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全面振兴成效显著要要2014 年我区教育事业新成效回顾
杂志文章正文
全面振兴成效显著要要2014 年我区教育事业新成效回顾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本刊编辑部

2014年1月,全区教育发展大会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振兴教育的决定》,明确了我区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吹响了打造广西教育升级版的号角,开启了全面振兴广西教育的新征程。大会召开后,我区启动实施教育振兴计划、八大重点工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新的成效。

展台一:学前教育

2014年,我区启动实施学前教育发展工程,在国内首创多元办园新机制,完成年度全区多元普惠幼儿园认定,启动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试点,切实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建立学前教育发展新机制

2014年,我区深入推进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建立了学前教育多元发展新机制。

一是出台了多元普惠幼儿园管理办法、幼儿园看护点管理办法、集团化试点办法等多项新政策,深入探索民办公助、公建民营、集团办园等多元办园模式,促使全区的办园活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增强。

二是出台了学前教育多元办园奖励和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包括:设立幼儿园建设补助经费,对各市县建设公办幼儿园进行奖补;设立生均补助经费,对多元普惠幼儿园按生均每学年200元进行补助;设立集团化办园奖补经费,对龙头示范园按每年10万元进行奖补;设立奖励经费,对多元普惠幼儿园升级进行奖励。

随着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我区的学前教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是公办幼儿园数量不断增加,2014年全区新建公办幼儿园80多所,改扩建幼儿园2 600多所,新增学位18万多;二是小区配套幼儿园增加,2014年全区规划在建小区配套幼儿园35所;三是多元普惠幼儿园数量持续增加,2014年全区已公布认定1 000所多元普惠幼儿园,落实奖补资金5 600多万元,受益幼儿达23万余人;四是学前教育集团数量增加,全区共组建学前教育集团118个,落实奖补资金1 000多万元,带动近400所多元普惠幼儿园优质发展,预计能让16万幼儿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五是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2014年全区3—5岁在园幼儿达190多万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0.4%,比2013年提高4.4个百分点。

2014年,我区还以分片区的形式,召开了2次学前教育现场推进会议,举办了2次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学习培训活动,推广多元办园发展模式典型经验。目前,区内各市、县(市、区)、乡(镇)、村等均按实际情况设立了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人办园逐渐规范化,办园活力空前高涨,多元办园模式成效凸显。

展台二:义务教育

2014年,我区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启动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建立教育责任考核新机制,建立义务教育建设项目备案新机制,全面实施改善薄弱学校工程,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为广民群众提供更加均衡优质的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新台阶

2014年,我区出台了系列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文件,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一步规范各地农村学校撤并程序和行为,深化初中招生入学管理,确保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同时,我区启动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在柳州市柳北区等9个城区开展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通过科学划分学区、均衡配置学区学校办学资源和教学资源、探索实行学区学校管理一体化、构建学区教研和教学评价共同体等,促进学区内优质学校教师与薄弱学校教师对口交流,积极探索学区学校管理有效模式。

2014年,我区建立教育责任考核新机制和教育建设项目备案新机制,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奖惩制度,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的县(市、区)进行表彰奖励,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不单列或截留、挪用的,追究有关部门、学校和责任人的责任。2014年,我区启动实施“全面改薄”工程,筹措下达各类项目资金60多亿元,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其中安排奖补资金4.48亿元,用于“双千计划”中新建义务教育学校。

此外,我区还深入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保障特殊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14年,我区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特殊教育生均经费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4 000元,继续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人口较多的区域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并通过示范校创建和评估,提升我区特殊教育水平。

2014年,我区的南宁市青秀区、兴宁区,贵港市覃塘区,来宾市忻城县4个县(区)通过了自治区的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全区迈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县份逐渐增多。

展台三:高中教育

2014年,我区启动实施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发展工程,筹集资金支持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打通高中学生与中职学生的相互转学渠道,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特色化发展。

普通高中规范办学、特色发展

2014年,我区出台《广西普通高中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和《广西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实施办法》,对普通高中学校各个方面的管理都作出规定,进一步规范高中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全区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工作,首次提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双向转学制度,有力促进了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融通教育的实施。

