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MS-EEPO平台互动课型团队教研的案例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MS-EEPO平台互动课型团队教研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64        返回列表

南宁市兴宁区教育局教研室 罗海峰

编者按:平台互动课型是“MS-EEPO有效教育”教改项目的三大主流课型之一,是有效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权,引导学生多途径、多方法学习和强化课堂关键内容,训练和开拓学生思维向度的课型。该课型能够有效地处理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是处理课堂大容量、高难度、高速度等关键问题的主要教学方式。其重要功能之一是使后进生大面积消失,实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美好愿望。本期我们以平台互动课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案例研究的形式进行有关该课型团队教研方式的研究。

团队教研通常是基于团队展开的教学研讨。所谓团队,则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在MS-EEPO有效教育中,团队的名称通常称为MS-团队,有“标识”“目标”“角色分工+规则”“共同完成任务”“共享成果”等指标要求。在MS-团队中,各个团队成员需要充分合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协同工作。

对于平台互动课型这种教师们都不太熟悉但又共同感兴趣的内容,采用团队教研的形式开展教学研究,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大容量的研究任务。因此,本文拟以案例研究的形式,以平台互动课型中有关问题的研究为内容,探讨团队教研的操作方法。

一、平台互动课型的操作流程(见图一)

二、团队教研的案例研究

我们将本次团队教研活动设计为三个环节(见下页表格),每个环节的教研活动都建立在一线教学案例的基础之上,围绕案例展开行动研究,同时向教师们示范行动研究的方法。

(一)案例分析

在研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收集并呈现了5个在教改项目实践中较具问题代表性的课堂实例片段,决定以团队教研的形式围绕相关问题展开研讨,探讨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组织调控的方法:将整个团队成员分成5个小团队,每个小团队研究一个案例,用全开大白纸呈现研究结果,通过观摩浏览、汇报交流、点评讨论等现场交互手段,对案例中的有关问题展开充分的分析、研讨,最终达成研究共识。

限于篇幅,我们摘录其中的3个案例、问题及团队研讨解析的要点,与读者分享。

案例一

问题:学生互动时,教师扮演什么角色

【案例描述】

情境1 在一节化学课上,教师布置了如下学习任务:“请四人小组根据反应原理,选择相应的反应装置,画出一套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呈现在中卡上,现在开始!”在之后的几分钟里,教师不时提醒“给大家五分钟,请大家把握好时间”“为了节约时间,老师打印了一些装置图,需要的到老师这里来取”“大家还要注意,等一会儿小组派代表发言,对你们选择的实验装置进行说明”……教师不间断的提醒声在学生热烈的讨论声中显得很单薄,教师只好快步在各组间穿行,一组一组地提醒学生。

情境2 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清楚且有条理地向学生交待了小组学习的任务,并检测了学生是否听清要求。学生在通过教师的检测以后,有序地开始了小组学习。此时,教师走上讲台,工工整整地把刚才布置的任务写在了黑板上。之后便站在讲台上,默默地看着讲台下的学生,直至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束。

【问题提炼】

结合以上两种课堂情境以及你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学生互动时,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是扮演一个不断重复要求的提醒者,还是一个沉默的旁观者?或者你还有其他更好的角色选择?

【解析要点】

教师向学生交出学习的主动权,并不意谓着教师就是课堂中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者角色,具体应做好“听、看、想、导”四个方面的工作:“听”,就是注意倾听学生交流的情况,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扩张或走向纵深;“看”,就是要注意观察学生单元组活动状况及进展,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况,看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能否相互关照、有没有出现“边缘人”、学生对时间把控得如何、是否有学生需要帮助等,确保及时、有效地调控教学进程;“想”,就是把学生的课堂生成与教师的预设在头脑中进行关联,考虑是否需要对预设做出调整或修正,让课堂更有效;“导”,就是要对学得慢的小组进行适当辅导,让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进而树立学习信心,同时对学得快的小组提出更高要求,让他们做得更好,而不是在消极的等待中无事可做。

案例二

问题:怎样搭建倒置性平台

【案例描述】

这是一节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师:这个单元我们了解了一些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的故事。今天我们来探究关于明星的话题。(师板书课题——我心目中的“星”)

师:第一个环节——说明星。请说出你心目中的明星有哪些?

