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2015年全国高考生物学科考纲解读及备考建议
杂志文章正文
2015年全国高考生物学科考纲解读及备考建议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1        返回列表

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毛 敏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修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及《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以下分别简称考纲和考试说明)近日出炉,生物学科考纲及考试说明与去年的全国课标卷考纲及考试说明基本一致,但与广西往年一直采用的大纲卷考纲及考试说明相比变化较大。今年是广西第一次使用高考课标卷,本文拟对考纲进行全面解读,并提出备考建议。

一、2015年高考生物学科考纲解读

1.考试内容和课标要求一致

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修的3个模块《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生态与环境》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考纲划定的考试内容涵盖了必修1、必修2、必修3和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3《现代科技专题》共5本教材的内容,体现了新课标教学理念,特别突出能力考核,能力立意明显,在兼顾学科基础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的考核的同时,更注重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核。

2.侧重科学素养考查,联系实际,关注STS

考纲中明确规定,命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简称STS)的协调发展。

3.考查四种能力,涉及82个考点和26个实验

考纲中明确指出,考试的能力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理解能力,二是实验与探究能力,三是获取信息的能力,四是综合运用能力。考试内容包含3个必考模块(67个考点)和2个选考模块(15个考点)共计82个考点,对考点的要求掌握程度分为Ⅰ级和Ⅱ级两个层次。Ⅰ级要求对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出的相对简单的情景中识别和使用它们,与课标中的“了解”和“认识”层次相当;Ⅱ级要求理解所列知识点和其他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且能够在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与课标中的“理解”和“应用”层次相当。各册教材考查能力要求和内容重点如下:

(1)必修1的21个考查内容中,有4个Ⅰ级,17个Ⅱ级。Ⅱ级要求主要落在细胞的结构、代谢和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其中细胞的代谢最为重要,而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为重中之重。

(2)必修2的22个考查内容中,有5个Ⅰ级,17个Ⅱ级。除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人类遗传病3个知识点外,其他全为Ⅱ级,其中细胞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过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等知识点最为重要,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的区分度在此部分内容中体现得更加突出。

(3)必修3的24个考查内容中,有8个Ⅰ级,16个Ⅱ级。Ⅱ级要求的重点在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神经、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上。

(4)选修1只考查“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两个专题。

(5)选修3有5个专题,但基本上只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其中“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是重点。

(6)对26个实验考查要求参考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能力要求“2.实验与探究能力”,即要求考生能独立完成表中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原理、方法,学会分析、判断,还能进行简单的探究。

总体而言,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与新课标要求吻合,体现了高中生物教材和课程对当今中学生物教学的要求。从“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看,重点放在“理解”和“应用”两个层次。试题的素材多为来自生活、实践和与社会发展、生产较为密切的新情景、新材料,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大量的试题以实验情景设计,今年考纲中必考的实验也比大纲版多了,大纲版考查14个,重点考查4个,而课标版考查26个,反复考的有6个。从近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均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并结合当年试题进行分析,可以更有效地备考。

此外,考纲对“生物考试内容”表中3-1(2)其他植物激素的要求掌握程度也由“Ⅰ级”改为了“Ⅱ级”。类似这样的新修改内容和要求部分,很有可能在今年试题中出现,教师要在复习中多关注。

4.试题类型、数量、赋分与大纲卷相比略有增加

理科综合全卷总分还是300分不变,但是生物试题的题型、题量和总分与大纲卷明显不同。课标卷的生物试题由6个单项选择题、4道非选必做题和1道非选选做题组成。单项选择题分布在I卷的1—6题,每题6分,共36分;非选择题中的必做题分布在II卷29—32题,共4题39分;非选择题中的选做题分布在II卷的第39、40题,要求选做其中1道题,赋分15分。课标卷生物试题总量比大纲卷增加了2道题(1个单项选择题和1个选做题),总分由原来的72分提高到了90分。

二、近年来课标卷试题特点和高频考点

1.正误判断型选择题的分布明显增多,重在I级能力考查

下表统计了近4年全国课标卷两套试卷中以正误判断形式出现的选择题题号:

生物Ⅰ卷(选择题)考查能力要求在Ⅰ级水平,重点是对必修的3个模块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进行识别、区分和解释。

2.非选择题中部分探究和实验分析类试题增多,多为II级能力测试

从上表可见,近两年课标卷的非选择题中,实验分析和探究的试题明显增多。

3.非选择题中的两个选做题难度有差异

两个选做题题号为39、40。第39题出自选修1,多为微生物实验原理、操作及观察方法和分析,偏向于感性认识,容易得分。第40题出自选修3,题目情景多来自于现代高科技题材,偏向于理性思维的考查,难度略大。建议学习基础弱一些的非示范性高中,争取创造条件开设选修1课程,做过微生物培养和分离实验的考生,选做第39题得分率会更高。