2014年,我区筹措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6亿元,新建普通高中12所、改扩建普通高中80所,新增校舍面积25万平方米,新增普通高中学位3.6万个。2014年,自治区财政首次设立普通高中贷款贴息资金5 000万元,补贴区内69所公办普通高中因建设校舍及购置学校器材设备项目等产生的银行贷款利息,带动各地投入普通高中学校建设9.5亿元,对扩大办学规模、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14年,我区扎实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了15个高中学科课改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全区共有3 000多名教师参加,展示典型示范课60节、典型课堂教学案例近200个。全区统筹投入近400万元,完成高中课改15个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一期工程,启动校本课程建设、规范管理和优秀课程评选工作,高中课改资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14年,我区全面完成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计划招生30万人,完成招生30.4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2%,比2013年增长4个百分点。此外,天峨高中、合山高中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实现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县县全覆盖。

展台四:职业教育

2014年,我区启动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工程,打通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成长“立交桥”,扩大本科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试点,启动高职院校举办本科专业试点,扩大高职直接招收中职生、普通高中生,形成多层次学生升学新格局,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全面启动县级中专学校综合改革。

职业教育改革取得新进展

2014年,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议精神,继续深化职教攻坚五年计划,扎实推进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职业教育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2014年筹措安排财政资金7.05亿元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启动实施“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资金3.25亿元,重点建设65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推荐申报2014年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共获得18个建设项目、1.8亿元资金支持。

二是优化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2014年规划建设40个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已首批认定17个基地学校;调整设置202个中职专业和381个高职专业,覆盖了中高职19个专业大类和三大产业,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就业需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专业结构体系。

三是成功举办和承办职业院校比赛并在比赛中获佳绩。我区成功举办第九届全区中职学校技能比赛,并成功承办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动漫赛项。我区组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共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35个。

四是深入推进职教普教沟通。区内本科对口招收中职毕业试点院校扩大到6所,招生范围由32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扩大至全区所有中职学校;启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初步确定4所整体转型学校和31个参与转型试点的专业群;启动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联合开展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安排6所高职院校开展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推进中高职贯通办学,组织15所高职高专院校采用文化考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单独考试招生试点工作,安排12所职业院校开展注册入学试点工作。

五是启动实施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我区出台相关文件,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9个方面加快推进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推动每一个县份办好1所新型中等专业学校。2014年至2017年,自治区每年将安排县级中专综合改革奖补资金2亿元,实行奖补分开、分类奖补,调动各级政府办学积极性。

展台五:高等教育

2014年,我区启动实施高等教育特色化上水平工程。实施高校分类定位规划评议;建立高校分类扶持新机制,对高校进行分类支持;支持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启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内涵发展

2014年,我区起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起草《广西高校定位发展分类评估办法》,建立高校分类扶持新机制,起草《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2014年,我区启动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特色高校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计划、本科教学改革计划、本专普职衔接“立交桥”建设计划、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计划,其中较有亮点的项目有:

广西大学实施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目前累计到位建设经费5.82亿元;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中医药大学4所高校实施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目前已下达自治区配套资金9 000万元和中央财政资助经费1.3亿元,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

实施特色高校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计划,按照每所高校资助1 200万元的标准,补齐资助经费5 700万元,并指导有关高校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计划。整合相关项目经费,支持建设153个本科优势特色专业,69个高职高专专业,共计222个专业,每个专业至少支持100万元。

实施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安排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研究项目806个;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确定2014年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2 351个,国家级项目669个;实施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下达经费2 200万元,支持获得教育部立项的1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实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下达经费1 800万元,资助36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项目,资助三所高校第三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8个本科专业开展项目建设。实施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改革项目,下达经费475万元,支持46个专业开展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改革。

实施质量监控体系建设项目,要求全区32所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28所高等职业学校在学校网站和教育厅公众信息网上对社会发布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基本建立起质量报告发布制度。