生1:拿破仑、毛泽东、奥巴马。

生2:居里夫人、牛顿。

生3:周杰伦(生大笑)。

师:说得很好,周杰伦确实是我们喜欢,而且对我们有影响的明星,连高考都有相关的题目。(在师的鼓励与启发下,生纷纷举手)

师:我们用开火车的方法来说,每人说两个。同学们要注意听,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从你们这个单行来,现在开始!

师:(生汇报完毕后)同学们的思维真活跃,刚才大家汇报的明星有政治家,有科学家,有军事家,有演艺明星,还有体育明星,等等。下面我们按单元组对这些明星进行分类整理,各组用卡条整理分类结果,同一类明星写在同一张卡条上。注意:写的字要让全班同学都看得清。单元组活动开始!

学生分组活动。

师:5,4,3,2,1,停止活动!请各组派代表将你们的卡条张贴到黑板上,注意分类张贴。

生张贴完卡条后,师生一起检查、调整分类及张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删除或者合并重复的内容。

师:经过分类整理,我们心目中的“星”大概有这些(师边说边板书):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演艺明星、体育明星、身边的优秀同学……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写明星。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众多明星中你最感兴趣的一类或一个明星,写一篇小短文,体裁和内容不限。可以写励志故事,让这些名人的精神伴随我们成长;也可以写名人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弱点和缺点;当然,也可以写我们对待名人的态度;等等。

学生现场作文20分钟时间。学生完成作文后相互传阅,最后是师生共同评点。

【问题提炼】

这个教学片段清晰、完整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倒置性平台的搭建过程。请以此为例,分析说明搭建倒置性平台需要遵循哪些操作步骤?

【解析要点】

搭建倒置性平台大致需要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或素材。比如上例中,教师设计的是“请说出你心目中的明星有哪些?”以此开放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第二步,学生自主进行思维扩张,在小卡或卡条上呈现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思维方向。开放性的问题提出来以后,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打开思路,进行思维扩张,以形成更多的思维向度。上例中,教师利用了指名说(教师顺势引导)、开火车汇报以及单元组交流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自由扩张思维向度。结果,全班学生在几分钟内就对这个问题迅速扩张出几十个思维向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步,汇集并整理学生的思维向度,形成标准形态平台。这是倒置性平台操作过程中的难点。上例中,教师先利用单元组进行初步汇集,然后利用卡条分类张贴,最后师生共同调整(删除或合并),轻松地完成了思维向度的汇集、整理,形成了多个可操作的思维向度。思维向度出来以后,一个标准形态的平台便搭建完毕了。第四步,由学生(或组、团队)任选n个向度开展学习活动。上例中,教师安排学生自由选择写作的体裁和内容。第五步,用某种学习方式进行交互,多角度、多途径强化关键项。上例中,学生相互传阅自己的作文。第六步:师生精讲、补讲、点讲。上例中,师生共同评点学生的作文。总之,经过以上6个步骤,通过有效的交互和师生的讲评、检测,倒置性平台互动教学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案例三

问题: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平台向度

【案例描述】

情境4 这是一节九年级的数学复习课,内容是复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在第一个平台“梳理有关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定理、面积公式”搭建完成后,教师搭建了第二个平台,实录片段如下:

师:各团队从下面的选项中,选择其中的一项内容,合作整理知识点。①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之间的关系;②找出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位置;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老师觉得,这三项内容中的第一项最具挑战性,你们敢不敢挑战?

生:(齐声响亮地回答)敢!

师:哪个团队来挑战这个任务?

多个团队纷纷举手。

师:你们、你们、你们,这三个团队来挑战这项内容。剩下的三个团队自由选择余下的一项作为你们团队的研究任务。团队合作现在开始!

【问题提炼】

1.平台判定的“三原则”是什么?案例中的教师搭建的是什么平台,该平台有几个向度?

2.为什么教师不让各团队自由选择任务向度,而是强调“第一项最具挑战性”,鼓动大家来“挑战”这一内容,最后还指定三个团队同时来完成该任务,其他任务交由剩余团队自由选择?这样的安排暗藏有怎样的玄机?