4.高频考点集中在5本教材的5个板块

根据近三年课标卷高考试题考点(详见表1)统计分析:生物试题题量不多,相对集中在细胞、代谢、调节、生态和遗传5个板块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中。高频考点集中在必修1的“细胞的代谢”、必修2的“遗传基本规律”、必修3的“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选修1的“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选修3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三、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

经过第一轮系统复习后,考生对教材和知识点有了进一步理解,但是对考点及其测试要求不是很明确,进入第二轮复习后,教师要根据考试说明要求,帮助学生抓重点,提高解题能力。从以上分析来看,选择题以考查理解能力为主,常附有图表信息,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的深层次理解和对图表信息的识别与判断能力;非选择题多为实验设计和分析说明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综合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

建议第二轮复习分7个专题进行:选择题专题、实验题专题、细胞专题、代谢专题、调节专题、生态专题和遗传专题。前2个专题是题型训练,后5个专题是重点板块知识的重构与整合。

1.先做两类题型训练,让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选择题。生物选择题全都是单项选择题,很多学生不愿多花时间审题,错选、误选的情况不少。近年高考的选择题常考内容有:细胞结构、功能的辨析,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分析和判断,生态、免疫、内环境等重要概念区分以及遗传变异类型的推测算等。试题特点是题干短、文字少,有的还附图表,图表中隐藏着解题信息。如是实验题,通常附有数据表格、曲线或装置图、结果图,要找准“题眼”,学会“破题”,明确题目考查的目标知识点。生态题多是几个相关概念或现象的描述,要求考生养成慢读、细审、深思后作答的习惯。

(2)实验题。实验题是高考的重点题型。考纲要求考生能独立完成17个实验,考试说明指出要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即简单验证、观察、分析和处理,初步探究和简单评价、修改等。解答实验设计题要注意“6依托”,即细心审题、原理分析、材料分析、变量分析、结果分析和正确表达。

近年高考常见的实验题有4类:实验分析题——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验方案,分析其中的步骤、现象、结果,作出解答;实验方案纠错或完善题——对实验方案中的错误或不完善处进行改正、补充,使实验方案趋于完善;实验设计题(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有关的综合类题——以实验为背景,主要涉及代谢、遗传和生态相关知识。

考试说明中要求考查的实验有5类:观察实验6个,包括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线粒体和叶绿体、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减数分裂;模拟实验3个,包括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模拟尿糖的检测;探究性实验7个,包括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调查类实验1个,即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验证类实验2个,包括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以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观察类实验中,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常考(如2014年课标Ⅱ卷题4,课标Ⅰ卷题4,江苏卷题15,上海卷题21等);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如2014年课标Ⅰ卷题29)也有考。可见,这3个实验是考查热点。观察类实验的共同特点是需要使用显微镜,有关显微镜操作和装片制作、观察方法是复习的重点。

探究性实验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明显增多,尽管多数探究试题并非全程探究,而是部分探究。实验分析类试题也多是选择实验的某个环节,要求考生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实验操作等作出相应解释。学生解答这类实验试题常见的错误是实验设计科学性不够、无法区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对照实验设计不严谨,对实验观察方法和分析不到位。教师要应用“假设—演绎”的思路方法,从研究性实验设计的基本环节入手,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分析、描述实验。

验证性实验的复习相对简单,重点是牢记生物细胞中三大有机物的验证和绿叶中四种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尤其是理解鉴定试剂的使用方法和特定的颜色反应机理。

模拟实验和遗传病的调查在课标卷中很少出现,复习时可以淡化。

2.再做5个重点内容的专题复习,重构板块知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重点板块知识的复习,主要是帮助学生重构知识框架,加强对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明晰容易混淆的考点,避免死记硬背书本中的概念。教师要指导学生参照考纲和考试说明看书,特别是薄弱学校及学困生,复习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花在教材阅读和分析上,重视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只有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牢固记忆主干知识,才能做到应用自如。

如选做题内容主要出自“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微生物工程”3个专题,可以将这3个专题的知识整合为图1。

3.巧用高考真题、仿真题进行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题感和节奏感

在理科综合考试中,考生应试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知识掌握不全、记忆不劳、推理不畅;二是考试过程中遇到新题型、新问题、新情景,心慌而解题不快;三是物理、生物、化学三科的做题时间安排不当,没能做好、做完。对于每个考生来说,如何科学分配好答题时间和顺序,遇到问题如何化解,都要根据一次次的模拟考试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建议教师将近5年的课标卷生物试题按前文所说的7个专题进行归类整理,针对本班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进行限时训练。如选择题得分不高,就做课前10—12分钟的限时训练,当堂公布答案,学生自纠。若是实验题答题不规范,就把参考答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白答案的标准是什么、是怎么定的。切忌搞题海战术,而要通过习题来查缺补漏,填补知识的漏洞。

(责编 周翠如)