目前,全区高校逐渐呈现特色化发展新格局。

展台六:师资建设

2014年,我区启动实施教师队伍强质增量工程,在特岗教师招聘、小学全科教师招录、师德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年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9万余人,进一步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2014年,我区全力做好师资建设工作,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启动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专项考试,有效解决中小学教师“招非所用”问题;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支教走教计划,实现支教走教县县全覆盖;启动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及其他地区教学点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启动实施县级中职学校教师定向培养、县中职特岗与小学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等计划;启动广西大学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深入实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六大工程。

2014年,我区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将义务教育“特岗教师”政策延伸至中职阶段,当年全区共招聘中职特岗教师102名,为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补充了一批专业课教师。

2014年,我区组织100名基础教育名师和100名基础教育名校长到东部教育发达省份进行为期15天的跟班学习。当年10月,自治区教育厅分2批组织“名师名校长工程”中的160余名学员,以送教下乡的形式,深入全区14个地市32个县(区)共100多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巡回讲学活动,惠及农村师生3万余人。

2014年,我区加大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实施力度,目前我区全科师范生在校生规模达3 500名,2015年将有500名高中起点全科师范生完成学业,奔赴各村小、教学点任教。

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接见参加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的获奖代表,自治区主席陈武到广西民族大学慰问教师并召开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自治区教育厅举办了简朴而隆重的教师节庆祝活动,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举办师德论坛,策划教师节系列宣传报道,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向社会传递了高尚师德的正能量。

展台七:教育扶贫

2014年,我区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富民工程,整合教育、扶贫资源,首创教育定户、定人精准扶贫新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完善中职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区内中职学校免学费“全覆盖”。

建立教育精准扶贫新机制

2014年,我区认真实施教育扶贫富民工程,着力提高教育扶贫富民、资助惠民的能力,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

一是扎实推进教育惠民工程学生资助项目。2014年,我区把农村义务教育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免学费、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等4个项目列入当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教育惠民工程。截至2014年11月10日,我区各级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40.8亿元,奖励品学兼优学生3.7万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82.3万人次。

二是建立教育精准扶贫机制。2014年,我区整合教育资助和扶贫培训资源,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进行无缝对接,建立了教育精准确扶贫工作机制。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面向区内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构建起了“到户、到人”教育精准扶贫资助体系。从小学开始全程“追踪”到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实行学费全免、生活费补助和扶贫培训补助等扶持政策;对就读高等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按奖、贷、助、勤、减、补等资助政策给予资助;加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技能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实施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使其顺利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三是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从2014年3月起,自治区教育厅积极与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协商、沟通,制定出台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政策及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实现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全覆盖。2014年,我区共安排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补助资金4.32亿元,共为30万名中职学生免除学费。

四是高校助学贷款规模再创新高,列居全国首位。2014年,我区进一步优化贷款业务办理流程,充分利用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数据库对贷款学生进行资格认定,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全区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受理工作进展顺利,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2014年,全区共有28.8万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人数比上一年增加1.7万人,申请贷款金额17.3亿元,比上一年贷款额增加1.2亿元,贷款总额和贷款学生人数连续三年列居全国首位。

展台八:教育信息化建设

2014年,我区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学点师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广西教育数据中心和“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探索构建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信息技术服务教育发展的能力

不断增强

2014年,我区完成“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8148个项目点的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并深入开展教学点项目验收和教师应用能力培训工作,引导教学点的教师用好数字教育资源设备,开足开齐规定课程,让农村的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据悉,教育部在2012年11月启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我区抓住这一重要契机,认真加以实施,为区内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安装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断提高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4年,我区深入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宽带接入和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预计到2017年,基本完成乡镇及以上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受益学校达3 451所。与此同时,我区还将同步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在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课堂”建设;在职业教育中重点开展虚拟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在高等教育中则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目前,我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结语:抓住机遇,勇往直前

当前,广西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不断深化,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加速,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区要把良好的发展机遇转变为切实的发展成果,迫切需要科技和人才的强大支持,迫切需要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今后,我们应该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