【解析要点】

因为上例的向度是教师事先设置好并同时呈现给学生的,所以这是个标准性平台,该平台有3个向度。

平台判定的“三原则”包括:①多向度。一般来说5—7个向度为合格,10个向度为多。②自由度。允许学生自由想或自由选择向度开展学习。③相对平行。可以同时开展对各向度的学习,各向度之间不存在牵制关系。在上例中,向度的设置基本上符合要求,虽然只有3个向度,没有达到“5—7个”这个“合格”标准,但因为这是理科教学且是复习课,3个向度也是可以的。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必强求向度的数量。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这三个向度的难度系数是一样的,但是,第一项内容却是最重要的,是中考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考点。教师鼓励大家去挑战它,并特意安排了3个团队同时挑战它,这样的引导充分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的驾驭水平和对中考命题的了然于胸。这样安排平台向度的选择,也是对“向度的选择要有自由度,但不是绝对自由,有些关键的、重要的向度(如考点)可以设为必选向度”这一原则的灵活运用。

(二)实战演练

在案例分析结束以后,便可进入实战演练环节,用以巩固研讨的成果了。在该环节,我们现场展示了两节20分钟的小课。一节是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用标准性平台进行教学,内容是“多边形的面积的复习整理”,教学目标是“①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公式的推导过程;②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另一节是小学五年级英语课,用倒置性平台进行教学,内容是“Sports词汇的学习与运用”,教学目标是“掌握有关运动的词汇,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口语交际”。两种平台的操作流程详见图1。两节课的教案略。

(三)现场评课

我们将整个团队分成两个小团队对两节现场小课进行评价,每个小团队评价一节课。组织调控:两节课上完后,两个小团队利用10分钟的时间先各自分头进行现场评课准备,并将评价的要点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或全开大白纸上,然后每个小团队进行5分钟的展示交流。观摩者随堂提问。主持人相机总结、点评。

评课观测点:①该课的平台类型是标准性平台还是倒置性平台,是否符合平台判定的“三原则”?②该课设置的平台向度有几个,分别是什么?③该课是否符合平台互动课型的操作流程?请举例说明。④为本课提供一些改进意见。

评课发言略。

三、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团队教研活动,总结起来,有三点经验可供借鉴。

(一)以“案例分析”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关键在于是否认真总结、分析、追踪研究,直至找到改进的方法。此次团队教研活动便是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对从教学一线收集来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在这些案例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但这些案例在实践中都极具研究探讨的价值,不仅有助于教师解决自身的实践问题,而且有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作出更为理性的思考。在本次团队教研活动中,我们通过以上团队研讨,引导教师学会针对问题提炼经验,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研究方法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而这也正是本次团队教研的最大亮点。

(二)以“实战演练”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

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团队的研究和交流,围绕平台互动课型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环节、师生活动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找到了问题案例的解决方法,提炼了成功案例的经验做法。但是,这样的研究仍然是“纸上谈兵”,其研究成果是否可用,必须经过“实战”的检验。因此,在本次团队教研活动中,在“案例分析”结束之后,我们马上安排了“实战演练”环节,现场呈现了两节小课,将案例分析所得通过现场课例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课堂教学这一“教学行动”中,通过实践背景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检验“案例分析”所得理论、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现实性。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我们此次团队教研活动的独到之处,也是如此设计团队教研的实用之处。

(三)以“现场评课”促进主题教研的规范有效

正如上面所说,“案例分析”的研究成果必须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但“实战演练”成功与否,或者离成功还有多大差距,必须通过“现场评价”来确定。利用“现场评价”将案例分析、课堂实践等不同类型的教研活动所得出的规范化要求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及时的“现场评价”来检测和评价现场课水平状况。就本次团队教研活动而言,“现场评价”可以检验和评价我们的教师对平台互动课型的操作流程是否规范,不同学科搭建的平台是否规范等。此外,“现场评价”还有利于及时查找差距,告诉老师们差距在哪里,离标准究竟还有多远的距离。这一点对团队教研来说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现场课上不出来的地方,只要评课的时候指出来了,教研就算成功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场评价”其实是方向,是标尺,是导航的灯塔,及时、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能确保主题教研的规范、有效。

因此,我们认为,在组织教师进行团队教研活动时,以一线的实践案例为研讨的内容,分主题地将“案例分析”“实战演练”“现场评课”三者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研和执教能力,这种方法对于“MS-EEPO有效教育”教改项目的推广也极具推广价值。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