动词的写法与用法等。只要有一名学员没过关,考官们就不厌其烦地组织所有成员一考、再考、三考。在入学考试中,有一条关于动物的选择题“吃得比 多”,我们都选猪,结果答案是马。成绩出来后,我就这道题向其中一位考核负责人Annie Senior请教,但是Annie Senior对这道题没有印象,于是她翻遍所有的教学材料,终于在我们的一次随堂阅读测试中找到。另一次在关于非谓语动词的教学中,当我告诉她中国通行的用法与她所教的有一些区别时,她不辞辛劳地遍查语法书籍,给了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她70多岁了,且患有帕金森病,从她身上,我看到了William式的执着。

美国教师有乐于助人的精神。我总共有5个住家,当我的第二个住家Kani到第一个住家Pam家接我时,我听到Pam在车门边嘱咐Kani,告诉她我早餐喜欢牛奶、面包和燕麦粥,牙齿对冷酸食物过敏……我当时感动得抱着Pam就哭起来。后来住在Kathy、Pamela家时,她们都提前给我买好了抗过敏牙膏。

美国人有服务社会的意识。Kani已经退休,但她每周定期去辛辛那提博物馆做志愿者,修复恐龙化石等,她还是一个民间组织治理河流污染委员会的委员。我们的诗歌教师Kathy每周去当地专门服务于视障者的电台为视障者们读书读报。

在辛辛那提,我深入地体验到了美国生活,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美国节日和西方文化,习得了更多的语言表达,这些对我的教学大有裨益。以前,在阅读教学中遇到一些不懂的词语,如“driveway”等词语时,我只能告诉学生该词在英文字典中的释意,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师生们还是一知半解。去美国的第一天,我就看到了生活中的“driveway”,于是拍照留下。其他真实、有趣的见闻也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所有的内容都保存在我的照片里,学生在学习时也就理解得更为透彻了。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